分享

内蒙古河套地区硬质小麦产业发展情况

 洋溢九洲 2023-02-23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杨蕾,在组长金彦刚老师的安排下,今天由我代表第9组“麦舞徽韵”值日。我们组成员有安徽农科院曹文昕老师、刘方方老师,安徽农大卢杰老师,徐州农科院王静老师,河南科技学院张帅垒老师、河南农大张坤普老师,瑞华农业金彦刚老师,久和种业翟亮老师,中农汇德丰朱军祥老师、青海大学谢德庆老师,隆平高科-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徐向阳老师,西北高原所刘宝龙老师,陕西农垦孔长江老师,九圣禾种业严康老师,西北农林曾庆东老师,甘肃天水农科所岳维云老师,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董昀老师和项城市农科所李前进老师。

去年7月份,我们内蒙古小麦研究首席王小兵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内蒙古小麦生产和育种的情况,其中也提到了河套灌区是内蒙古小麦主要产区。今天我就针对河套小麦产区及产业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介绍,也希望大家在关注黄淮、长江中下游等我国主要麦区发展的同时,也了解一下我国的几个特色麦区情况。

图片

               图1  灌浆中的河套有机小麦

一、河套概况

广义中的河套包含了前套(土默川平原)、后套(巴彦淖尔黄灌区)和西套(宁夏地区)。现今意义上(狭义)的“河套”主要指的是“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则单指“后套平原”。胡大海在《清代河套水利开发史简论》中指出“河套灌区”的地理范围: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上游末端,北与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为界,南为黄河自西向东穿过,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东与包头市郊毗邻。这个范围在行政区划上绝大部分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

图片

                 图2  河套地区示意地图

受贺兰山、阴山等山脉影响,黄河在后套段近代的变迁比较频繁,形成了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层沉积物以砂土和粘土为主。黄河河道南迁并固定后,阴山山前冲积、洪积物开始堆积,形成冲积洪积扇群,并逐步发展构成山前洪积平原。山前洪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在发展过程中二者相连在一起,构成广大的河套平原。故而河套平原土壤中富含各类营养元素,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河套平原地处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年均温5.6~7.4℃,西高东低,无霜期130~150天。大部地区降水量50~200毫米,且降雨与小麦生长不同期,无法发展雨养农业。

为发展农业,河套灌区远在秦汉时代即开始挖渠,清末已建成八大干渠。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建在黄河上的闸坝,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具有调节水量、防洪、防凌等作用),健全排灌系统,修筑了黄河防洪大堤,同时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扩大灌溉面积,形成草原化荒漠中的绿洲,最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全部灌区900多万亩耕地,灌溉用水仅从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一个口子取水,且灌溉用水无动力自流),201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片

图3  河套灌区渠系示意图(红色为灌溉渠系,绿色为排水渠系)

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资源及灌溉条件的河套灌区,被国家气象局认证为“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

二、河套小麦历史

河套地区与小麦这一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颇有渊源。通过对小麦遗存的考古发现,小麦传入中国至少有两个途径,即草原通道和绿洲通道。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文化区(包括燕山南北地区、晋北和岱海/黄旗海地区、陕北和河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但是这仅仅是小麦这种作物与河套地区的一次美好的擦肩而过,并没有在河套地区生根发芽。直到两千多年前的王昭君出塞,才真正使小麦这一作物在河套地区生根发芽。王昭君既为河套地区带来了五谷种子和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更为当时动荡的西北地区带来了和平与发展,使得匈奴生产、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匈奴人不仅从事畜牧业,而且一部分人开始从事农业和其他手工业了。此后历朝历代都开始从中原地区招募军士、自耕农、各类工匠到河套地区屯田,并兴修水利,小麦在河套地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33年法国蒙伯里农学院毕业归国的张立范,接受山西省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邀聘担任了第一任绥西屯垦督办公署农事试验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前身)场长,即开始了小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开展小麦品种的引进、选育工作,推动了河套地区小麦品种的多次更新换代,使得河套地区成为国内著名的优质小麦产区。具有代表性的是70-80年代推动的第三次品种更新换代,选育的内麦17号最大拉伸阻力在800EU以上的同时,延展性在200mm以上。引进的宁春4号品质指标也能达到强筋水平,使河套灌区小麦平均产量达到了500-600斤。80年代末90年代初,恒丰面粉厂完成股份制改制后,凭借原料优势,产品迅速走红国内,“河套”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面粉加工行业首家“中国驰名商标”。兆丰面业凭借对河套小麦优异品质的执着,开发出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浓郁麦香的石碾加工工艺,成为国内高端面粉加工企业的标杆。2008年巴市农科所申请的“巴彦淖尔小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通过河套地区的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推动,河套硬质小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套灌区成为我国公认的最优质蒸煮类小麦产区,尤其是后套所产小麦及其河套面粉已享誉国内外,而且整个广义河套范围内的面粉加工企业均有这一认识。后套小麦较周边地区小麦每斤贵2角左右,较河南山东小麦贵0.3元-0.5元,依然每到7月下旬麦收时,有大量小麦外调用于速冻食品的配粉。这也是证明河套小麦品质优良的最好例证。

