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临床上遇到的肩周炎患者,各种方法都试了,效果都不尽人意,请看以下分享

 昵称65820384 2023-02-24 发布于河南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临床上遇到的肩周炎患者,
各种方法都试了,
效果都不尽人意
@中医陈辉

对于关节炎的治疗,肩周炎的治疗,其实这个病是非常好治的一个疾病,但是我们主要是在治疗这个疾病的过程中,你的思路要打开,首先我们因为你这个没有,具体的案例,我们讲一讲一些大方向的,首先第一个肩周炎,它最主要的。

肩周炎最主要的症状,第一个就是疼痛,第二个是功能受限

那么疼痛的话,我们从我们中医的这个医理来讲,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基础的一个临床的一个基础的点。

那么第二个是功能受限,其实功能受限的话,就取决于我们这个肩周炎,它局部的关节的粘连的情况,肩周炎它平时我们平常,也叫做冻结肩。

像这个病的话,即使没有中医的话,我们先看看西医的情况,他们其实治疗效果都还蛮好,首先他们会让患者去爬墙,或者什么,或者是做封闭治疗,像这些都是西医常用的,但是我们中医,我们一般不考虑这些问题。

所以像我们对这类的疾病的治疗的话,你首先是要确立好自己的一个方向,对这个病的一个基本的一个把握,我们任何一个病,都可以有一个大的一个方向的这样的一种把握,另外一个就是一个治法治则,一个一个把握。

我们平时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效果不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平常容易犯一些的错误,就是比如说总是喜欢,比如说他抬不起,或者是痛,你去给他止痛,活血化瘀,像这一类的治疗是非常多见的。

另外一个就是采用一些针灸,理疗的方法,肩周炎的话,它一定首先要看病人的发病的情况的,像我们举个例子,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的患者,他都适合针灸,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都上来就给人家扎针,

还有一点,就是肩周炎,它有时候它不是在肩周的问题,它有时候是这个肝胆的问题,还有就是一个考虑一个颈椎的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这个手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来说的话,你吃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个手法的运用,所以这是肩周炎一定要会手法的,这个推拿这一块是显得非常的重要的,如果你没有配合推拿,没有配配配合这个手法来说,你单纯的吃中药,有时候效果确实是不好。

所以像这种案例的话,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案例,有病人的年龄,他的发病的情况的话,可能会讲起来,或者说分享起来会更好一点,单纯的一个病的话,我们其实有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去讲什么东西,但是就提醒你注意这几个方面就可以了,因为总体上你把这两个点注意的比较好的话,效果是很好的。

另外一个就是要掌握好这个病的治疗周期,像肩周炎这种的话,一般来说,它的治疗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左右,基本效果都蛮好的。

如果你是住院治疗的话,那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搞定,但是如果是在门诊治疗的话,可能有一些患者他的那个周期稍微长一点。

另外就是要嘱咐病人做功能康复锻炼,像这种病的话,你一定要让病人配合,每天自己做功能锻炼的,还有就是一个不能说,因为痛你就不去做。

像肩周炎的话,一般来说的话是越痛它就好的越快,我所以我们临床上很多时候就是急于去止痛,导致这个临床疗效不佳,

另外一个就是这个病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你像这个肩周炎,如果它跟一些其他的病杂合在一起了,最常见的就是肩袖损伤,如果是合并接受损伤的话,那你的治疗效果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首先第一个肩周炎的临床的这个诊断,你一定要明确,比如说我们在针灸,艾灸,或者说手法的时候,最好有一个片子确定它是肩周炎,反正我临床上治了很多肩周炎,他病人一进来说,医生,我有肩周炎,结果最后诊断基本上都不是肩周炎的,所以这个鉴别诊断也值得我们留意一下。

另外就是我们的治疗原则,前方用药这方面,像这类的疾病,它一般来说的话,病位是偏上的。

定位偏上的,一般来说容易热化,所以有时候你用药的话,可能不要太过于用,活血化瘀的药用的太多,而是相反,应该用一些清泻的药,比如说像一些泻肝火的药,这类的药要注意运用,不要过多的只是去用那种去寒湿的药。

像我们很多治疗肩周炎,他都一上来就给人家上一个葛根汤之类的是,所以你这个的话要结合的,临床上的遣方用药,不要被这个肩周炎所误导,而是按照内科的诊疗的思维,根据他的舌象、脉象来看,

另外一个这个病他首先一定要注意一个气血的问题,大多数的肩周炎,他一般来说从病因上面来分两种,第一种是内伤性质的,第二种是外感性质的,而我们临床上目前来说做的最多的应该是内伤比较多。

那么为什么说是内伤的比较多?

