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逝的老东四--早春

 LuXin4164 2014-12-26



消逝的老东四

 

东四是东四牌楼的简称,而东四地区则包含着东西南北十字交叉的四条大街及周边的隆福寺街和几十条有历史意义的胡同和有特色的大院。在历史上,它曾是京城繁华所在,被列在“东四、西单、鼓楼前之首。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东四地区的风貌还保存着不少清末民初的格局,店铺林立,招幌高悬,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后来的变化,除让一些人“耳目一新外,更多的是留下了遗憾。 

 消逝的老东四

 

老字号之列的有万聚兴、追古斋古玩店;同和楼、汇丰饭馆;大成、德厚鱼店;普云楼、振阳楼肉店及芙蓉斋糕点铺、汪元昌茶庄、一品斋帽店、荆华鞋店。街上还有铁铺、电料行、粉房等等。如果再追溯远一点,这条街北侧有太原堂饭庄。太原堂饭庄占地很大,有三层院落,后院分东、西两院,临街处还是二层小楼。据老人回忆,太原堂饭庄曾与什刹海的会贤堂饭庄齐名,一度十分红火,其所招待的客人以东城富贾为主,清末民初之际,这里天天高朋满座,车水马龙。
在东四西大街的南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东四商场,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商场,与西安市场,东安市场内容和形式一样,京城许多曲艺演员都曾在这里献艺。在“东四商场东边是弓箭大院,当年此处制作弓箭的作坊有17家之多。弓箭在古代不仅是兵器,而且是健身器材,弓箭大院的聚元号弓箭铺的后人,在多年前搬到朝阳区之后,他家的制作工艺“申遗,得到了批准。

 消逝的老东四


弓箭大院以弓箭而得名,其实这个“大院里有南北东西纵横的几条小巷,分布着茶馆、药铺和买卖鸡鸭的鸡寮。大院南口有一个烙烧饼的张师傅,解放后还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呢。
在东四西大街上最有名的是猪店,即买卖、宰杀、加工生猪的作坊,据《北京经济史资料》所载,此地在1919年参加北京猪行商会的就有54家之多,它们都分布在东四西大街南侧及豆腐巷胡同内。有趣的是猪店几乎都没有正式字号,以店主的姓氏和绰号命名,如程大店、侯三店、蒋二店、高八店、邳五店等等。1949年之后人民政府提倡“爱国卫生,这些猪店都迁到郊外大红门去了。据考,东四西大街原本称马市街,后因猪店云集才改称为猪市大街,1956年之后改称东四西大街。

 消逝的老东四


东四东大街,现称朝内大街,当年也是很热闹的,其中街北的古道观三官庙前,还是北京的估衣一条街,集中了几十个估衣摊。正如京城民谚所云:“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估衣泛指旧衣,至少是穿过的衣物,在旧社会许多人买不起新衣,这样使这个行业得到发展,尤其是春夏、秋冬之交更换衣物时,卖估衣的生意是很兴隆的。
在东四牌楼东路南,曾有著名的永安堂药店,这家药店的历史和规模,决不亚于同仁堂。这条街上的“朝内菜市场,是北京四大菜市场(东单、西单、天桥)之一,是由“糖市(早年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最早的“糖市在猪市大街,上世纪50年代初,拓宽马路和迁走猪店之际,将街内的小商小贩迁到了朝内大街的万历桥附近,政府盖了大棚,小贩们从此结束了“雨来散的生活,在大棚内各设摊档,后来就成为了大菜市场。如今在十字路口东北的朝内菜市场,是物美超市,其地位和经营模式与昔日的朝内菜市场有所不同。

 

消逝的老东四

 

在东四北大街,当年有许多老字号,如聚庆斋糕点铺、森春阳食品店、源聚永绸布店、惠兰芳香蜡店、大兴果局、德一茶庄和虎记年糕店等,在许多老人的记忆中,还有一家“曹记书店。书店是家庭式的,但书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是新书。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成了孩子们阅读的场所,什么小人书(连环画)、苏联的革命小说和鲁迅、郭沫若、巴金等大作家的作品应有尽有。店里的一个售货员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她对来店的读者是很热心的,对白看书的小孩子也很友好,与隆福寺的旧书店伙计是大不相同的。

 

消逝的老东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