后续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育成在河套推广的国审小麦品种巴优1号、巴丰5号、农麦2号均为强筋小麦品种,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国审小麦品种巴麦13号各项品质指标也优于目前的永良4号,这些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也保证了河套地区所产原粮的品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开启“蒙”字标认证工作,首批即将河套小麦标准化体系列入“蒙字标”认证标准体系,对河套小麦产品全产业链进行了规范。

图片

             图4  河套地区大面种植的巴麦13号

图片

          图5  应用巴麦系列小麦品种开发的高端产品

2022年4月2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根据批复,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成为我国首个以硬质小麦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高区。农高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河套小麦产业创新发展。

三、河套小麦特点

通常认为河套地区面粉制作酿皮、面条、水饺、稍麦等蒸煮类食品有非常好的品质表现,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河套面粉制作家庭面包、馍、饼等食品也有非常好的表现。拉面大王厉恩海创造了用一公斤河套面粉拉出1268公里长的面条、一根米粒大小的针眼可穿进42根面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考虑到河套面粉制作面条表现出的优异特性,同时面条受众更广等因素。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在何中虎老师及其团队的帮助下,历时多年,在宁夏、巴彦淖尔、土默川等地开展统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小区试验,对小区样品及国内各个产区广泛征集的小麦生产样品进行了全面的品质检测及面条评价。最终总结出河套小麦的以下几个特点。

(1)河套小麦籽粒商品性好、小麦粉营养品质优

汇总三年河套地区各个试验点永良4号数据,平均容重805g/L,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出粉率高于76%,籽粒的商品性比较好。在磨粉过程中,流通性特别好,易筛理,对于面粉加工企业节能降耗非常有利,加工企业都喜欢。有研究表明河套地区小麦粉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是维生素B2和烟酸)丰富,兆丰面业生产的兆丰精选和兆丰特制两款面粉维生素B1分别为0.230、0.220mg/100g,均超我国小麦粉维生素B1含量平均水平。维生素B2和烟酸含量分别为1.380~1.900mg/100g、3.425~4.350mg/100g,远高于我国小麦粉平均水平,其中恒丰集团生产的河套雪维生素B2含量和兆丰面业生产的兆丰精选烟酸含量最高。硒含量为0.043~0.250mg/kg,其中兆丰精选和兆丰石碾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163、0.250mg/kg,已达到我国富硒农产品标准。

(2)河套小麦蛋白质品质优异

汇总三年河套地区各个试验点永良4号数据,平均湿面筋含量较高为33.9%,面筋指数较高达81,沉降值为33.5ml,稳定时间在5.2min,能量70.2cm2,延伸性181mm。这一蛋白质品质指标如果作为品种来说,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作为一个小麦产区看,那就比较理想。首先多数麦区品种较为杂乱,且多数品种品质较差。河套麦区主要品种为永良4号,其他推广品种品质指标还要优于永良4号,河套小麦总体蛋白质品质可能还要优于以上数据。其次是很多研究表明,上述蛋白质品质指标是非常适宜制作蒸煮类食品的,筋力过强会导致面条表面粗糙、白度下降、表观变劣且有僵硬感觉,筋力太弱又会造成易断裂、易浑汤、无筋道等问题。

