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专刊:散文】郝文彦 | 正月十五扭秧歌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正月十五扭秧歌     

                         /郝文彦(黑龙江密山

【图片摄影:北羽·】

在我们东北,尤其是我的老家前哨乡,在五、六十年代,每年的元宵节之前都由青壮年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扭大秧歌。

那时候这里的文艺生活十分匮乏,村民们一年到头,除了听听半导体收音机,再就是春节期间以民兵连为单位组织青壮年男女扭秧歌。这已经是这里一种传统了。

早在土改以后,翻身农民为了庆祝翻身解放,一到春节和元宵节,农民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扭秧歌,以示庆祝,一直延续下来;就是村与村因为种放水等事情发生 的时候,不仅没有停止,反倒更活跃了。

尤其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实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很多活动都是以民兵连牵头,扭秧歌这一民间活动,由于公社革委会重视,也自然以民兵连牵头了。

每年一到十冬腊月,各个生产队就陆续打完场,送完公粮,分完口粮,社员们也都结算完毕,进入了猫冬时节,大队就开始召集民兵进行训练。学校也都放了寒假,在学校操场,每天在八点钟以后,基干民兵就开始训练队列、匍匐前进、投弹、射击等军事科目。训练完就开始练习扭秧歌。一时间锣鼓喧天、喇叭唢呐齐鸣,吸引了周围不少大人孩子围观。

民兵训练和扭秧歌刚开始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全大队有好几个生产小队能好管理吗?大队革委会主任(后来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夏春明,这个“扛过枪、跨过江”、土改时的老党员一挥胳膊说:“都是公社社员,都是民兵,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大不了的?都由大队民兵连统一指挥,谁也不许有杂音。”

他这一挥胳膊还真挺管用,再也没有人说三道四;而且,公社还要在正月十五搞秧歌汇演,大家伙都想为大队争光;再加上一扭起秧歌,踩着鼓点,只顾练习扭秧歌了,谁还有心思计较过去因为给水田地放水发生纷争的事?几天下来,大家都十分高兴,也很累,自然也就没人计较春夏时节发生那点不愉快的事情了。

不仅如此,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的表哥和表嫂因为感情不和总是吵吵闹闹。自从练习扭秧歌以来,两个人自顾练习,没心思再吵架了,竟在忙忙碌碌之中和好了。

老支书还说:“落实毛主席他老人家抓革命促生产的重要指示也得有点新气象啊,今年的秧歌要有点创新,不能总是老样子。”

我们大队的民兵连长乔丽红是个豪爽、泼辣、英姿飒爽的大姑娘,听老支书这么一说,就开始琢磨了:“秧歌队员们手里拿的灯笼都是五彩纸糊的,每天晚上扭秧歌的时候,灯笼里面点燃的蜡烛,风大或者扭得激烈时,经常有蜡烛倒了,就把五彩纸烧了,灯笼也就废了。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姑娘想了好几个晚上也没想出好办法。后来她得知相邻的兴隆大队秧歌队的灯笼却没有被烧的,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她决定去兴隆大队学学经验。可她又一想,因为水稻放水的事,两个大队一到春天插秧的时候,为了谁先放水而发生不少争吵,现在为了扭秧歌向他们学习经验,他们能告诉我吗?可老支书又是一挥胳膊:“管那么多干啥?只要咱虚心向人家学习,就会感动上帝。”

果不其然,乔丽红和兴隆大队的民兵连长曹凤翔,坦诚地说明了来意,曹凤翔见姑娘既诚恳又谦虚,非常热情地告诉她,他们的灯笼里全都安装了手电筒上的小灯泡,有的还用电线串联了十几个,晚上扭起秧歌来,就像一条条火龙,十分好看。他还派人帮助他们安装;并在高跷、红绸扇子上也安装了小灯泡。

正式演出时,大家都穿着统一的彩色衣服,带着扎着大红花的彩色帽子,扭起来特别好看;尤其是晚上,队员都拿着亮着灯泡的灯笼,还有踩高跷、跑旱船、西厢记、西游记等古装戏里的人物,都穿插其中,更显得新颖无比。再配上喧天的锣鼓,优美的喇叭唢呐,实在是热闹非凡。

每到一地,人们都争相观看,我自然也在其中。其实,一到腊月,我和几个小伙伴老王家大胜子、老孙家二胖,老陈家玉奎,还有沈明、拴柱,老早就盼着放寒假,好看扭秧歌。拴柱是个独苗,父母喜欢得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哈掉下来摔着,每次须看扭秧歌,都再三叮嘱我们几个一定照顾好他。时间长了,拴柱也就习惯了,胆子也大,人也壮实多了,再也不出不了门、见不得人了。

 说是正月十五扭秧歌,实际上每年过了正月初二,就开始了,先是在大队扭,然后挨个小队走,还到别的大队慰问演出。尤其到兴隆大队的演出,特别受欢迎。白天扭,晚上也扭,一直到九点以后。晚饭各家摊派,家家都用最好的饭菜像招待贵客一样,招待秧歌队员。这使乔丽红十分感动,再加上曹凤翔的英俊潇洒和热情大方,又不计前嫌,使得姑娘非常钦佩。再加上姑娘知道这个曹凤翔是个刚转业不久的部队副连长,安排在公社武装部担任武装助理,只是暂时还没上班;26、7岁的年纪,结实健壮的身体,善良粗放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很受群众的好评。乔丽红还把踩高跷的情况告诉了曹凤翔,二人接触多了,竟增强了感情,谈起了恋爱,使得两个大队不仅秧歌在全公社双双得了第一名,以前的矛盾也自然解除了,水稻放水的时候,不仅再没有争执,竟互相谦让起来。

就这样,从初三,一直演到正月十五晚上。过了十六,人们就带着意犹未尽和扭秧歌激发的热情和劲头开始备耕生产了。

【图片摄影:北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