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方的君臣佐使、加减详解

 昵称65820384 2023-02-25 发布于河南

《至真要大论》说∶无论用有毒的药还是无毒的药,都要以治病为原则。

治病的主力是君药,辅佐君药的是臣药,仅次于臣药的是使药。还有一种分辨方法,力量大的是君药。

但凡用药的时候,都以气味为主,补和泻根据药味来决定,然后根据病情来选择气薄或者气浓的药。气薄的药,属于阳质中带阴,气浓的药,属于阳质中带阳;味薄的药,属于阴质中带阳,味浓的药,属于阴质带阴。

辛、甘、淡属于热性的药,是阳质中带阳,辛、甘、淡属于寒性的药,是阳质中带阴;酸、苦咸属于寒性的药,是阴质中带阴,酸、苦、咸属于热性的药,是阴质中带阳。

辛、甘、淡、酸、苦、咸,是味的阴阳,又属于地的阴阳;温、凉、寒、热,是气的阴阳,又属于天的阴阳。气味生成后,阴阳造化的动机就存在了。一件物体之内,兼有气与味,一味药之中,原理与特性都具备了,其主要对应的治疗方法,就是出自这里。

治表实,用麻黄、葛根;治表虚,用桂枝、黄芪。治里实,用枳实、大黄;治里虚,用人参、芍药。治热,用黄芩、黄连;治寒,用干姜、附子。君药的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药多于君药,君臣要有顺序,共同宣发收摄,就可以防御邪气并祛除疾病了。

像《伤寒论》所说∶阳脉涩,阴脉弦,腹中会有急痛。用芍药的酸收,通过土中泻木作为君药,用饴糖、炙甘草的甘温补养胃作为臣药。水倚仗木势,也来欺侮土,因此脉弦又腹痛?肉桂大辛大热,辅佐芍药来退寒水。生姜、大枣甘辛温,发散阳气,使阳气通行于经脉皮毛,作为使药。“建中”的名字,由此可见。有缓、急、收、散、升、降、浮、沉、涩、滑之类,不能一概而论,要权衡之后再确定治疗之法。

皮毛肌肉不能伸展,没有大热,没有胃口而渴,加葛根五钱;燥热以及胃气上冲,是冲脉逆行所致,或者气逆发作导致里急,加炒黄柏、知母;感觉胸中热但不渴,加炒黄芩。

胸中结滞气涩,或者有热病,也各要有加减。如吃得少又小便少,是因为津液不足,不要用通利的方法,益气补胃就可以了。

气弱气短,加人参,只要用升阳的药剂助阳,比加人参更好。恶热发热又燥渴,脉洪大,用白虎汤;喘息,加人参;口渴不止,加寒水石、石膏各等分,少量就好。也就是钱氏方中甘露散,主身大热、小便数,或者喝了水就排出多少尿,这是燥热;气燥,加白葵花;血燥,加赤葵花。

脉弦,只加风药,不可以用五苓散;如果小便畅通病情却严重,这是内里干燥导致津液不能停留,应当输送津液,加炒黄柏、赤葵花。

心下痞闷,加黄连一、黄芩三,减去方剂里面味甘的药;不能进食,心下软而痞,用甘草泻心汤就能痊愈(痞有九种,治疗的方子有张仲景的五个泻心汤)。

喘满,加炙浓朴。

胃虚弱而痞,加甘草。

喘息,小便不利,加苦葶苈(小便不利才能加,小便顺畅则是禁药)。

气短气弱,腹微满,不去人参,去甘草,加浓朴,但比不上用苦味来泄气,不需要令大便通畅,如腹部微满而气息不能运转的时候加苦味。

中满,去甘草,倍用黄连,加黄柏,再加五苓散里面的三味少许。

这病虽然应该升阳和发汗,但如果发汗多导致阳气散失,加黄芪。

四肢烦热,肌肤发热,用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如果鼻流清涕恶风,或者项、背、脊背强痛,用羌活、防风、甘草等分,黄芪加倍,睡觉前服下。

如果有大热,脉洪大,加了苦寒的药还不能退,加石膏;如果脾胃有热,加炒黄连、甘草。

但凡治这种病兼有脉数的,应当加黄柏,或者少量黄连,用柴胡、苍术、黄芪、甘草,再加升麻,把汗发出来后脉就能下去了,这是因为火气郁结的时候就要把它们宣发出去。

如果病证退去了,但脉数还不能解决,不洪大但疾而有力,减多点苦药,加石膏。

如大便软或泄泻,加桔梗,进食后服下。桔梗如果误用,害处不小,应当斟酌使用,慢慢加量。

吃得少,不可以用石膏。石膏善于去脉数疾,病退了脉数还不退的情况,它就治不了了。如果不是大渴,也不可以用。如果脉弦而数,是阴气在作怪,用风药升阳来宣发火郁,脉数就能全部退去了。

资料来源:《脾胃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