因为我们现在人来说的话,他出现这个病的这个病因,他都可能存在一个就是自身的这样的一个胃外的功能不足,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比如说补气祛湿这种方法,要注意辨别这种气虚湿热这种症候,你像肩周炎这种气虚湿热这种症候,临床上非常多见,但是这个跟我们临床平常接触的一些治疗方案的话,它可能就要显得突兀一点,因为平时我们很少用这种方法来去治疗肩周炎的。

大多数用一些温阳通络,或者说去湿解表的这样的一个治法比较多见的,所以你像你这种的话,还是要根据病人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的,

另外就是女性和男性的差异,像这个病,如果是女性的话,要注意一下,她的治疗方法,男性和女性的治疗方法有差异的,还有就是注意一下年龄差异,年龄的话,如果是女性的话,我们要看她的年龄的,她是这个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你的辨证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另外,就是还要注意一下这个寒热的这一个转化问题,像肩周炎,它大多数的病,它是在经络的,我们这个病位辨证,要准确,所以病在经络的病,它有个特点,就是这个症状,它容易转化的,比如说刚开始它可能是受寒,吹风,然后引起这个肩,肩关节不舒服疼痛,然后痛一段时间以后,它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湿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寒热的转化,要要把握好它的病程,它有时候病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以寒性寒向为主,到后期的话,可能是以热向湿热为主。

还有就是那种反复治疗效果不好的,这个一定要结合他的年龄,还有他的这个一些基础疾病,像有些患者,他是有基础疾病的,比如说他的脾胃功能很不,好像这的患者的话,那么你治疗效果可能就没有那么好,治疗周期可能就长一点,所以这个还是要综合来考虑的。

关键是思维,总的就是思维要活跃,也不要被这个肩关节带带偏了,然后用这个处理这个肩关节的方法来治疗这个病,那有时候效果肯定不好了,临床思路要打开一点,你像我们很多这个中医技术里面的很多内容是可以运用到这个病的治疗上去的。

同时可以注意一下疼痛的深度。比如在表,在凑理,在肉,在筋膜,在骨。

还要注意结合下解剖的问题。这个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意一下手法,注意一下气虚湿热,寒热并调,通补并用,这个不算什么大问题。大多数患者都愈后良好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基础指导。流于经验的话,容易失手。

另外就是不要过度考虑止痛的问题。前期和患者做好沟通争取理解。很多患者效果不好和这个有关的。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不过既然提出来了,就给大家分享下。但是有个前提,先了解下大家的思路。

关于肩周炎的治疗,大家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直观感觉。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了解。大家治这个病,都用到了哪些方子?有5个人以上分享,我就详细谈谈这个病。

其实临证很简单的,用到的方子基本就能反应我们的临床思维。我的经验再好,对大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经验是死的,临床是活的。偶尔碰到了有效果,没效果的估计更多。我的经验不好,对我来说也是大大的有用处,因为临床我用起来其实很顺手。

从本心上,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学者,多关注中医的学习,多用心读书。但是问题提出来,也说明我们临床上这些所谓的小病很常见,也说明目前为大家熟知的治疗套路有一定的局限性。

道:
肩周炎:活血化瘀,通关节。大黄牡丹汤打底

白:
黄芪桂枝五物汤,用过,蛮好

王医师:
指迷茯苓丸,葛根汤,香砂六君子,柴胡桂枝汤汤,血府逐瘀汤

若:
我是针灸扎过,两个病例,都是女性,55岁左右,肩前三针,合谷、曲池等穴,温经散寒类方剂也用过,几乎无效!疗程一个月

超:
肩周炎,通常来说是气血不足导致六经瘀堵。我治过几例,不用针药也可以除痛。其中一例病程三十年。去掉肩痛后,肘部显痛,再去除肘痛,言之不痛,两周后问其如何,未见复发

