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老烟台街巷之(178)。街篇(129)时彦街时彦街,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奇山所城内,西起西门里北胡同...

 网上资料_收藏 2023-02-24 发布于山东
话说老烟台街巷之(178)。街篇(129)时彦街

时彦街,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奇山所城内,西起西门里北胡同(今西门里北巷),东至北门里大街,长290米,由3条街组成,建于1398年,始为千户所衙驻地,门前以石板铺街,故名石板街,1933年更名为时彦街。资料记载,石板街建于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始为千户所衙驻地,门前以石板铺路,现仍沿用街名,存旧貌。

新中国成立前,街内设有张家祠堂、承城隍庙。

今日至此。12月9日再聊。

图片内容依次为:今时彦街街经景、2――3幅所城民居外景。

*在现代城市街区,尤其是休闲场所,铺设光洁石板已司空见惯。但在数百年前,用开凿齐整的石板铺路,十分罕见。因为加工过程费工耗时,也非坚实耐用,在主要采用青石铺路的奇山所城,独辟此径,自然另有原因。1960年,街面石板被沥青取代,原来那些排列整齐的青石板,像先前消失的街名一样,渐渐化为人们记忆中的一幅影像。所城街道路面,旧时皆为石料覆盖,只是料材质量有别。早在1928年,军阀刘珍年驻军烟台前,市区600多条街巷,绝大部分为泥土路面,风起尘扬,雨雪泛浆,交通状况很差。而奇山所城内大街小巷,一年四季雨雪无阻。除石板街外,十字大街的主干道,都铺有三排长方形的厚重青石,紧密排列的青石两侧,用不规则的扁石充塞,对这类街面,民间俗称“三条石”。这种条石路面坚实耐磨,经得住蹄铁践踏及铁皮做轮箍的车辆碾压。历经数百年岁月侵蚀,车马磨砺,三条石虽说边角圆滑,对缝隙渐宽,难掩老态衰相,但仍在扮演着所城干道的角色,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恋恋不舍地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三条石主道两侧的街巷,筑路者则根据路面宽窄不同,埋下双排或单排条石;至于那些一端封闭的死胡同,若无望族名门居所,多由碎石铺陈。靠这些不同规格的石材,实现了所城道路的全面硬化,收到了风不扬尘、雨不流黄的效果。1928年后,刘珍年采用各种方式强制民间整修市内大街小巷,前后4年间,将150多条泥土街巷,改造成混凝土路面(民间俗称“洋灰道”),唯独没有触动所城这些古朴坚实的“石头道”。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修至所城的“洋灰道”,都在原城门处嘎然而止,正好与“三条石”接茬。这是否出于保护古迹,抑或是地方势力所为不得而知,但足以证明这些老城区最早诞生的“硬化路面”,是被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由此可见,旧时所城里的主要街巷是由厚重青石铺成。可为什么建城之初设置有驻军衙门和城隍庙的石板街,却选用质材轻薄的石板铺路?原来这些长约4尺,宽约1.5尺的青石板下面,不是夯土路基,而是一条古老的排水渠。它是烟台有城以来,在道路设计上,首次采用封渠为路的构筑方式。其建筑年代与城墙、所衙和城隍庙相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旧址尚存的城隍庙,曾是守城官兵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城隍”为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宋以后奉祠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设城隍神,并加以祭祀。循此可推算出建于1398年后的奇山所城,在所衙门前的渠道南沿,建庙宇祭祀“城隍”顺理成章。其时建筑布局以排水渠为界,南有祭祀圣殿——城隍庙,北据统领千军的军事衙门,可谓天神助军威,气势磅礴。现存石板街的巷道曲折狭窄,参差不齐的民房迫使街面同道不同宽,城隍庙门西侧拐角甚至宽不足2米。究其原因,应上溯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旨令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军变民地,改称奇山社,行政上归福山县管辖。此令一下,城内大兴土木,竞相建造民宅,一时间许多人家见缝插针,圈占宅基地,导致各种房舍犬牙交错,原排水渠两边房屋,也互不相让,步步进逼,最终形成今天这种时宽时窄的畸形巷道。

石板街东口(即排水渠入口),之所以设在北门里大街中段临近北城门的地方,有诸多原因。所城地形南高北低,十字大街南北道,一路斜坡;在雨季,路面水流汇聚成河,滔滔而下,直指北城门。因此,设计者选在城门稍南处,也就是“三条石”与石板街交汇点,起一小缓坡,下面挖一个半圆漏斗形导水坑,将南来水流引入向西的水渠,渠口竖排几根铁条以阻杂物。入渠水流顺渠向西至西城墙马道附近,调头向北注入护城河。环绕所城的护城河,壕沟宽3丈5尺,深1丈,水量很大。若从地势较低的东、西河引水入壕,需将河水分级提升,耗时费工,设置此排水渠,雨季不仅避免南来水流直接冲击北城门,也实现了护城河的自流灌注,因此它成为了护城河的重要入水口之一。平时,渠道还可供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美中不足的是渠道略显狭窄,雨大水急时,暗渠难以容纳,水流便从石板缝隙间挤涌出来,状如群泉竞突,街面俨然成河。纵观所城石板街渠道选址及其设计功用,不难发现,当年所城的规划布局,格外重视科学实用,既顺应了地形地物,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巩固和强化了其军事城堡的防卫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