(3)河套小麦淀粉特性好

汇总三年河套地区各个试验点永良4号数据,平均直链淀粉含量21.6%,峰值粘度3130cp,这也与张勇研究员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多数研究认为峰值粘度在2800cp以上,直链淀粉含量21%—23%时面条品质最佳,适合做面条、酿皮等面食品。后套地区面条评分较前套和西套高2分左右,面条弹性和光滑性指标较为突出。

(4)河套小麦麦香味浓郁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河套产“永良4号”小麦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同时选取冬小麦品种“新麦26”和“百农4199”作为对照品种。在3个小麦粉样品中共检测到风味物质73种,其中醛类26种,醇类15类,酮类12种,酯6种,酸3种,酚2种,呋喃类和烯类各1种。“永良4号”检测出的风味物质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30.55%,其次是酮类占30.28%,醇类占27.80%,其余组分占比较小,分别为酚类占3.19%,酸类占1.70%,酯类占1.62%,2-戊基呋喃和α-蒎烯共占0.87%。与“百农4199”、“新麦26”在不同风味物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河套地区产“永良4号”麦芽酚、己酸、丙酸、1-辛烯-3-醇、2-甲基-1-丁醇、丙酮、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的含量较高。麦芽酚具有焦奶油硬糖的特殊香气,稀溶液具有草莓样芳香味道,是一种广谱的香味增效剂,具有增香、固香、增甜的作用。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具有独特的可可和咖啡的香气,甜的、微带水果味的、坚果、麦芽、发酵香韵,巧克力样的风味。1-辛烯-3-醇具有蘑菇、薰衣草、玫瑰和干草香气。这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风味物质含量高,可能是导致河套小麦麦香味浓郁的物质基础。

图片

注:图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样品中选取的全部信号峰,每一列代表同一挥发性有机物在不同样品中的信号峰;部分物质后面有_M、_D,是同一个物质的单体(Monomer)与二聚体(Dimer),数字编号的是未鉴定出的峰
            图6  风味物质样品的指纹图谱

(5)河套小麦安全性高、品质年度间稳定

河套地区没有大规模工业,不存在工业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河套地区得益于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田间病虫害很少发生,小麦生产中从不用杀菌、杀虫剂,也避免了农药残留的风险。这一气候特点也使得河套小麦田间观察未发现有赤霉病发生,连续五年测定也未检出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根据中国小麦质量报告2014年—2018年连续检测数据,河套小麦品质指标多年多点相对较稳定,有利于面粉加工企业获得品质稳定的原料,从而保证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稳定。


图片
       图7  近年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结果


最后也希望小麦界的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能到河套平原来实地了解河套小麦,指导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工作,促进河套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8收获中的河套小麦

孟洋洋. 河套地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艾冲《河套历史地理新探》评介[J].西夏研究,2017(03):124-127.


王丽萍,刘廷玺,丁艳宏,王国强,刘霞.河套灌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03):402-407.DOI:10.16360/j.cnki.jbnuns.2016.03.024.

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J].南方文物,2015(03):44-52.

桂胜,张友云.昭君出塞与汉匈社会民生之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76-79.DOI:10.19898/j.cnki.42-1704/c.2008.04.014.

马波.历史时期河套平原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04):121-136.

李世宝. 内蒙古河套地区小麦适宜性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67-70.

聂莹,朱宏,曹妍,孙君茂,刘锐.河套地区小麦粉营养品质分析及小麦粉营养化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04):56-61.DOI:10.19870/j.cnki.11-3716/ts.2022.04.007.

M. C. Gianibelli,M. J. Sissons,I. L. Batey. Effect of Source and Proportion of Waxy Starches on Pasta Cooking Quality[J]. Cereal Chemistry,2005,82(3).

张影全. 小麦籽粒蛋白质特性与面条质量关系研究[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姚大年,李保云,朱金宝,梁荣奇,刘广田. 小麦品种主要淀粉品质性状及面条品质预测指标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6):84-88

张勇,何中虎.我国春播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05):471-475.

刘建军,何中虎,赵振东,刘爱峰,宋建民,Pena R J. 小麦品质性状与干面条品质参数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2,28(6):738-743.

作者简介:杨蕾,男,硕士,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主持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审定小麦品种5个,其中巴麦13号通过国审。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巴彦淖尔市中青年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工程团队、巴彦淖尔市“河套英才”产业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发表论文18篇,参编专著2部,制定地方标准2项,获专利4项。联系电话:151478227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