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培训者更应该是学习者

 凌宗伟 2023-02-26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与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初中款学科研修联盟的老师们讨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的话题,可以说是一种工作坊的操作方式,也可以说是师徒模式,亦即“情境化学习”模式,讲讲,练练,议议,学员们不再是听众,更不是旁观者,而是课程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分享者、提供者,同时也是学习伙伴的启发者,乃至引领者。培训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一个学习者——在学员的分享中反思、调整、生成,从学员们呈现的“产品”中获取同样话题研修的资源,得到启发并及时生成。这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考验的是培训者的智慧,也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同样可以理解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

这个主题的操作环节第一步我的设计是要求自行选择一个本学科的内容,根据所讲的教学目标设定与陈述的原理,就某一个目标按“起点水平”“接近水平”“高水平”设计出三个不同梯度(难度)的教学目标。我说这后面不仅涉及到教学设计原理的要求,还涉及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SOLO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尤其是差异化教学理论。伍尔福克所言,很多教育专家认为,“一个班级应该包含有不同需要、不同成绩水平、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而有效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差异,而不是忽略它们。”我们的教学往往就是用一个要求,而且是高要求要求所有学生的,我们就不知道“太难的学习任务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最能激发学生而且对学业最有帮助的,是那些富有挑战性但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任务。”所谓挑战性任务一定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而要设计出这样的任务,前提必须是我们必须搞清楚同一个内容的要求(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是不一样的。“差异化教学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有寻求目的、挑战、归属、力量和贡献的倾向。自信的老师会将这些不同的学生需求看作机会而不是问题,并以邀请参与、积极投入、坚持不懈、持续反思等作为回应。同时,教师会为每个学生制定专门的、参与性的、高要求的、有重要意义的、支架式的课程和教学。”有学者“把这些特点描述为差异化教学的齿轮。之所以称作齿轮,是因为它们是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就像一个钟表的内部构件一样。每个学生的需求都与老师为他们制定的差异化课程与教学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所以,“差异化教学是一种超越对学习者差异性的适应,而将多样性看作有效建构知识的优势的一种取向。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们不仅需要考虑到他们所教学科的不同,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差异化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步伐不同,有时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同时还有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相匹配的评价指标。”高水平教师一定是会在设计不同的目标任务上用心思的,一定程度上说,不同梯度的目标同时也是不同的任务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