华:
我治肩周炎主要是健脾胃,祛寒湿温经通脉,四君子,羌活胜湿汤等,随证加减。我没有从肝治疗过肩周炎,所以想听听陈老师讲讲

超:
肝主血,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滞,从肝治是治本

波:
我是外治方法多一些,单纯性肩周炎,女性患病比较多,也叫五十肩,内因跟肝肾亏虚,气血虚弱,血不养筋。外因劳损,外感风寒湿。

我通常调理先做局部循经调理,通过手法按摩疏经活络,刮痧拔罐,清理外邪,疏通瘀滞。通过艾灸和中药热敷温补肝肾,针对功受限恢复,需要再结合一些运动练习。我感觉有时针灸功效不如拔罐刮痧。

中医陈辉:
刚好现在有空,那我就随便聊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其实大家讲的方子,基本都很全面了,这几个方子,如果临床灵活运用,基本效果都不会差。

治病,治病,我们先确定好主要的思路。临床上,我们不需要刻意出奇,这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对于各种常见病,我们首先掌握的是基本治疗思路。

先讲讲肩周炎这个病的诊断要点,这个其实我昨晚的语音提到了。两个要点,一是疼痛,二是功能受限

这个病要注意下鉴别诊断。尤其是要排除下肩袖损伤,这个主要是老年人,尤其注意的哈。否则很容易惹医患矛盾,甚至赔钱。

这个临床案例太多了。其次就是注意和颈椎病、关节炎鉴别。这些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治疗肩周炎,基本治疗,其实就是无非是几种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功能锻炼。比较推荐的就是爬墙。这个患者自己做。从医技来说,基本治疗就是外治(推拿手法、针灸、拔罐、艾灸、神灯照、药物贴敷、膏药、刮痧、药酒等)。

内治:就是内服中药或者丸子。

基本你掌握这其中的几种就够了,或者能全部掌握最好。

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推拿手法、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神灯。

膏药的话,这个需要有经验,一些有传承的用的很多。

药酒这个可以考虑自己配置,药酒配合手法,是非常好的。

针灸这个可以稍微提下,针灸的层次要求比较高,但是我们目前的针灸,都只是停留在按病取穴。就是什么病,取相关的穴位。以穴位主治和病结合来取穴,这是很多时候针灸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所以大多数时候针灸,有时候就是为了收费,真正扎完针就好转的,比较少。需要一定的临床功底和对针灸有比较好的认识。

传统针灸取穴是和开方子辨证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经常用针灸的,不妨多考虑辨证。根据辨证来取穴,可能效果更好。同样的问题,不仅在肩周炎这个病上是这样,在面瘫的治疗上更加明显。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弊端。当然,直接的针灸治疗,如果我们扎了两三次效果不好,就考虑要调整下了。

另外就是手法,这个病其实手法好的,不需要吃药。但是手法这种,自学自练比较难,找个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是最好的。

外治我们就提下,主要讲下大家感兴趣的内治法。

首先是对病因的分析。单纯性肩周炎,女性患病比较多,也叫五十肩,内因跟肝肾亏虚,气血虚弱,血不养筋。外因劳损,外感风寒湿。

像这个分析,是典型的教科书式的病因概括

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提纲,但是论到临床上,这个病因概括,就显得稍微苍白。原理是讲清楚了,但是用起来可能有点障碍。

首先我们看肩周炎的第一个症状,疼痛。这个疼痛,我们中医有一句名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所以,从病因上,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大方向的把握好。

不通为主,还是不荣为主,还是两者兼有?那么不通为主,就有一定的临床表现。不通者,淤阻也。

那么从外因上,导致淤阻的原因就外感,外感以风、寒、湿、热等多见。从疼痛性质上,淤阻的疼痛,痛处固定,疼痛剧烈。不荣则痛,多隐痛、钝痛为主。

从内因上,淤阻主要是气、血、津液、痰、淤血等病理产物,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导致。这些内容,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都有明确的论述。

那么对于肩周炎,假设我们常规治疗效果不好怎么办?

