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共两党都曾有过“另立中央”的闹剧,“平分党权”结局如何?

 一切为自我革命 2023-02-25 发布于山东
国共两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两大政党,左右着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从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大陆的统治权,两党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斗争不断。当然,这是党派之间的斗争,放眼党内,也无时不存在着内部倾轧,这一点以派系林立的国民党表现的最为显著。在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上,都曾出现过“另立中央”的闹剧,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 最终又是怎样被平息的 ? 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先说我们共产党,在大多人印象里,共产党一直是具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思想政党,为何也会有分裂的闹剧 ? 其实不然,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共产党早期的艰难发展历程中,确实出现过不少失误,以至于出现“分家”的矛盾。
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企图扶持其门生王明上位,一时间党内反对声风起,为表示强烈不满,罗章龙、何孟雄等人策划成立“临时中央干事会”,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中央”,企图以分裂党的行动与米夫对抗。为防止事态扩大,最后在中央的打击和说服教育下,参加“第二中央”的大部分同志都公开承认了错误。“第二中央”的分裂活动也随之结束。这只是党内早期分裂行为的一个小插曲,随后几年,党内再一次发生了严重分裂。
图片
大革命时期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时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开始筹划分裂活动。当时,中央主张北上,在陕甘宁地区建立根据地,但张国焘主张到西康去,保存红军的实力。为此,中央专门召开两河口会议,阐明北进的意义。虽然在会上张国焘勉强表示同意,但会后他却拥兵自重,加快了抢班夺权的步伐。同年10月,张国焘在清洗完反对派之后,将分裂活动提上了日程。不久,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召开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公然成立所谓的“临时中央”,并自封为主席。至此,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开始蔓延全党,酿成了严重的党内危机。
图片
毛泽东与张国焘
鉴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性,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6年1月22日作出《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责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他所成立的“中央”等机构,停止一切反党活动,并决定在党内公布俄界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从莫斯科回国到达陕北的张浩,也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要他立即取消另立的“中央”。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动不得人心,加之红四方面军南下失败,内外压力反对之下,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央”。
图片
中共中央在陕北
以上共产党内两次分裂行为给毛泽东等人以深刻教训,更加注重严肃党内纪律,加强党内团结,在不久的“延安整风”及召开的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使得我党思想政治高度统一,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局面。
再来看看我党对头国民党,国民党自立党之初就派系林立,内部矛盾重重,孙中山在世时党内表面尚能团结一致,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由于未指定接班人,国民党一时间出现“权力真空”,各派蠢蠢欲动,先后发生了四次“另立山头”事件,矛盾斗争之尖锐可见一斑。
第一次分裂:宁汉对立
1927年2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并于2月21日正式开始办公。就在此时,声望如日中天的蒋介石却公然闹分裂,提出迁都南昌。“四一二”反革命之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在南京另立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公开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史称“宁汉分裂”,这次对峙也成为国民党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分裂。不久,武汉也发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内外压力之下,蒋介石宣布下野,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对峙局面结束。
图片
宁汉对立
第二次分裂:宁粤分裂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因胡汉民反对制定约法而将其扣押,此举虽使约法之争得以解决,却引发了政坛的一次强震。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国民党中央监委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等四人于4月30日联名通电弹劾蒋介石,电中罗列蒋介石多项罪行,请“爱护党国诸同志急起图之”,对蒋介石予以严厉处分。5月3日,陈济棠等粤方军事将领通电响应,要求蒋引退。四监委和陈济棠等人的通电,正式拉开了宁粤对峙的序幕。同年5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史称“宁粤分裂”。这次分裂是蒋介石的老对手汪精卫一手促成的。经过和平会谈,蒋介石宣布下野,成立以孙科为行政院长的新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宣告取消,双方实现和解。
图片
宁粤分裂
第三次分裂: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和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联合黄琪翔等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及徐谦、陈友仁等一部分反蒋力量,在福州城南公共体育场(今五一广场)召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公开宣告抗日反蒋,发动“福建事变”,建立“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受到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的拥护,但同时也遭到蒋介石政府的舆论攻击和军事镇压。1934年1月,“福建事变”以失败告终。
图片
福建事变主要将领
第四次分裂:汪伪政权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举行所谓的“还都仪式”,正式宣布成立汪伪傀儡政权,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国府震动,蒋介石当即采取措施弹压汪伪政府,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扶持既不能让汪精卫夺得正统之位,也不能洗清他变节的污点。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汪精卫及其领导的伪政府随之灰飞烟灭,永远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图片
汪伪政权
政治派系角逐、斗争分分合合,反映了政党内部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一个政党要想长治,就必须重视自身建设问题,“党建”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组织形成合力,才能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