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 靳芳莉 当我们出现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早饱、恶心等症状后,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让我们“吹个气”,“吹个气”通常指的是C13或者C14呼气试验,主要是为了检查我们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呢,它又与我们的这些症状有什么关系呢?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得了幽门螺杆感染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纤维镜下观察呈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1983年由澳大利亚的医生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并经过试验成功培养出了这种细菌,Mar-shall在吞服了这种细菌后引发了自己的急性胃炎,证实了HP与胃炎之间的关系。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正式授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Marshall和Warren。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HP)在全球的自然感染率约为50%,我国HP感染更高率约60%。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最大的特点是家庭聚集性,居住密度大、卫生习惯不良、在外就餐均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HP感染后定制于胃粘膜内,其产生的毒素可诱导免疫反应、胃粘膜炎症、细胞损伤等一系列反应,造成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淋巴瘤等疾病,使我们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而HP的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胃粘膜的萎缩、肠化、甚至癌变。1994年WHO就把HP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物。 另外HP感染还可引起很多非消化道疾病,如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小儿发育不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酒糟鼻、荨麻疹、口臭、偏头痛等。 得了幽门螺杆感染应该怎么治疗呢? 随着大家对幽门螺杆菌认识的提高,接受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治疗的不规范也使我国的幽门螺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另外,还有人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那么高,感染的人那么多很常见不用治疗,治疗了还会再感染。其实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随意治疗和完全不治疗都是不正确的。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一般由一种PPI、两种抗菌药物和一种铋剂组成,最后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治疗。如果有既往治疗失败还需及时就医,根据情况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多次治疗失败更要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随意自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胡伏莲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传染病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样感染率达50%以上,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种细菌像幽门螺旋杆菌一样引起这么多相关性疾病。所以重视幽门螺杆菌,减少感染几率,规范化的治疗幽门螺杆菌非常重要。 提示: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 用药请咨询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