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224教材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班本作业

 老程杂记 2023-02-24 发布于安徽
本次班本作业,是在以下同学提供的原题的基础上打磨出来的,先对他们表示感谢和祝贺!
余天笑、刘雅萱、张梦迪、汤雨晨、张卉、袁雨轩、张朝阳、邓文娜、李乐、管文蔚、王睿晗,夏丽华、郭佳、谈宇民、陈思彤。

一、句读判定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词语理解

1.下列对文中部分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B.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兵力中等国家。

C.端章甫,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这是做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的穿戴。

D.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成年。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

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是天子、诸侯、大夫供奉祖先牌位的处所。

C.“愿为小相焉”是公西华的谦称。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D.“唯求则非邦也与”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两句中的“则”含义相同。

三、内容概述

1.下列对比文章内容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子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率而鲁莽的人,但是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B.孔子对子路一“哂”而过,只是委婉地批评他不懂谦让,并非否定其才能。

C.曾点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沂水春风图,这正是孔子政治理想实现后的美好景象。

D.孔子赞成曾皙是因为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遂生退意,曾皙之愿正好合乎其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教学艺术高明,他用聊天式的开场白,加之启发性的话,轻松地进入和谐的交流状态。

B.子路心直口快,觉得自己三年可以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夫子一笑了之,认为他不自量力。

C.冉有和公西华都谦虚低调,虽自认为为政才能出众,但是在陈述志向时只拣小的地方说。

D.曾皙之志与孔子无二,希望通过以礼治国而使天下人都能遵守秩序,过和平安乐的生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教育学生方法独到。文章记述了他善于营造平等温和的氛围,启发学生谈自己的治国志向。

B.子路率先回答老师提问,认为只要三年,自己就可以使一个中等国家人人有勇,且行事合乎礼义。

C.公西华谦逊有礼。在孔子问志时,他表示自己为政能力不足,但是愿意学习,希望将来担任司仪官。

D.曾皙在治国方面与另外三子的想法不同。他描绘的是一幅春日洗礼图,表达了礼乐仁和的社会理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问志,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先把瑟放下,再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和子路、冉求、公西华的回答不同,曾皙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也可以读出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冉求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说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可见其个性比较谦逊。

B.公西华希望在诸侯祭祀、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这是礼乐教化的体现,和曾皙的志向并无本质不同。

C.曾皙谈吐雅致,恬淡洒脱,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礼乐教化实现后的生活图景,和孔子的志向最近。

D.曾皙问孔子“哂”子路的原因,孔子答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表明孔子不以人废言的理智态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率尔”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子路爽朗而又缺乏谦让的性格,与后文“其言不让”对应。

B.子路抢先回答,显示了其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和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

C.公西华谦虚谨慎,只愿意治理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家,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之于君子。

D.这篇语录体散文的结构严谨。它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各言己志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结束。

四、句子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⑵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⑶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⑷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五、文意简答

1.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曾皙的性格特点。(3分)

2.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别概括四子志向。(3分)

3.结合文本,简要评价孔子的教育艺术。(3分)

六、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                 ”为弟子们营造了平等、轻松的环境。

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陈述公西华想参与治国达到“以礼治邦”的一组句子是:“                        。”

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晳一开始推托不说自己的志向。孔子为了打消曾晳的顾虑,就启发他,孔子启发曾皙的句言是:“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礼”在儒家思想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常被用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坦率地对孔子说,即便                      ”这样外患内忧,处境再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便可扭转局面。

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       ”可以看出曾子谦恭守礼。

参考答案

词语理解题:

1.C  2.B

内容概述题:

1.D 2.B 3.C(并非真的认为自己为政能力不足) 4.B(“理性的语言”错) 5.D(应是“不以言废人”) 6.C(陈述的志向是冉求,不是公西华的)

句式翻译题: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⑵我治理它,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文意简答题:

1.①志向高洁;②自由率性;③从容洒脱;④悠然自在。

2.①子路:富国强兵,百姓知礼。②冉有:人口增长,百姓富足。③公西华:主持赞礼,参与国政。④曾皙:长幼有序,礼乐仁和。

3.有的放矢,循循善诱。针对弟子的“不吾知也”,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打消了学生顾虑,营造出轻松的交流氛围。③因材施教,动态评价。面对四子不同的回答,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各有不同,有学生观,处理灵活。④真诚关爱,吝赞赏“夫子哂之”“吾与点也”体现出一个良师的宽容,慈爱,欣赏等品质

名句默写题: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⑵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⑶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莫春者  春服既成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⑹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⑺其言不让  舍瑟而作

相关链接:

20230223高考复习:关联教材——《登泰山记》自主命题

20220111孔子及《论语》简介

20201227教学思考:孔子及其弟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