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头歌诀白话解电子板》(第12节)

 闲品落花 2011-02-27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12节)

p197
        

9.白茯苓丸   肾消①。
  (《太平圣惠方》)
  【歌诀】
      白茯苓丸治肾消   花粉黄连萆薢调
      二参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膍胵②要
  【词解】①肾消:即下消。多因肾水亏竭,蒸化失常所
致。症见腰脚无力,饮一溲二,溲似淋浊,如膏如油等。
  ②膍胵: 膍(pi),音鼻; 胵(chi),音汁。鸡膍胵,即
鸡内金。
  【组成】白茯苓 天花粉 黄连 萆薢人参玄参
熟地黄 覆盆子各-两(各30g) 石斛蛇床子各七钱五分(各
22g) 鸡膍胵 (即鸡内金) 三十具微炒
  【用法】上11药共研细末,和白蜜做成丸药,如梧桐
子大,每服三十丸(9g),用磁石煎汤送下。
  【功用】补肾清热,生津润燥。
  【主治】肾消。症见两腿渐细,腿脚无力,口渴多饮,
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脂,味甘等。
  【分析】本方证乃因胃热失治,灼伤阴津,肾阴耗伤,
蒸化失常所致。故肾阴亏虚,、胃有积热为本方的主证,。方中
熟地黄滋补肾阴;白茯苓补脾益胃,助脾健运,使阴津生化
有源,且又淡渗利湿,导热从小便去,二药共为君药。玄参
助熟地滋补肾阴,并清虚热;石斛甘寒,养胃阴,生津液,
滋肾阴,清虚热;黄连、天花粉又能生津止
渴,共为臣药。人参益气补脾,生津止渴;萆薢清热利湿去
浊;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蛇床子温肾壮阳,以助气化;鸡
膍胵运脾健胃,消食除热,且止小便数;共为佐药。用磁石
煎汤送下,取其色黑重坠,引诸药入肾,补肾益精,有佐使
之用。

10.猪肾荠X苊汤(孙思邈)  解毒治肾消。
   (《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猪肾荠苊参茯神   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   强中②消渴此方珍
  【词解】①荠苊:即甜桔梗,又名杏叶沙参。
  ②强中:指阴茎挺举,不交精自流出。此多因误服,久
服壮阳的金石药,热毒积在肾内,消灼肾阴,造成消渴并见
强中。
  【组成】猪肾一具荠苊石膏各三两(各9g) 人参
茯神 知母 黄芩 葛根 甘草磁石天花粉各二两(各
6g) 黑大豆—升(30g)
  【用法】上十二味药,用水先煮猪肾、黑大豆取汁,用
汁煎诸药,分三次服。
  【功用】补肾生津,泻火解毒。
  【主治】肾消强中。症见小便频数,唇焦口渴,多饮,
并见强中,或发痈疽等。
  【分析】本方证多因久服壮阳的金石药,热毒积在肾
中,消灼肾阴所致。故肾阴耗伤,热毒蕴积为本方的主证。
方中用猪肾、黑大豆补肾益阴;荠苨甘寒,解毒生津
大豆相配,能解金石药的热毒,三药共为君药。葛根、天花
粉清热生津止渴;磁石补肾益精潜阳;石膏、黄芩、知母清
热泻火,知母又能滋阴润燥,共为臣药。人参、茯神、甘草
益气健脾,使肾阴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甘草又调和诸药,
为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有补肾生津,解毒泻火之功。

11.地黄饮子(王贶)   消渴烦躁。
   (《易简方》)
  【歌诀】
      地黄饮子参芪草   二地二冬枇斛参
      泽泻枳实疏二腑   躁烦消渴血枯含
  【词解】①二腑:即指大肠和膀胱二腑。
  【组成】人参 黄芪 炙甘草 生地黄熟地黄天冬
麦冬 枇杷叶 石斛 泽泻 枳实各等分(各6g)
  【用法】上11药共研粗末,每次用9g,水煎服。或作
汤剂,水煎服。
  【功用】滋阴补血,除烦止渴。
  【主治】消渴证。症见咽干口渴,多饮,烦躁,面赤,
小便频数量多等。
  【分析】本方消渴乃因阴虚血枯有火所致。故阴虚有
火、血枯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以润
燥,生地又可清热,共为君药。天冬、麦冬、石斛滋养肾胃
之阴,且又清热,共为臣药。人参、黄芪、炙甘草益气补
脾,使阴血生化有源,补气以生血,气旺能生水;枇杷叶清
降肺胃之热;泽泻疏利膀胱;枳实疏利大肠,使火热从下而
去。诸药合用,使阴血得补,内热得清,则烦躁消渴可除。

