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之涣仅存的6首经典绝句,既有豪情万丈,又有柔情似水

 自然田野 2023-02-25 发布于云南
原创2023-02-25 07:30·稻花鱼姐姐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王之涣、高适齐名,当时三个人都不太走运,仕途艰难。

有一天,天气寒冷,雪花飘飘。三位诗人一起去酒楼喝酒,忽然看见梨园的十几位艺人在表演。三个人便躲在角落里,围着炉火看她们表演。

过了一会儿,四位漂亮的歌妓相继到来。她们准备好后,开始演奏,演奏的都是当时的名曲。

王昌龄等私下约定:“我们三个人在诗坛上都有名声,一直都没有分出高下。今天就悄悄听这些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不久,有几个歌女唱了王昌龄的二首,高适的一首。

王之涣自认为出名很久,指着其中一个最佳的歌女,对两个朋友说,“她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

不一会儿,那个歌女唱了,一张嘴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三位诗人开怀大笑,歌女听见了,询问缘由,施礼跪拜,一起欢宴一天。

这是著名的“旗亭画壁”,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刻,这也是民族文化大繁荣的时代。

王之涣,仅存的诗只有六首,我们一起来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最著名的一首诗,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经久流传。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波澜壮阔的景,还饱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日月不息,江河滔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王之涣的日月,王之涣的山河,王之涣的眼光,王之涣的精神!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被誉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首的前两句写得气势磅礴,后两句又转为深情绵邈。这两种情感竟然在短短的28字中融为一体,实在是诗歌中的神话。

这个伟大的唐代,孕育了太多神话一样的诗人。

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之涣 〔唐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向北看见拂云堆积在神祠上方,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这是一首多么自信的诗!这是大唐的气象,神圣不可侵犯!

送别

王之涣 〔唐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东风 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青葱。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在杨柳青青的春季里,和友人别离,纵有千般不舍,也无可奈何,只能折下柳枝赠予友人。

折柳送别,是古人送别的习俗,“柳”谐音“留”,想留住你,不让你离开。

宴词

王之涣 〔唐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蜿蜒,水色碧绿一片悠悠,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向远方流去。不要听紧紧催促的划桨声,桃花溪水太浅,承受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舟。

那长堤和春水,一片美丽,可是我们却要在这美丽的环境里分开。

诗歌里不说愁,却处处都在写愁,而且那愁似乎有千斤重,连桃花溪都承载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船。

九日送别

王之涣 〔唐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送别的哀伤在最后两句达到顶峰,自此一别,山高水长,我们都会去向何方?

~完~

作者简介:稻花鱼姐姐,诗词爱好者,在解诗读词中,见自我,见天地。

欢迎关注,一起读诗品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