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需要这些“著名诗人”吗? 作者:无枪的将军 前言:从迈入诗坛到了解诗坛,不知不觉已经数年有余,在这数年多的时间里,笔者也从一名诗歌爱好者,过渡到了诗歌理论研习者及诗评人的身份,在这弹指之间,真可谓是见惯了各种诗坛弊端。 前有沸沸扬扬的抄袭、低俗事件火遍全网,后有恬不知耻的评奖、官媒丑态百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凸显,不但表露出了所谓文人们的低劣人格,而且,更是坐实了诗坛名副其实的“藏污纳垢”之美名。 然而,从诗歌与诗人的创作属性来说,现代诗坛同时又是一个“名气与实力”不对等的怪圈,它所谓的“怪”,就在于有名气(知名度),并不代表其作品含金量高,有实力(诗歌境界层次高),也不代表其就拥有了名气(知名度)的资本。 或许,这句“名气与实力”不对等的言论会让很多人耿耿于怀,甚至出言不逊,但是,当你仔细研讨了目前活跃在现代诗坛的某些所谓著名诗人、知名诗人及拥有官方(协会)背景的诗人后,你兴许会认同我的观点。 他们所谓的名气,除了少数(拥有协会背景的作者)是以常态性的方式,寄生在作协等大树之下的官媒类纸刊受益者外,其余,几乎都是以简介的形式在自我标榜,一篇作者简介,有的自我标注**作家、**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人等等自嗨式名称,有的洋洋洒洒写了近百来字作者简介(个别作者简介甚至比投稿的诗歌作品还长),其中,不仅搬运了许多自以为是,不登大雅的所谓作者身份证明,而且,还事无巨细的罗列出了其投稿过的所有平台名字以及某些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诗歌奖项名称。 像这样靠装潢简介来获取价值感的诗人,很明显就是学了《孙子兵法》的,他们懂得适时运用“先声夺人”的招数,让一些诗坛盲流(半吊子的诗评者及不知所谓的编辑)产生出仰慕且又“高不可及”的心理暗示与“叹为观止”且又“望而生畏”的谄媚心态。 我前面也说了,少数所谓“著名诗人”因其拥有了某些协会的官方背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加入作协的原因所在),自然就会比多数人拥有了上官媒(纸刊)的机会,但是,即使拥有官方身份多次上了官媒(纸刊),也并不代表其作品含金量就会很高,反而,多数作品还不及民间诗人创作水平。 对于那些自我标榜的“著名诗人”,其实,作为一个评论人来说,我也是替他们汗颜的,毕竟,每一个稍微专业点的评论人,几乎都是以诗歌文本作为解构对象,没有人弱智的,会去关注他们什么鬼简介,或者从简介的角度去评论诗人与作品? 所以,一个真正的好诗人,不是因为“吹毛求疵”的作者简介,也不是因为拥有无数的官方背景,更不是因为上过多少纸刊、平台,获得过多少有名或无名的奖项,反而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不是具备思想的高度性、艺术的创造力及情感的共鸣。 当然,前面所讲的那些“有实力”却无知名度的民间诗人,其实,也大可不必徒增伤感,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因为爱好诗歌文学,还是想靠写诗出名赚钱? 如果是爱好诗歌文学,我们大可以用一种洒脱、释然、愉悦的方式去创作诗歌,不去因为所谓的诗歌名利欲望带来额外烦恼,反而,因为可以自由写诗而更加热爱现实生活! 追求思想境界与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始终秉持着“淡然一笑”,说不定,意外惊喜会不期而遇! 如果是想靠写诗出名赚钱,我觉得还不如找个普通的工作,比写诗赚钱来的更加稳妥,毕竟,现代诗歌在人人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已经完全失去了彼时,纸刊所拥有的权威特性。 今天的诗歌,已经不是以往推崇的文学艺术,它反而是一种“人人可为、百人百诗”的“大众化精神娱乐工具”。 试问,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仅靠写诗出名赚钱的几率,还有多大? ——很可能是,你穷极一生,最后依然是籍籍无名,甚至落魄潦倒……! ——撰于重庆 2023.2.24日 ![]()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軍,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歌评论社【评诗论道】主笔,独立诗评人、批评人、诗歌理论研习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