12.酥蜜膏酒(孙思邈)   气乏声嘶②。
  (《千金要方》)
  【歌诀】
      酥蜜膏酒用饴糖   二汁百部及生姜
      杏枣补脾兼润肺   声嘶气惫酒喝尝
 【词解】①酥:指牛羊奶乳所熬之油,有润燥调营的作
用。
 ②声嘶:即声音哑。
  【组成】酥 白蜜 饴糖 百部汁生姜汁杏仁研
枣肉各一升(各6g)
  【用法】上药用微火缓缓煎熬如膏,每次用酒细细咽下
方寸匕(一汤匙)
  【功用】补脾润肺。
  【主治】阴虚肺燥,气乏声嘶。症见气短乏力,声音嘶
哑,咽喉干燥,或见咳喘,吐涎沫等。
  【分析】本方证乃因脾肺气虚,肺阴不足,肺失清肃所
致。故肺燥阴不足为本方的主证。脾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所
以方中以酥、蜜为君药,补脾润肺燥。百部、杏仁润肺止
咳,宣利肺气;饴糖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使气阴生化有
源,共为臣药。姜汁、大枣调补脾胃,以培土生金,生姜汁
且又散寒化痰饮,使润肺补脾不敛邪,合为佐药。诸药合
用,使肺气阴得补,肺得濡润,宣降正常,则声嘶气惫可治
愈。用酒辛散温行,能助药力上行于胸膈之间,又使滋补不
腻。
 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未见到此方。而(外台秘
要)有载,方中尚有橘皮末。原治肺虚寒,又受历风所伤失
治,导致阴虚肺燥,气乏声嘶之证。

13.消燥汤李东垣)燥金受湿热之邪。
   (《脾胃论》)
  【歌诀】
      清燥二术与黄芪   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柴五味曲   麦冬归地痿①方推
  【词解】①痿: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症,尤其以下肢痿
软瘫痪,足不能行为多见,故亦称“痿躄”。
  【组成】苍术—钱(3g) 白术五分(1.5g)
(4.5g)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各1g) 黄连 黄柏
柴胡各一分(各0.3g)炙甘草 猪苓 神曲麦冬当归身
生地黄各二分(各0.6g)陈皮泽泻各五分(各ì.5g)五味子
九粒(lg)
  【用法】上1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五钱(l5g),水
煎服。
  【功用】清肺润燥,健脾祛湿。
  【主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症见痿璧喘促,胸满少食,
色白毛败,头眩体重,口渴便秘等。
  【分析】湿热之邪伤肺,则肺金被灼,致肺热叶焦,金
不能生水,则肾阴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而产生痿躄诸
证。故湿热熏蒸,肺伤而燥为本方的主证。胸满少食,头眩
为本方次要症状。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方中麦冬甘寒,
滋养肺胃之阴,兼清肺热;黄芪补脾气益肺气,以补土生
金,金能生水,共为君药。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补肝
肾;五味子益气生津保肺,又能下滋肾水;黄连、黄柏清热
燥湿;人参大补元气,益脾肺,以资生化之源,共为臣药。
苍术、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清
热,导湿热之邪从小便去;升麻、柴胡以升清气,清阳升则
湿浊降,兼可清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滞,共
为佐药。炙甘草补中调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使肺中湿热
得清,肺燥得润,肺复清肃,以滋肾水,诸证可除。
 按:本方主要是治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的
痿证。其病机为湿热伤肺,肺肾之阴津受损。
增辑

