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插图想到的

 曹文凯 2023-02-24 发布于辽宁

插图事件还未结束,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希望这事儿能有个大家都满意的结局。

真实的老杜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

但这幅图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和的预期

由插图事件,我想到了一些身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能想到,也曾提过,但目前尚未解决的事情。

一是书下注释。

注释的目的是解释清楚人们不了解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喻”,绝大多数情况下,比喻都起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让人能明白本体是个啥。注释 亦应如此。注释的第一要义是让人能看懂,此处的“人”应该特指该书的目标对象。

 

可是,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些注释简直就是在用晦涩难懂的A,解释佶屈聱牙的B。

《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的“鉴”被解释成“照察、审辨”。请问各位看官,有哪些位知道“照察”是个什么东西?“照察”其实就是“明察”,而“明察”有几个人不懂呢?关键是这本书的受众——高中生,是懂“明察”的多一些,还是懂“照察”的多一些呢?那么问题来了,博学的编者为什么要用这种词作为“注释”呢?

注释还需要注释不是不可以,左丘明为《春秋》做注释,后人为《左传》做注释,无可非议,但我认为此举不该出在教材上。

此外还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我们按下不细表。有争议就应该给出具体的争议,孰是孰非众家言辩,理愈辩愈明!没人规定答案唯一,高考语文答案不也只是叫“参考答案”嘛!何况“参考答案”中也经常有“其它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嘛!哦,忘了,现在高考好像不给答案了

二是课标与教材不匹配。

我一直没明白一个事儿,斗胆一提:课标也好,市面上大多数的参考用书也罢,建议背诵的篇目中是这样的:

 

必修篇目有《项脊轩志》?选必有《报任安书》?选修在哪里?……是我失忆了,还是什么原因?

我搞不清楚,堂堂课标怎么就不能必修对必修,选必对选必?这事儿不难啊!

难道是我的教材是个赝品?

还有一个问题从改教材到现在始终没解决:以课标为准还是以教材为准?教材上没有的课文而课标有的我们讲不讲?

有权威人士说是版本的问题,是课标的版本,还是教材的版本?我们面临的是要参加高考的分分必争的学生,他们问我时,我该怎么回答?

我好好练练这个造型,万一学生真的问了,

我好有个应对。

以前有考纲和课标,加上教材,铁三角稳得很;改革后取消考纲,剩下课标和教材,两条腿走路也不错。可是这两条腿偶尔罗圈偶尔麻痹,步调不一,真的不怕扯着*吗?

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教材培训中,在一篇又一篇的课文研究过程中,在从头到尾将这套教材教了一遍后,我是旧惑未解,新疑又增。

又岂止是我?只不过鄙人智商不够,脑瓜还轴,所以就斗胆一问。你看,我态度谦逊,可见不是“炮轰”;而且是在这套教材用了五年之后才提出的,可见不是一时兴起;当然,高考期间只是谈了教材、课标,也不太可能是为了蹭流量。

有一天,一线教师明知一些事情里面有问题,而无一人发问、质疑时,请不要怪他们丧失了教书育人者的良知。那话怎么说来着?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窃以为,这事儿未必就比插图事件小,当然,一切还是希望只是“版本问题”或“误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