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有一件“度戒摇铃”,它是清代留下的文物,其用处不简单

 历史解密坊 2023-02-25 发布于辽宁

在云南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特殊的文物,它的名字就是“度戒摇铃”。至于其作用究竟是什么?清楚真相的人会告诉你,其自身的用途并不简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创建时间是在1951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附近,面积达到了2400平方米左右。作为一座云南省著名的博物馆,该馆内收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包括古滇国时期的各类青铜器及钱币等等,还收藏着大量封建时代的瓷器、铁器等,是一座颇具历史底蕴的大型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云南省博物馆之内,陈列着一件特殊的文物,它是清代留下来的,凡是看过它的人,都知道该文物是一件摇铃,可是它的真实用途,却始终没有人能够具体说清。这件特殊的摇铃,直径为7厘米,通高为12厘米,铃高5 厘米。全身上下为铜质,并且伴有兽牙装饰,看起来做工十分精细。它究竟是什么?又会在什么场合适用?想必读者们都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

其实博物馆陈列的这一件摇铃,真正的名字叫作“度戒摇铃”。所谓的“度戒”其实就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仪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成人礼。当地的度戒仪式非常盛大,凡是村中的百姓,都要前往参加,而度戒的对象,就是针对一些年龄在10-18岁左右的年轻男孩子,只有经过度戒的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成年人。当然,度戒也分为两种,即文度和武度。

所谓的文度也叫“授道”,是以道教方式来过法,以后可以修行为道公,职责主要是替人修斋、超度等。武度也被称作是“授戒”,大概就是以巫教方式过法,以后可以修行为师公,一般来说,如果家里是独子的话,往往孩子需要文武兼度。相较而言,若是一个家庭中儿子较多的话,则可以选择选择哪个儿子文度还是武度,当然,也可以同时进行。在成年礼上,师公手持度戒摇铃,向社会的男性青年进行的伦理道德教育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师公度戒时宣扬的十戒和十问:一戒不得冒犯盘皇祖先。二戒不得怠慢父母长辈。三戒不得瞒师骗友。四戒不得枉杀生灵。五戒不得偷抢害人。六戒不得贪财恋色。七戒不得怒气凌人。八戒不得嫌贫爱富。九戒不得贪生怕色。十戒不得隐经瞒教。

十问:一问江水激浪请你去不去? 二问黑风暗雨请你去不去?三问毒蛇拦路请你去不去?四问三更半夜请你去不去?五问急病救人请你去不去?六问贫贱人家请你去不去? 七问恶虎拦路请你去不去?八问烈日冷雨请你去不去?九问隔山过岭请你去不去? 十问当坛受戒请你去不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上十戒十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中的一些基本伦理道德,是用来约束成年人行为规范的一些准则。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社会中被接纳,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

谈到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为何当地会出现以上度戒的仪式?其实是有原因的,原因共有三点:

首先是经过度戒的人,被看着真正的成年人,可以结婚成家。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度戒的孩子,才能成功被社会接纳,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其次来说,当地人认为,凡是经受过度戒的人,才是真正受到过洗礼的人,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族人,并因此得到祖先们的庇护。

如果没有经过度戒,就无法正常融入部族之间,成为受人尊重的一名成员。最后一点则是,受过度戒的人,是存在一定社会地位的,犹如现代社会的公民一样,度戒者成为成年人的那一刻,社会所有成员都会在心中接纳新的成年人,并承认其受尊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受戒者还会有资格与社会活动或担任头人。

谈到这里我们也能发现,虽然师公手持“度戒摇铃”做的成人礼,和我们的成人礼不一样,但我们也要对其给予充分的包容和尊重,因为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文物故事》 李群著 苏州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