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的红茶销量为什么远低于绿茶?历史告诉我们答案

 舍得8633 2023-02-24 发布于河北

中国的茶叶品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喝什么茶,估计要把有选择困难症的人给急死。但是这个情况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基本上只喝一种茶——那就是红茶。

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喝红茶呢?我们先看看2021年中国茶叶销量。绿茶占据绝对优势内销127万吨,占总销量的58.1%,红茶31.48万吨,占比14.3%。差异巨大,需要知道的是红茶的销量中很大比例为奶茶基茶,消费者直接购买饮用的比例更低。

2020年内销市场的分布是:绿茶内销量127.91万吨,占总销量的58.1%;红茶31.48万吨,占比14.3%;黑茶31.38万吨,占比14.2%;乌龙茶21.92万吨,占比10.0%;白茶6.25万吨,占比2.8%;黄茶1.23万吨,占比0.6%。

全球茶叶消费量2022年约为587.9万吨,中国和印度占了其中的60%。红茶占全球茶叶消费量的三分之二。剩下的基本为绿茶,基本均为中国消费者购买。

红茶因贸易需求而生,也因贸易的衰落而凋零

红茶的兴盛缘起于茶叶贸易,中国人对红茶的重视是由于红茶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很大的需求量。而国人历来以产、制绿茶为大宗。晚清时期我国所产绿茶,曾有9成多销往海外,俄罗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清代程雨亭则说到,绿茶滞销时,一些俄罗斯人大宗收购,令茶农异常振奋。但是,绿茶不宜海运,几个月的海运,再加海上潮气的影响,使绿茶极易变质。绿茶外销遇阻,唯有在红茶上下一番苦功。祁门之地原本是红茶发祥地。但是受交通不便的限制,又受小叶种茶不耐冲泡、口感不充分的限制,长期以来,当地红茶一直不能外销。

滇红是中国红茶发展的缩影

20世纪30年代,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到祁门生产红茶,自己设计了一套机器,开创了我国自产机制红茶的先例。红碎茶揉切机是英国人于1930年在阿萨姆研制出来的,祁门也差不多是同时传入和改装的。由于日本人对我国安徽等地的侵略,局势危殆,做红茶必须开辟茶叶生产新基地。

滇红茶被称为爱国茶或救国茶,它的诞生,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史紧密联系,是时势和机遇的造就。冯绍裘是1938年9月经中茶公司指派在云南风庆创办茶厂的。结果,冯绍裘发现,云南的大叶种茶做出来的红茶,在口感上完全可以满足外国人的要求。这款云南红茶叶片厚实、耐冲泡、香气浓郁也和印度等国出产的红茶没有什么两样,于是迅速开销。同年,第一批成500多箱的滇红茶通过香港富华公司转销往伦敦。

文章图片6

茶叶贸易

据滇红历史档案记载,凤庆茶厂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年产三四千吨滇红茶全部出口欧洲。当时滇红平均出口价格为5000美元/吨(在布雷顿森体系中,35美元相当于一盎司黄金),在国际市场上已达到中高档价格。

20世纪80年代'滇红”在云南省茶叶出口量中占有85%的份额,这使80多岁的冯绍裘格外兴奋,“滇红”被称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赚到的巨额外汇和立下的汗马功劳使我倍感欣慰”。

风庆茶厂前生:顺宁茶厂

陈渠珍1909年入藏时发现不少藏民喝红茶。康藏地区,天气炎热寒冷,只出产棵麦,所以僧俗都吃糌粑、佐酥茶、富的人之间吃肉脯、用麦粉做面食的人很少。糌粑的制作方法,是用青棵炒后研成细末,调酥茶、手搏食用。酥茶,是将红茶煮至极烈,倒入长竹筒中,过滤去滓,并伴入酥油和食盐适量,用圈头长棍上下左右搅拌,使水与乳融合,再装入铜壶中,放入火煎而成。吃糌粑,率用此茶调制。并将其作为日常饮料。藏民嗜之如命,每饮将尽十馀盏。余初闻此茗,觉有腥臭刺激性。同人相与戏之,盛酒筵上,约计每饮一杯酒,不可以饮者罚如数计,余勉酌之,即感于胸膈作逆气,气不能下结,自以为罚款,未敢复饮也。

如陈渠珍所记载藏民饮用红茶没有错误,则这些红茶应是来自亚东人关隘的印度红茶。内陆人并不喜欢红茶,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人们经常会听那些红茶产区之人讲红茶出口有多好、销量有多大,但很少看到有人发自内心地说他们是怎么爱上了故乡红茶。

文章图片8

凤庆

中国红茶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能得到国人喜爱?

即便是到那些红茶的生产区,也很难见到有人在饮用红茶,茶馆里的红茶也少有人点。国人一直持有这样的心态:红茶都是给外国人喝的,声称爱喝红茶者也都有模仿某种英伦腔调。而且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红茶之中,也存在于黑茶和黄茶当中。在普洱茶的茶区,是生产者自己是不会喝普洱茶。直到2004年后,云南的人才开始饮用普洱茶。及至2007年后,国内才出现了大批喝普洱茶的人群以上言论出自邹炳良。

在滇红产地乃至滇红茶厂都鲜见饮用滇红者,红茶家乡人杯中都有绿茶。红茶之所以不能在中国盛极而衰,就是因为他们的人民没有消费。这反证明绿茶母体威力之大,根本不容其旁枝出现扩散之势。

绿茶在中国茶业有绝对的统治力

绿茶系统具有令人惊叹的自我修正能力。那些其他类的茶拓展了茶的家族谱系。看上去非常美好丰富,但国人选择并不因此而增加,而是让人更维护绿茶传统地位而敌视其他颜色茶。绿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已久,它压迫了其他色系茶类的发展,衍生产品也必须回归和妥协。因此,大家套用绿茶系统设定的标准,使用干百年不变的茶具、沿用同样的动作、说出反复的话,小心翼翼解地说,你们现在饮用的其他色系茶其实离绿茶并不遥远。

绿茶茶园

一切品鉴标准,书写话语和评定思维皆绿茶式。如何才能以绿茶的形式说说另外一款茶呢,以这个标准又该如何向一位绿茶爱好者推介普洱茶的特殊之处呢?这种混乱已持续几百年。

茶之衰落亦是国之衰落。从此,中国茶再也没有起到中国为世界提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即使是瓷器--华夏帝国又一古老贸易品——由于在欧洲寻找到了替代品,一样没落下去。

谁会想到,即使红茶与绿茶生长于同一树上,欧洲人也只靠从中国偷来的茶种让中国茶成了奥威尔嘴里的“二类品”。

文章图片11

有一天中国人惊奇地发现我们一年茶叶收入,远不如英国立顿公司半年收人。贸易使茶叶话语权发生改变,正如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欧盟掌握着传统绿茶话语权,英国人掌握着红茶话语权,美国人则开始定意白茶。

岌岌可危的中国茶背后是更深层的精神上的式微。中国人甚至要怎样喝茶才能向日本人学习,礼失而求诸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茶还有轮回的故事吗?中国茶要有更深刻的反省以及变革乃至颠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