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小楷惊现哈佛大学,5000余字仅此一件,网友:外国人看不懂,应该归还!

 墨品书法网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众所周知,美英法等国博物馆、大学中的文物,有不少都是靠抢夺得来的,而且每一件都极为精美,甚至是传世孤品,顾恺之《女史箴图》、明代《永乐大典》如今皆在国外,想想就让人悲愤惋惜。欧美人并不懂书法,因此被掠走的真迹名帖多藏于日本。

不过,哈佛大学有一件书法藏品曾经引起不小反响,因为它是“书圣”王羲之的巨作——小楷《道德经》。有两件书法作品一直让我们心痛,它们分别是敦煌小楷《道德经》和王羲之小楷《道德经》,一件归了法国,一件深藏美国哈佛,有网友直呼“他们看不懂书法,应该还给我们!”但这恐怕难以实现。

王羲之行书、草书享誉世界,而他的小楷影响力则被低估了,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赵子昂,都学过他的楷法,这与一直以来“直入魏晋”的学书风气息息相关。王羲之小楷作品中,这件《道德经》颇能见其水平,与《黄庭》《乐毅论》可称“三绝”,不过后两件字数明显少于它。

这件书法能够诞生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据褚遂良卷后跋文记载:“右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他写下这卷书法给刘道士就是为换鹅群。这也说明李白那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似乎有错误。

魏晋以来,形成了钟繇与王羲之两种风格的小楷书。钟繇小楷古拙朴茂,笔画中尚保留一些隶书、行书笔意,比如横长竖短、结字扁方宽绰、以横取势、钩挑转折。而王羲之楷书则已脱去隶意、极为成熟,行笔妍美俊逸、轻盈灵动,略去多余细节,笔笔交代清楚利落。

其次,这卷《道德经》行笔顺势而为、使转自如,结体紧凑,间架收敛,瘦挺峻拔、遒劲秀美。同时,王羲之小楷与唐朝大家的相比较,又多了几分飘逸自由的灵气,并没有唐楷那般法度森严、严谨端肃,笔法、结字、章法都有个人情意在。

此作藏于贞观内府中,真迹已失,只有珍贵拓本传世,清末民国社会动荡,大量艺术珍宝外流,此作被美国人抢走,而直到近大众才知道原来它藏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

唐太宗李世民称赞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能做到尽善尽美,在于王羲之创作时:“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澄怀虚静的创作,才有他作品中的飘逸妍美无尘俗。

现在,我们将王羲之这卷道德经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致入微,极度还原原作,特向您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