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辣椒5大病害,学会对症用药,效果杠杠的!

 妫川农人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1
辣椒疫病
1
症状

辣椒疫病是流行性病害,病害蔓延迅猛,条件适宜时,2-3天便可大面积发生,可导致严重减产乃至绝收。

叶片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叶片软腐,空气干燥,病斑停止扩展,边缘渐明显。

茎部及枝条上产生暗褐色和黑色条斑,边缘不明显。茎基部常发生黑色或暗褐色软腐坏死,由土表下向土表上发展,引起植物萎蔫,最后枯死,严重时成片枯死。

▲辣椒疫病茎基部腐烂症状

果实多从蒂部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斑,边缘不明显,颜色暗褐色,潮湿时果面上还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

▲辣椒疫病果柄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果实发病症状

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病菌可以周年侵染,借助雨水、灌溉水和气流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定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露地种植地块排水不良或积水地块发病重,南方雨季、积水田设施栽培连茬重茬、盐渍化土壤条件下发病重。病害一旦流行起来几乎没有收成。

3
防治

种子消毒:采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浸种3小时,取出用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带药定植:移栽前施药,采用药液喷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选用44克/升精甲·百菌清悬浮剂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发现中心病株后尽快清除,同时开展药剂防治。喷药时应先喷未发病区,再喷发病区。发病株所在垄畦及其邻近垄畦是重点防治区域。可选药剂有: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2
辣椒疮痂病
1
症状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叶片形成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剖开茎秆可见茎内褐变,向上下两边扩展。感病后期,茎秆基部皮层腐烂,秆内中空,病斑下陷或者纵开裂。

叶片染病病斑边缘褪绿,病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水渍状黑绿色至黄褐色,病斑融合连在一起可形成较大斑点,引起叶片脱落。

果实染病,可见果面隆起的白色圆点。凸起带轮纹的病斑是判断辣椒疮痂病的典型症状。

2
发病条件

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病适温27-30℃,高温高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多发生于7-8月份,尤其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形成发病高峰。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

3
防治

种子消毒:采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浸后种子用清水充分冲洗,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选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或20%锰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要覆盖全株,每次用药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

3
辣椒炭疽病
1
症状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

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2
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伤口,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3
防治
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或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健达),或75% 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或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4
辣椒白粉病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为害嫩茎和果实。保护地栽培一般春夏季发生严重,露地栽培春末、夏季和秋季都可发生。温度25~28℃、相对湿度50%~80%以及弱光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辣椒白粉病菌侵害初期菌丝在叶片内部生长,叶片正面和背面无明显症状,难以在早期发现;待到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叶正面发黄,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进入发病的后期,防治难度极大。

2
防治

预防用药的有利时期是定植后花果期前。可用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间隔10~14天喷1次,连续2~3次。

防治用药应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尽快着手,可选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9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连续多次用药。喷雾施药时注意药液要覆盖到辣椒植株的所有部位,尤其是叶片背面。

5
辣椒立枯病
1
症状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蔓延,地温16~21℃适宜发病。此外,苗床过干过湿、播种过密、分苗间苗不及时以及幼苗徒长等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
防治

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种子消毒、育苗土消毒和发病初期用药。

种子消毒:可用15%噁霉灵水剂600倍液或30%噁霉灵水剂1500倍液浸种4~6小时,晾干直接播种。

育苗土消毒:可选用登记药剂,分别采用拌毒土或泼浇苗床的方法对育苗土、苗床或穴盘基质进行消毒。

定植前预防:该病在定植以后还可继续为害辣椒,可在移栽前3~5天,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预防用药1次,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即可。

发病初期用药:发病后,尽快拔除病株;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有猝倒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30%精甲·噁霉灵水剂,按照3.0~4.5毫升/平方米的制剂用量浇灌幼苗根部,连续防治2~3次,用药间隔5~7天。

▲防治辣椒立枯病的登记药剂

中国蔬菜综合整理

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蔬菜(ID:zgsc9550)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当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