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漏与带下的治疗体会

 虚竹怀远 2023-02-26 发布于湖北

崩漏与带下的治疗体会

崩漏与带下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如日久不愈,影响精神体力,甚则危及生命,对妇女健康方面,威胁甚大,兹将临床治疗崩漏与带下病的体会,分别论述如下:

一、崩漏

妇女月经不按期而至,阴道突然大量出血谓之崩(崩中),或持续淋沥不断谓之漏(漏下)。从证状来说,崩中出血多而来势急、漏下出血少而来势缓,但两者之间又可以互相转化。如崩中日久,气血虚弱,可以转变为漏下;漏下日久,气不摄血,又可转变为崩中。两者虽然症状缓急轻重不同,其病因是一致的,崩漏一证,在临床上可分为气虚崩漏、血热崩漏、血瘀崩漏等三种类型。

(一)气虚崩漏

病因:脾阳不运、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脾不统血。

症见:突然出血量多,或持续淋沥不断,色淡而质稀,面色淡白、心悸、头晕、气短懒言、体倦神疲,口淡胃呆、脉虚弱、舌质淡、苔白。治则:补气摄血、健脾固涩。处方:党参6钱,白术8钱,炙草8钱,黄芪8钱,山萸肉4钱,侧柏炭5钱,棕衣炭5钱,鹿角霜一两。方中参、术、草健脾补气;北芪补气升陷,用以补气摄血;山萸肉敛肝;侧柏炭、棕衣炭、鹿角霜用以收涩止血。如体虚寒盛,去侧柏炭之寒凉,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如气虚甚,党参改用吉林参或高丽参。

(二)血热崩漏

病因:肝经热盛,灼伤肝阴,肝不藏血,逼血下行。

症见:无周期性大量出血,或日久淋沥不断,色深红而稠,或夹有血块,面红唇干,或有五心烦热,脉大而数,舌质红,苔薄黄。治则:滋肝肾,凉血止血。处方:女贞子4钱,旱莲草4钱,白芍4钱,生地黄8钱,阿胶4钱(熔化),地榆5钱,生龟板一两(先煎),山萸肉4钱,侧柏叶五钱。方中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山萸肉滋肝凉血;生地、龟板、阿胶滋肾阴凉血;地榆,侧柏叶收涩凉血止血。如有低热加白薇5钱以清血分热,胃纳呆去阿胶之粘腻加鸡内金以培胃导滞,烦躁失眠加生龙骨一两以镇静除烦。

(三)血瘀崩漏

病因:血瘀内阻,跌扑外伤,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循经,逆乱而行。

症见:漏下连绵不止或大量出血,色紫黯血块多,伴有腹胀坠痛,痛连腰胁,拒按,排出血块后痛稍减,脉沉弦,舌质紫黯(多见于外伤跌打,以及小产之后)。治则:活血消瘀处方:炒蒲黄3钱,五灵脂4钱,丹参5钱,白芍4钱,山楂炭5钱,地榆炭5钱,艾叶炭5钱,海螵蛸5钱。方中蒲黄、灵脂、丹参活血消瘀止痛;山楂炭、地榆炭、艾叶炭消瘀止血;白芍养肝;海螵蛸止血止痛。如腹胁痛甚加田七末以止痛消瘀。若瘀消痛止之后,又当健脾养肝肾以摄血,不可继续使用活血消瘀之方药。

结语

1、崩漏治疗以脾、肾、肝三经为主。以脾统血,肝藏血,肾主冲任二脉。

2、气虚、血热、血瘀三种类型中,在临床上以气虚,血热两类较为多见。

3、治崩宜补气,健脾,固涩以治标;治漏宜养血,滋肝肾以治本。急则采取治标,缓则采取治本。4、崩漏治疗除血瘀型外,一般以固涩止血为主,不宜用行气活血药,以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行气则崩漏难止。

二、带下

带下亦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在临床辨证方面,着重以带下的色、质,气来辨别。中医有五带之称,即青、黄、赤、白、黑五色。临床上大致可分湿热带下与寒湿带下两类。兹将临床辨证治疗体会,分别论述如下:

(一)湿热带下

病因:脾失健运,郁湿化热,湿浊下行。症见:带下色黄质稠如涕,气臭秽,面色紫黯,小便短赤,口干苦,脉数,舌质红,苔黄。治则:清热利湿,健脾舒肝。处方:苍术三钱,黄柏4钱,生苡仁8钱,茯苓5钱,车前子4钱,白芍4钱,柴胡3钱,樗白皮5钱。方中黄柏、樗白皮清热化湿;茯苓、苍术健脾;苡仁、车前子利湿;柴胡、白芍舒肝解郁。如有心烦热加黄连以清热除烦。

(二)寒湿带下

病因:脾肾阳虚,湿聚寒凝,湿寒交结。症见:带下色白,质清稀如米泔,气腥,面色㿠白,小便清长,腰酸膝软,口淡,脉沉缓,舌质淡,苔白。治则:健脾燥湿,温肾固涩。处方:北芪8钱,白术5钱,艾叶4钱,菟丝子5钱,莲须4钱,芡实8钱,续断4钱,杜仲6钱,煅龙骨一两。方中北芪补气升陷;白术、芡实健脾燥湿;续断、杜仲、菟丝子、艾叶温肾祛寒;莲须、煅龙骨固涩收敛。如大便溏泄,加破故纸,煨肉蔻,失眠心悸加枣仁,头晕加白芷。

结语

1、带下治疗以脾、肾二经为主。

2、湿热带下治疗着重健脾利湿,适当加以舒肝解郁。寒湿带下着重健脾温肾,加以固墙升陷。

3、湿热带下属急性实证主热,寒湿带下属慢性虚证主寒。初起多实,日久多虚。实证宜清利,虚证宜温涩。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