1.沙参麦冬饮(吴鞠通)   秋燥伤肺。
  (《温病条辫》)
 【歌诀】
      沙参麦冬饮豆桑   玉竹甘花共合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   苔光干咳此堪尝
  【组成】沙参三钱(9g) 生扁豆一钱五分(4.5g)冬桑
叶—钱五分(4.5g) 玉竹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天花粉
一钱五分(4.5g) 麦冬三钱(9g)
 【用法】上7药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秋燥伤肺,肺胃阴伤。症见咽干口燥,或身
热,或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分析】燥伤肺胃阴津为本方的主证。实为邪少而虚多
(即外邪已解,燥热不甚,以肺胃津伤为主)。故方中用甘寒
入肺胃经的沙参、麦冬为君药,以清肺热,养肺阴,且养胃
阴,生津液。桑叶质轻性寒,清宣肺中燥热;花粉、玉竹滋
养肺胃之阴,清热生津止渴,共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健
脾,培土生金,共为佐药。甘草为调药、使药之用。诸药相
配,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

2.消燥救肺汤(喻嘉言)滋燥清火。
  (《医门法律》)
  【歌诀】
      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   解郁滋干效可夸
  【组成】人参七分(2g) 甘草一钱(3g) 枇杷叶—片
(3g) 石膏二钱五分(7.5g) 阿胶八分(3g) 杏仁七分(2g)
麦冬—钱二分(4g) 黑芝麻一钱(3g) 桑叶经霜者三钱(9g)
  【用法】上9味水煎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
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心烦,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
虚大而数。
  【分析】温燥伤肺为本方的主证。头痛,胸膈满闷为本
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以桑叶为君,清宣肺中燥热。石膏助
君清肺经之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以补燥热所伤之阴
津,共为臣药。阿胶、胡麻仁(即黑芝麻)助麦冬养阴润
肺;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因燥热伤
肺,致气阴两伤,又用人参、甘草益气补中,使土旺金生,
肺气自旺。诸药相伍,使燥热得宣散,肺郁得解除,气阴得
恢复,而奏清燥救肺之功。
  按:本方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若是外感凉
燥,切勿误用。

3.琼玉膏(朱丹溪)    干咳。
  (《医万集解》引申先生方)
  【歌诀】
     琼玉膏中生地黄  参苓白蜜炼膏尝
     肺枯①干咳虚劳症 金水相滋②效倍彰
  【词解】①肺枯:即指肺阴津亏虚,肺失濡润。
 ②金水相滋:金指肺,水指肾。根据五行学说,肺金和
肾水是母子关系,两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又称“金水相
生”。
 【组成】生地黄四斤(2000g) 人参六两(180g) 茯苓十
二两(360g) 白蜜二斤(1000g)
  【用法】四味药,先将生地黄熬汁去渣,入白蜜炼稠,
再将人参、茯苓研细末,与蜜和匀,装入磁罐封好,隔水煮
成膏,每次用开水冲服二汤匙(6一9g)
  【功用】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主治】虚劳干咳。症见干咳无痰,口干咽燥,甚则咯
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等。
  【分析】本方主治之虚劳即肺肾阴亏,而以肺阴亏损为
主。由于肺肾阴亏,虚火灼津,而致肺枯干咳。故肺肾阴亏
之干咳为本方的主证。脾气虚弱为本方的兼证。咯血为本方
的次要症状。所以方中用甘寒生地黄滋肾壮水,且清虚火,
为君药。白蜜养肺润燥,为臣药。二药合用,有金水相生之
义,壮水制火之功。人参、茯苓益气补脾,可使土旺金生,
共为佐药。四药相配,滋肾润肺,补土生金;金水相生,故
对肺枯干咳疗效显著。

4.黄连阿胶(张仲景)   热伤少阴①。
  (《伤寒论》)
  【歌诀】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芍药黄芩合自良
      更有驻车归醋用  连胶姜炭痢阴伤
  【词解】①少阴:即足少阴肾。肾阴为热邪所伤而致亏
虚。
  【组成】黄连四两(l2g)阿胶三两(9g)鸡子黄二枚
芍药二两(6g)黄芩二两(6g)
  【用法】上五味药,宜先煎黄连、黄芩、芍药,然后去
滓,放入阿胶烊化尽,再放鸡子黄,搅令相得。
  【功用】滋肾阴,清心火。
  【主治】热伤肾阴,心火偏盛。症见心烦,失眠,舌红
绛,苔黄,脉细数等。
  【分析】肾阴不足,心火亢盛均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
用阿胶滋阴养血;黄连直泻心火,共为君药。芍药、鸡子黄
助胶滋阴补血;黄芩助黄连泻火除烦,共为臣药。五药相
合,有滋阴补血,泻火除烦之效。
  【附方】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六两(í80g)
干姜二两(60g) 当归 阿胶各三两(各90g)
  用法:除阿胶外均研成细末,再用醋八合(适量)烊化
阿胶,与药末和匀作丸,如大豆许,每服三十丸(6一9g),
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用:寒热并调,养阴补血。
  主治:冷痢肠滑,下痢脓血,日夜无节,痢久伤阴。
  按:方中当归、阿胶滋阴养血;黄连清热而坚肠;干姜
适。

