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多年前的东四“金融街”---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五季-5)

 明日大雪飘 2023-02-24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五季的第二次行走,三不老团队这一次的北京胡同之旅干货满满。主要走了朝阳门内大街以北、东四十条以南、东四北大街以东、朝阳门北小街以西这块地方,主要有东四头条至东四十条、月牙胡同、铁营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石桥胡同、德华里、南板桥胡同、月光胡同等。

图片

  这一带是北京最早的完整街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1264—1294),建造并迁都元大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设立大都路总管府,至此,经过20年左右,元大都的建设与人员迁入基本成型,十数万居民定居元大都新城。

当时设计的坊巷街道围绕皇城东、北、西三面,主要分布在东四、钟鼓楼、西四周围,所以百姓也把这些地区称为京城的“白菜心”,一片一片环绕着宫城,顾名思义在这之外就是外围的“白菜帮”了。

明代这一带属思城坊、南居贤坊,清代属正白旗。几百年来,胡同肌理逐步完善、胡同文化愈加深厚,加上此地临近朝阳门、东直门,商贾往来频繁、流动密集,是京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这里面可探访的东西挺多,我们分十几次才丈量完,而且每次的篇幅稍长,希望您能耐心同我们一起细细梳理。

百多年前的东四“金融街”

先由东四十字路口说起。这处热闹的路口元代称十字街,本就是交通要道,周围住宅、商铺、仓廒密布。《析津志》记载:“杂货市在十市口,北有柴草市,此地若集市,近年俱于此街西为贸易所。”

明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时,分别在东单、西单路口路北建造了一座牌楼,在东四、西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造了四座牌楼,主要是作为这四处热闹地界儿的标识、路口的装饰和导向,隔老远您一看到牌楼,就知道快到地儿了。

因这四处牌楼分立在皇城东、西两侧,故此称为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在京城百姓中从此成了地名,叫着叫着就简称为东单、西单、东四、西四了。

图片

这四地的牌楼都是四柱三间三楼五彩斗拱冲天式木牌楼,特别是东四、西四两处,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立一座牌楼,这在京城仅此两处,可见两地的热闹非比寻常。这两处的牌楼,南北向的坊额上都写的是“大市街”;东四的东牌楼上写“履仁”、西牌楼上写“行义”;西四牌楼则正好调个个儿,东曰“行义”、西曰“履仁”。

上世纪50年代因有碍交通,四地的牌楼陆续拆除,但不管有没有牌楼,这四地在京城老百姓心中一直都是响当当的,您兹要一提起,脑海里立刻就定好位,绝不问您第二遍。

东四东大街,地图上叫朝阳门内大街,东北角一座装饰现代的商厦,早几年曾是北京四大菜市场之一的朝内菜市场(另外三家是东单、西单、崇文门菜市场)。其实,最早的朝内菜市场不在这里,而在斜对过的万历桥胡同口。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阳门内大街两侧一直到东四西大街隆福寺门前,沿街游商摊贩众多,政府分别在隆福寺和朝内大街南侧万历桥胡同东边的土地庙旧址上盖起大棚,让小商贩们支起摊位,免去了风吹雨淋。

隆福寺的大棚称为东四人民市场,主要集中的是日用杂货、服装鞋帽、风味小吃等,沿袭了庙会的内容,前面行走隆福寺时已向您介绍过。

万历桥的大棚则汇集了蔬菜水果、生熟肉类、糖果副食等,特别是把原来在朝阳门内的糖市收纳进来,形成了一处大规模的菜市场,后来也像东四人民市场一样收归国营。由于毗邻使馆区,对面是外交部的办公地,朝内菜市场还成为一个对外窗口。

上世纪80年代市场搞活,到处都是自由市场,国营菜市场的营业模式受到挑战。1991年菜市场被拆,原址上盖起了协合奥光商厦,90年代笔者住在雅宝路附近,还曾逛过这座商厦。

今天的朝内菜市场已是物美超市,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书写的“朝内菜市场”大牌匾放在橱窗里,显示着曾经的过往。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00年代和今天的菜市场

再早,清中晚期,这里是京城有名的“四大恒”之一的恒源号所在地。那会儿京城有句拔份儿的话,叫做“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形象地描绘市面上有点儿身份的人。