我们治病,任何经验,方法,都不要过于出奇,要先用简单的,通俗的,套路的治法。效果不好,再考虑重新审视病情。

分享一下肩周炎可以考虑的一些医理辨证层面。

第一个层面:

从病位的深浅与五脏关联进行辨证治疗。比如患者发病两三天,刚发病。如果是表证,外感为主,那么我们都从表来论治,以风、寒、湿、热在肌肤、腠理,局部气机阻滞为主要辨证思路。临床用方以解表、祛湿、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常见方剂有我们刚才群友分享的很多方子。经方如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黄芪五物汤。时方有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汤,荆防败毒散等。

如果患者素体有虚,突发疾病,那就要表里同治。这种情况就要复杂一些。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工作性质等进行辨别。

且举一例。
刚有群友说,治了几个,50多岁的女性,效果不好。

50岁左右的女性,七七四十九,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这个年龄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补肝血的。不论是外感、内伤,均要考虑调养肝血,或急或缓。有一些患者甚至是以补肝血为主的。从病位来论,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肩周炎发病在肩周,临床上如果能通过四诊或者病史搜集,确定好病位,对临床辨证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个是从病位的层次进行思考。

同时还可以从经络的层次进行思考。

肩周位置,相关经络的巡行。我们也要熟悉了解。

从经络来论,肩前手阳明大肠经、肩后手少阳,肩胛手太阳,颈前足阳明、项侧足少阳,项后足太阳。这个巡行路线,对于我们临床使用针灸治疗,非常有帮助。可以寻找最主要的压痛点,确定经络,按经络取穴。同时也可以根据压痛点确定相关的经络定位,结合经络进行辨证论治。比如阳跷、阳维脉也经行肩部。

比如肩周炎,我们如果要用葛根汤。当试试看,项后是否有压涨感,如果有,结合我们葛根汤的方证,那肯定更有把握。

从气血角度考虑,气滞、气虚则淤,血虚,血少则失荣。气血皆现于脉。

所以我们定气血,要注意结合脉象来,而不是单纯的看症状。

从论治和医理来说,可以从肝、脾、肾入手均可。

而且阳明为气血之海,因此合适的运用补中益气,升阳养血等治法也很有临床空间。

再有就是考虑风、寒、湿、热。风、寒主要是病因,临床四诊多以问诊为主,但是目前的患者,很多没有明显的恶寒,怕风等。这个鉴别和辨证,主要是靠辨舌。尤其是湿热。

湿热这个层面,我们平时是考虑的比较少的。这个对于一些长期劳损的患者,要注意考虑和鉴别。

所以,临床治病,无论大病,小病,真正考验的都是我们平时的基础和功底的累积。不可能说我教你一个方法,或者辨证技巧,你就可以无往不利。

真正让我们临床如鱼得水的,还是扎实的中医基础,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临床临场用方用药的发挥。

这个病,我平时留意比较少,因为大多治疗都比较简单。试举有印象的两个临床案例。

第一个案例

是一个50岁左右的女性,肩周炎疼痛,晚间疼痛难眠,她是一个在厨房工作的人,每天炒菜。从这个病史,我就分析出患者肯定存在不荣则痛。

结合辨证,我当时用的是青蒿鳖甲汤。以清虚热,祛湿通络止痛为主。

治疗第一天无效、继续守方、治疗第二天无效,继续守方,第三天,患者受不了了,说要转院。我就耐心和患者解释,其实转院的话,患者也比较麻烦的。结果把患者说服了。第四天疼痛缓解了。后来患者康复以后,做事也没有再发了。

因为我们医院是纯中医治疗,所以是没有止痛药的。这个其实总结经验,完全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配合点止痛药,可能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所以这个就是我前面所说,治这个病,不要急于止痛,而是要辨证准确。

急于止痛,其实往往对关节局部刺激,对于一些劳损性质的,其实是适得其反的。

这也是我们很多临床患者,打封闭,做小针刀,搞推拿,但是就是好不了的原因。

第二个案例。

还治过一个患者,是一个中年男性,是我们医院医生的叔叔,也是个老肩周炎,病程5年多,到处求医无效。后来找到我。这个患者治疗周期比较长,是在门诊治的,前后治疗了将近3个月才逐渐收工。

主要治疗思路,还是以清虚热,祛湿通络止痛为主,用了青蒿鳖甲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前期效果还可以,后面就治不动了。

后来考虑患者长期慢性疼痛,局部气血必然虚,后以培补脾胃,滋养肝肾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合肾气丸为主。调理近一月余才逐渐痊愈。

临床治病,法无定法,方无定方。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几个基本的方子,因为辨证这个东西,是很讲究功底的,也是无法套用的。也无法短时间之内提高,只能靠自己平时积累,扎实基础,积累临床经验,临床发挥。