5.滋肾通关丸(李东垣)    癃闭①。
  (《兰宜◇猿》)
  【歌诀】
      滋肾通关桂柏知   溺癃不渴下焦医
      大补阴丸除肉桂   地龟猪髓合之宜
  【词解】①癃闭:癃(long),音龙。癃闭,即指排尿
困难,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的病证。又名癃。
  【组成】肉桂五分(1.5g) 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一两(各
30g)
  【用法】三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100丸(9g),空腹白汤送下。
  【功用】滋肾通关,降火燥湿。
  【主治】一湿热蕴结膀胱,耗伤肾阴。症见小便癃闭,点
滴而下,甚则不通,口不渴等。
  【分析】湿热蕴结下焦,肾阴被耗为本方的主证。肾阳
不足,气化失常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苦寒质润之知母以
滋润肾阴,且又降火;黄柏苦寒,泻下焦湿热而坚阴,二药
共用,滋阴降火,清热燥湿之力尤强,为君药。配少许肉桂
以温养命门真阳,蒸水化气,使小便通利,为佐药。三药合
用,使下焦湿热得清,肾阴得补,气化正常,癃闭自除。
  【附方】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知母四两(120g
)黄柏四两(l20g) 熟地黄六两(180g) 龟板六两(180g)猪脊
髓(适量)。
  用法:前四药共研细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次
服70丸(6一9g).空腹淡盐水送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
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
脉数而有力。
  按:本方乃滋肾通关丸除去肉桂,加熟地、龟板、猪脊
髓、蜂蜜而成。方中熟地、龟板滋补肾阴,潜阳降火;猪脊
髓、蜂蜜均为血肉甘润之品,以填补精髓养阴;知母、黄柏
用量亦大,故其滋阴降火之力较滋肾通关丸强,所以适用于
阴虚火旺之证。

6.增液①汤(吴鞠通)    温热便秘②
  (《温病条辨》)
  【歌诀】
      增液汤中参地冬   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气③ 甘桔参归妙不同
  【词解】①增液:本方有滋阴增液润燥之功,故名之。
  ②温热便秘:即指温热病的便秘。乃因温热邪气损伤津
液,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
  ③大承气:即指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4味药组成。
  【组成】玄参一两(30g)细生地八钱(24g) 麦冬连心八
钱(24g)
  【用法】上三味药,水煎服。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口渴,
舌干红,脉细数或沉细无力等。
  【分析】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重
用玄参为君药,其咸苦寒,以滋阴生津,润燥滑肠。麦冬、
生地皆甘寒滋润养阴之品,助君药增液润燥,共为臣药。三
药合用,养阴增液,润燥通便,兼可清热,以“增水行舟”。
 按:本方所治之大便秘结,为热邪伤津,无水舟停所
致。若便秘甚者,可加鲜何首乌一两(30g),以增强养血润
肠通便之功。
  【附方】黄龙汤(《伤寒六书》大黄(12g) 芒硝
(9g)厚朴(l2g)芒硝(9g) 甘草(3g) 人参(6g) 当
归(9g)(原书不著分量)
  【用法】先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煎之后,再
入桔梗一撮煎,温服。
  【功用】泻热通便,补气益血。
   【主治】里热实证而见气血虚弱。症见下利清水,色纯
青(即热结旁流),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
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口舌
干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等。
 按:本方用大承气汤泻下热结,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人
参、甘草益气;当归补血;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使气血生
化有源。再加少量桔梗意在宣肺气,以通肠腑(肺与大肠相
表里),诸药合用,而成攻下扶正之剂。
 泻火之剂,即清热剂。是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
用于治疗里热证。热,随其程度不同有温、热、火之分,温
盛为热,热极为火。里热证成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有病
因、病位、病情的差异。根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
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脏腑
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虚热等六类,应用
时需分清虚实,辨明脏腑。

