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必须关注这五个内容!收藏!

 新用户88267667 2023-02-25 发布于云南
文章图片1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

阿司匹林因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已经成为心血管事件一级、二级预防的“基石”,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那么阿司匹林有哪些功效?哪些人群需要长期服用?如何正确服用?有哪些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心血管药-阿司匹林。

第一,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功效

文章图片2

阿司匹林图片

阿司匹林,别名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的衍生物。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70%,在肝内乙酰化生成水杨酸。并以水杨酸盐的形式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包括脑髓液,关节腔内,因此阿司匹林作用强。阿司匹林具体有以下3种的功效:

1,抗栓作用,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减少诱导血小板聚集的TXA2的生成,从而起到抗栓的作用。同时也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使抗血小板抗栓作用的代表药物。

2,镇痛抗炎抗作用,主要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产生痛觉和炎性反应的物质的合成,比如缓激肽、组胺等,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3,解热作用,通过作用下视邱体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多,使散热增加起到解热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因剂量的不同,其作用大不相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通常日剂量在75mg~150mg,最大剂量不超过0.3克;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能起到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通常每次的剂量300mg,每天3次的服用,日剂量通常大于1g。

第二,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

1,对所有急性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若无禁忌,需长期服用。

2,所有确诊为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冠状动脉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

此三类人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在其对应的心血管事件一级,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如何正确服用

文章图片3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1,剂量的正确服用

成人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长期服用一般日剂量是75mg~150mg,如果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到6个月,需要口服150mg~300mg的剂量。

2,剂型的正确服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剂型有普通的片剂和肠溶剂型。不同的是普通片,药物在胃部分解,对胃粘膜的损伤比较大。肠溶剂型的药物在酸性的胃部不溶解,在碱性的肠液中溶解,不存在对胃的损伤。因此,建议选用肠溶片服用不良反应轻。

3,时间的正确服用

阿司匹林主要作用在血小板上,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心血管事件高发时间段在早上的6点到12点,因此建议早上服用效果佳,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晚上服用,有利降低血压。但是从阿司匹林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上看,阿司匹林在人体的有效浓度作用时间较长,以及它的代谢慢。如果持续用药的话,抗血小板的作用可以持续好几天,故早还是晚服用基本不影响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需要有规律的定时服用,比如早上时间服用,都需早上服用。晚上服用的,都需晚上服用。

且不能漏服,因此人体每天会产生10%~15%新的血小板数,故每天需要阿司匹林来抑制新产生的血小板,有规律的服用,有利于血小板的控制。

阿司匹林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好呢?饭前还是饭后,要根据剂型而定,如果是普通剂型,为减少对胃的刺激,需要饭后服用。肠溶剂型则需要饭前30分钟服用,食物会影响阿司匹林的吸收,如果饭后服用,食物有可能是碱性,使阿司匹林提早溶解释放,刺激胃粘膜产生不良反应。

第四,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

出血使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抑制凝血酶的合成,增加出血风险,增加对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溃疡的风险。如果当腹部不适,血便、黑血,牙龈出血,血尿,全身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粪便潜血和血常规。

2,少见荨麻疹,粘膜充血,哮喘等过敏反应。

第五,需要注意的方面

1,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避免饮酒。阿司匹林可抑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减慢酒精代谢,容易造成酒精中毒。如不可避免的,可错开服用时间,尽量减少2者的相互影响。

2,与抗凝药肝素、华法林等合用,增加出血风险,避免一起服用。

3,阿司匹林会减少尿酸的排泄,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增加痛风的复发风险。如痛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需要监测尿酸水平。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其他消化性疾病患者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配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减轻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5,布洛芬会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抑制作用,故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谨慎服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在心血管的一级、二级的预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药效作用强,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更要关注它的各各方面,以便更好的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