多注意诊疗细节。多锻炼四诊技能。但是我们先要学点能够套用的经验,多备几个方子。实在不行,就可以翻书,抄方,有时候效果也很好的。

我们现在学医,很多路子都是错误的,都想去学习经验。经验这个东西,是最不稳定的,刚开始的时候灵,用多了就不灵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比如我们刚才有群友分享的,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的立意就很好

还有一个群友分享的大黄牡丹汤,这个暂且不知道是自己想的,还是有前人的经验,这个方确实比较惊艳。如果有相关的医案和临床运用佐证,估计更值得思考和学习。

所以,不是说经验不能学,而是不能只是学经验,学医是很依靠经验之谈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光凭经验,只能解决临床一部分问题。更多的问题是需要靠自己的学问浸淫和临床锻炼。如此才能圆机活法,随手取效。

我们不要小看平时的常见病,其实病无论大小,其理是一样的,对医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一样的。

曾治一中医院的护士,经期头痛。来找我扎针。我看了之后,我就问她,我说你们中医院的医生没给你扎针吗?她说扎了很多次了,没有用。然后我就指着她头部的穴位说,你们医生是不是扎这里,扎这里。她就很奇怪,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这个头痛,这些都是常规治疗。但是你这个病,其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你气不足,扎了这些地方,虽然针灸可以通络止痛,但是气不足,后续无以为继,当时缓解,后面又痛了。

然后我就给她扎脚。我说中医还有一种治疗方式,叫上病下取。然后让她配合补中益气丸。后面这个经期头痛就好了。

肩周炎的治疗,我们平时很多也喜欢用刮痧,拔罐,像这类外治法,都是很方便的,而且立竿见影。

在运用的时候,如果能配合气血、虚实的辨证,综合的评估,效果会更佳

我就分享这么多哈,这个病我也没有怎么总结,都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碎片讲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指教。讲的有误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中医陈辉

再摘录一些关于肩周的医理内容,供大家参考。

灵枢经脉篇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是動則病嗌痛,肩似拔,臑似折。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在中医中主分清泌浊。所以但凡濡养不及,可取之小肠。这对针灸治疗指导意义很大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我们基础理论里面有的,临床用得好,非常有效果。

肩似拔,臑似折这个就是典型的肩周炎症候表现

这也是为何我喜欢用补中益气汤

我们很多常见病,相关的医理基础,灵枢里面都有,是动病,是所生病,基本只要熟记,则临床多有收获,而且会经常遇到。

膀胱足太陽之脈,其直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

膽足少陽之脈,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

手太陽之別,上走肘,絡肩髃。
手陽明之別,上循臂,乘肩髃。

从这些经络分布和走向,结合我们平时常见常用的方子,很多问题都会觉得迎刃而解。比如常用的葛根汤,你结合经络来看,别有洞天。比如桂枝黄芪五物汤。手少阳和足少阳过肩而相交。此为从肝胆论治之关键。尤其是肩周炎合并肩背疼痛或者明显压痛点的患者。

足太陽之筋,上挾脊上項,其支者結於肩髃。其病脊反折,肩不舉。

手太陽之筋,上繞肩胛。其病繞肩胛引頸而痛。
手陽明之筋,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病肩不舉。

手太陰之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

肝主筋,手足太阳之筋,刚好在肩。

像这一块的内容,是我们平时不怎么关注的,这里重点给大家分享下。

我们的针灸,如果你把这个研究透彻了,肩周炎应该是随针可效

再结合我们中医的取穴原则。我自己临床上比较喜欢的是五腧穴。

甲乙经里面有专门的取穴介绍,很多穴位,我们临床也可以参考,针灸,点按都可以。

《甲乙經》曰:肩痛不可舉,天容及秉風主之。
肩背痺痛,臂不舉,寒熱淒索,肩井主之。
肩腫不得顧,氣舍主之。
肩背痺不舉,血瘀肩中,不能動搖,巨骨主之。
肩中熱,指臂痛,肩髃主之。
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
肩胛痛而寒至肘,肩外俞主之。
肩胛周痺,曲垣主之。
肩痛不可舉,引缺盆痛,雲門主之。
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腕重急,曲池主之。
肩肘節酸重,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肩不可舉,不能帶衣,清冷淵主之。
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
肩痛不可自帶衣,臂腕外側痛不舉,陽谷主之。
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養老主之。
肩背頭疼,時眩,涌泉主之。
版权:@中医陈辉 医者慈心中医群分享  整理者:白尚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