1.黄连解毒汤(孙思邈)    三焦实热。
  (《千金要万》)
  【歌诀】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循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①斑黄②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豉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③
  【词解】①吐衄:吐,即吐血。衄(nu),音女,去声,
即鼻孔出血。
  ②斑黄:斑,即发斑,指血溢肌肤形成的瘀斑。黄,即
黄疸。
  ③倚:倚yi,音乙,即倚重。
  【组成】黄连三两(3~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躁,口
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
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分析】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为本方主证。热毒内盛,
迫血妄行致吐衄发斑,热扰心神致错语不眠为本方次要症
状。方用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为君药。黄芩泻肺及上
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共为
臣药。
  【附方】(1)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 黄连三两
(10g)黄柏 黄芩各二两(6g) 栀子二两(6g) 麻黄淡豆
豉一两(各3g),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透邪。
 主治:伤寒温毒盛。
 (2)栀子金花丸(《医方集解》) 黄连三两(3~9g)黄
柏 黄芩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3g)研细
末做成水丸,每次服二钱(6g)。
 功用:泻热润肠通便。
 主治:三焦实热,大便不通。
 按:黄连解毒汤为热毒壅盛三焦而设。加麻黄、淡豆豉
为三黄石膏汤,以解表透邪,表里双解。加大黄为栀子金花
丸,以加强泻火之功,使热从大便而出。

2.附子泻心汤(张仲景)伤寒痞满
  (《伤寒论》)
  【歌诀】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①
      痞②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词解】①维阳:维,维系。维阳当解为助阳。
 ②痞:痞塞不通。
 【组成】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各3g)附
子一两(3g)
  【用法】水煎服,附子另煎。
  【功用】泻热除痞,助阳固表。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症见心下痞塞不通,按之柔软
不痛,心下或胸中烦热,口渴,而后恶寒汗出,苔黄,关脉
浮盛。
  【方析】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致心
下痞为本方主证。表阳虚,恶寒汗出为兼证。主用大黄、黄
连、黄芩味薄气轻,清泄上部邪热而消痞,为君药。附子辛
热醇厚,温经扶阳,为佐药。本方寒热并用,各奏其功。
  【附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三两(9g)
附子二两(6g)细辛一两(3g)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
足厥逆,脉紧弦。
  按: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上承《伤寒论》159
条,当有该条心下痞见症及舌脉;兼见恶寒汗出,非表邪,
实为阳虚腠理不密所致。大黄附子汤用以治疗虚寒积滞相
并,既用苦寒的大黄泻结,又用辛热的附子、细辛散寒,与
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意义相同,即用温药配合寒药,彼为清
法,此为下法,与单纯苦寒攻下不同。
3.半夏泻心汤(张仲景)   误下虚痞。
  (《伤寒论》)
  【歌诀】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①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②阴
  【词解】①和:调和,即调和诸药。
  ②和:使阴阳升降相和谐,上下相交通。
  【组成】半夏三两(9g)黄连一两(3g)黄芩干姜
炙甘草 人参各二两(各6g)大枣四枚(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热散痞,健脾益气。
  【主治】误下虚痞。症见胸中痞满,发热而呕,饮食不
下。
  【方析】寒热互结之痞证为本方主证。因误下,脾胃之
气被伤,饮食不下为本方次要症状。方用黄芩、黄连苦寒泻
热,干姜、半夏辛温散痞,共为君药。人参、炙甘草、大枣
补益脾胃为佐药。

4.白虎汤(张仲景)肺胃实热。
  (《伤寒论》)
 【歌诀】
      白虎汤用石膏偎①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
  【组成】石膏—斤(30g) 知母六两(9g) 炙甘草二两
(3g)。)粳米六合(◇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
汗恶热,苔黄,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分析】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为本方主证,属气
分阳明热盛。方用石膏辛甘大寒,专清肺胃邪热,解肌透
热,生津止渴,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气分
实热,并治已伤之阴。粳米、甘草益胃护津,防止石膏大寒
伤+,为佐药。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斤(30g)
知母六两(9g) 炙甘草二两(3g) 粳米六合(9g) 人参二两
(3g),水煎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但汗多而脉大无力,气津两伤之
证;及暑病气津两伤,症见汗出背微恶寒,身热而渴等。