不过您可别以为“四大恒”是卖腰带什么的,而是钱庄,是说腰里面揣着银票,腰杆挺得直。当时“四大恒”的银票是响当当的硬通货,也可见其在京城经济中的地位。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当年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始于乾、嘉之际,皆浙东商人宁绍人居多,集股开设者。资本雄厚,市面繁荣萧索与有关系。”又描述说:“四恒号皆设东四牌楼左右,恒和号在牌楼北路西;恒兴号居其北,隆福寺胡同东口;恒利号在路东;恒源号在牌楼东路北。”四家钱庄都在东四十字路口左近。

图片

恒源号和银票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东四路口距离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都不算太远,像一把折扇扇骨的扇钉部位,即可汇聚又能发散。

当年崇文门是外埠商品进京的税关并主走运酒的车、朝阳门以运粮为主、东直门则运木材沙石,在朝阳门、东直门之间设有很多仓廒和货栈,商户到东四一带打尖儿歇脚、买卖交易十分便利,大量货物也在此流转,加上附近的隆福寺庙会,因而催生了由四大恒率领的各式钱庄、票号,宛如当时的“金融街”。

当年恒利、恒源两号主做放当商款;恒兴专注于各大商号的资金流转;恒和则主要提供各大官宦富户的存放款业务。四家的股东都系宁绍慈溪一带的商人,各有分工又相互补充。四大恒恪守诚信、坚守信誉,“凡官府往来存款,及九城富户显宦放款,多倚为泰山之靠。”

图片

当年热闹的东四牌楼大市街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抢掠,四大恒首当其冲。本来为信守承诺、应对变局准备的大量兑换银两被洗劫一空,据说用车运了3天,房屋、票据也被烧毁。从此北京的金融业一蹶不振。时任顺天府尹的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记述:“东四牌楼四恒首先歇业,四恒开设京都已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最广,一旦停业关系京都四十万人财产、生计,举国惶惶。”

据说,清政府为稳定人心,慈禧西狩回京后,特意召见陈夔龙,由官库拿出100万两白银对四大恒予以救济以平稳市面儿;四大恒的大股东董家也刨炕掘银,把藏在炕洞里的压箱底的银两拿出来,对储户照单兑付。

哪承想,刚缓过一口气又遭当头一棒。1909年,溥仪清政府向董氏家族借款300万两,由内务府出据承诺日后偿还。谁知一年后清帝逊位,借据也打了水漂儿。董氏家族经此一劫,无奈离开京城,将产业迁至天津口岸。东四“金融街”就此销声匿迹。

超市的东边有一家大新纺织,里边各种布料不下上百种,还有各式各样的纽扣、花边、丝线等等,也有成衣和订做。同行的李老师一眼相中了一条府绸的连衣裙,毫不犹豫的拿下,还让我们用手感受布料的丝滑。

图片

李老师不知道这里百年前就是服装一条街,不过是“估衣一条街”,今天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实际就是专卖旧衣服的。《京师坊巷志稿》描述:“朝阳门大街,大慈延福宫在北,俗称三官庙。有估衣市。”

大慈延福宫敕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供奉天、地、水三元之神。明嘉靖四年(1525)、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整个寺庙分东、西两路,西路为五座大殿、东路有两座大殿,殿内有神像、壁画和藻井。

只可惜,上世纪50年代在此拆殿盖楼,仅有东部正殿、后殿及西配殿幸免,殿内金丝楠木雕刻的工艺高超的神像移至朝阳门外东岳庙。目前留存的几处殿堂正在重修。

图片

延福宫平面图、1938年拍摄的山门、近期修缮前后的后殿

据说,大慈延福宫落成后香火很旺。但明朝末年李自成兵临京城,崇祯到庙内求助神灵,可连抽三签皆为下签,当即大为光火,口谕“此庙永不得香火”。自此该庙香火断绝。

清顺治年间改为学堂。乾隆年间重新修缮,香火延续,并办起庙会,只是庙会里以贩卖估衣为多,并扩展至庙前沿街,成为估衣街。当时有句顺口溜:“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

到上世纪20年代,街面上有20多家固定的店铺,有的估衣店专门收集朝服、戏服等作为工艺品卖给外国人收藏,也成为一个特色。还有传说张勋复辟时,估衣街上的前清服装被抢购一空,听着怎么有点儿“回光返照”的意思。

今天就说到这里,下次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