5.竹叶石膏汤(张仲景)   肺胃虚热,
  (《伤寒论》)
  【歌诀】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①
  【词解】①寻:找,搜求,引申为选用。
  【组成】竹叶二把(15g)石膏—斤(30g)制半夏半升
(9g)麦冬一升(15sg) 人参二两(5g) 甘草二两(3g)粳
米半升(1s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
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
烦不寐,虚羸少气,脉虚数,舌红苔少。
  【方析】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为本方主证。
心胸烦闷,气逆欲呕,虚烦不寐,均为次要症状。方用石
膏、竹叶清阳明余热而除烦,为君药。人参、麦冬益气生津
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中养胃为使药。

6.升阳散火汤(李东垣)   火郁。
  (《脾胃论》)
  【歌诀】
      升阳散火葛升柴   羌独防风参芍侪①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词解】①侪:侪chai,音柴,同辈。
  【组成】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人参白芍各五钱
(各15g) 柴胡八钱(24g)生甘草二钱(6g) 炙甘草三钱(9g)
防风二钱半(7.5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升脾胃阳气,散中焦郁火。
  【主治】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火郁脾土。症见四
肢发热,肌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方析】阳经火郁为本方主证。方用柴胡以散少阳之火
为君。臣以升麻、葛根发散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
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均为味薄气轻,上行升散之药,
使三焦舒畅,阳气升腾,火郁得解。佐以人参、甘草益气健
脾,白芍敛阴清热,姜、枣调和脾胃,酸敛甘缓,散中有
收。

7.凉膈散      膈上实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成】芒硝大黄炙甘草各二十两(各20g)黄芩
薄荷 栀子各十两(各10g) 连翘四十两(40g)
  【用法】加竹叶七片、白蜜少许,水煎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症见烦躁口渴,面赤唇
焦,口舌生疮,胸膈烦热,咽痛吐衄,便秘溲赤,舌边红,
苔黄,脉数;及小儿急惊,痘疮黑陷等。
 【方析】上中二焦热邪炽盛为方主证。胃火发斑,小
儿急惊、痘疮黑陷均为兼见证。方中连翘清热解毒,轻清上
浮,用量独重为君。臣以黄芩清心肺郁热,山栀通泻三焦之
火,引热下行;薄荷、竹叶清疏心胸之热。佐以大黄、芒硝
荡涤结热,导泻下行。甘草与硝、黄同用,即调胃承气汤,
加白蜜缓和峻下,以下为清,为使药。全方使上焦之热从外
而清,中焦之实由下而泄。

8.清心莲子饮     心火淋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清心莲子石莲参   地骨柴胡赤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   躁烦消渴及崩淋
  【组成】石莲子  人参赤茯苓炙黄芪各七钱半(各
22g)地骨皮 柴胡 炙甘草麦冬车前子各五钱(各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症见遗精淋
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肾阴不足,则口舌干燥,烦躁发
热。
    【方析】气阳不足为本方主证。心肾不交为虚火内动,
膀胱复有湿热为本方兼证。方用人参、黄芪、甘草补益阳气
而泻虚火,助气化为君。臣以地骨皮清肝肾虚热,佐以柴胡
散肝胆相,黄芩、麦冬清心肺之火,茯苓、车前子利下焦
湿热,石莲子清心火,而交心肾。合方虚实兼顾,使气阴恢
复,心火清宁,心肾交通,湿热分清,诸症自除。
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干葛、藿香、木香,加强补
虚降逆以治伏暑脉虚水逆。

10.清胃散(李东垣)   胃火牙痛。
   (《兰室秘藏》)
  【歌诀】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口疮吐衄及牙宣
  【组成】升麻一钱(6g)黄连(3~6g) 当归(6g)生
地(12g)各三分丹皮五分(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有积热。症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
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
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方析】胃有积热为本方主证。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
心胃积热为君。臣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散瘀。佐以当
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使以升麻生散火毒,引诸药达阳明
经。若胃中热盛,可再加石膏清热。

参考资料:中药大辞典、汤头歌诀白话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