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死西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永嘉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草容生 2023-02-26 发布于重庆

“永嘉”为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也是其在位期间使用的唯一年号。因这场动乱发生在晋怀帝在位时期,故被后世称为“永嘉之乱”。

永嘉五年(311年)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匈奴刘氏政权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西晋主力消耗殆尽,316年西晋政权宣告灭亡。那么导致永嘉之乱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八王之乱对西晋根基的破坏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皇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

文章图片1

晋惠帝智商不高,著名的“何不食肉糜?”便出于其口。晋武帝在位时,西晋内部的矛盾就已经十分严重,因其威慑力仍在,当时明面上并无大的争斗发生,但实际上各股势力早已暗流涌动。

当晋武帝驾崩,对于西晋王朝来说,晋惠帝并非能掌控全局之人,中心力量的减弱自然会导致周围各势力的争斗。斗争首先表现在武帝皇后杨氏及其父杨骏与惠帝皇后贾氏之间。

晋武帝挑选杨骏作为辅政大臣之一,是有自己考量的。

文章图片2

史载杨骏“素无美望”、“骏小器,不可任社稷之重”,对于杨骏的为人和能力,武帝不可能全然不知,但仍选其辅佐惠帝,一则惠帝生母是杨骏的侄女,骏当会尽心辅佐;二则骏之为人注定他不可能对惠帝的皇位产生威胁。

但武帝不是神人,不可能算到身后事。权力往往让人欲罢不能,一旦尝到滋味便不想舍弃,更不用说皇权了。

愚蠢的惠帝为这些人掌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谁不想操纵傀儡皇帝,尽情享受皇权带来的满足与快乐呢?

面对杨氏对于朝政的操纵,惠帝皇后贾南风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文章图片3

贾南风是一个对权力欲望较深的人,且颇具计谋。晋武帝在位时对惠帝进行的几次测试,惠帝能顺利通过,贾氏功劳甚大。

好不容易坐到皇后位置,可以操纵惠帝进而插手朝政,贾后又怎会轻易拱手将大好机会让与他人?

为了消灭杨氏一族的势力,贾后派人秘密联系宗室楚王玮。

得知这一消息的楚王玮自然猜到宫内两股势力斗争的激烈,此等掌权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于是火速带兵赶往洛阳,杨骏被杀,杨氏一族势力得到沉重打击。

这一年是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乱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文章图片4

晋武帝在位时,给予出镇地方的宗室子弟掌握军队的权力,这为日后的动乱留下隐患,而州郡的军事力量被陆续撤销,这就减少了地方对宗室所掌军队的牵制,宗室军事力量日渐壮大。

故在得到贾后信息后,楚王玮才能有信心参与到权力的争夺之中。但除掉杨氏集团后,贾后与楚王玮都未能达到最初的心愿,新的斗争开始了。

围绕权力开展的争斗愈演愈烈,卷入的宗室子弟也越来越多。

为了获得更大胜算,这些宗室子弟开始引入居住于中原的胡人参战,此举也为日后胡人势力的渗入留下隐患。

文章图片5

历经十六年的厮杀,这场大混战最终以晋怀帝司马炽即位,东海王司马越总揽朝政宣告结束。

在八王之乱中有一定势力的宗室子弟几乎在争斗中被消灭殆尽,朝堂亦支离破碎,西晋王朝摇摇欲坠。

八王之乱对晋王朝军事力量的消耗、经济基础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处在战争区的百姓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到处都是荒凉、残破的景象。

统治集团内部的支离破碎、主力部队的消耗、经济社会的破坏都在昭示着西晋王朝的脆弱,一旦有较强的对手出现,西晋的灭亡便不言而喻。

文章图片6

司马越专权后西晋内廷的动荡

经过八王之乱的惨烈厮杀,司马越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掌握了朝政大权——这是多位宗室子弟所梦寐以求的。但真正站到这个位置上时,司马越才发现掌控朝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主要的宗室势力已无威胁,但并不代表朝堂内外均支持司马越专权。

他首先要做的便是选择容易操纵且无根基的人做皇帝。惠帝智商不高,但作为当时正统性的皇帝,惠帝已经在位十几年,难保会有拥护其的势力存在。

为了在权力中心站稳脚跟,且宣告自身权力的震慑性,司马越直接毒死了晋惠帝。

文章图片7

不论得知此事的众人作何反应,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选择哪位皇室子弟继承皇位便成了争论之处。

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司马越自然不会傻到直接坐上皇位,否则其弑杀皇帝的罪名就落实了,一旦如此,便会丛生祸端。

平添麻烦自然不是司马越想看到的,因此他要选择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边缘人物担任皇室继承人,他将目光放在了司马炽的身上。

而惠帝的皇后为了争权,力推前废太子清河王覃,最后司马越获得胜利,成功将他选定的人选司马炽推上皇位。

公元307年,司马炽即位,建号永嘉,是年为永嘉元年。

文章图片8

内廷的主要威胁解决了,但地方上仍有不能完全信任的力量存在。

在司马越的宏图里,下一步要解决的便是地方上的问题,其所做的便是将重要的地方全都换上自己的亲信力量,以形成拱卫力量,支撑其掌控朝政。

司马越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整顿内部以及巩固权力上,却忽略了刘渊等胡人势力的发展壮大,或者说在司马越心中,主要矛盾在内部,刘、石等外部矛盾乃次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这一决策,使西晋错过了最后挽救自我的机会。

文章图片9

永嘉三年,刘渊派遣刘聪、王弥等进攻洛阳,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看出,此时的西晋尚有能力对抗刘渊等胡人势力,但司马越并未采取主动进攻,消灭敌对势力的策略,而是以守为主。

最后被敌切断东南粮道,扼住咽喉,各地未完全臣服于司马越的势力趁机四起。

面对这一局势,司马越深知已无法掌控,最终忧惧而亡。随着司马越的死亡,西晋王朝也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

胡人势力的兴起壮大

胡人进入中原自汉以来便已有之,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图片10

如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主要为游牧经济,相对于中原农耕经济而言,既缺乏稳定性,发达程度又低,很难满足需求,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选择向中原迁移。

就中原统治者而言,这些内迁的胡人可以满足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且极其低廉,何乐而不为?

八王之乱时,为了增加获胜的可能性,宗室子弟往往借助胡人的力量,这就为胡人势力的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胡人部落进入中原以来,大都遭受非人的奴役,受尽凌辱,因此中原政权的动荡是他们结束这种状态的良机。

文章图片11

如匈奴人刘渊趁八王之乱,西晋放松对胡人势力控制之时,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赵政权,史称“前赵”。

那么刘渊的政权为何要与“汉”扯上关系呢?

刘渊虽为匈奴人,但深受汉文化熏陶,对于中原王朝的正统观念甚为了解

由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便是被司马家族所篡夺,刘渊打着“汉”的旗号,就是要告诉世人,他是来帮助打败司马氏,恢复“汉”之正统的。

文章图片12

刘邦

当然,此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族矛盾,降低汉族人民的反感,以获得更多力量支持,增加推翻西晋政权的可能性。刘渊的考虑确实值得我们佩服

八王之乱后,司马越忙于在西晋政权内部站稳脚跟,这就为刘渊进一步养精蓄锐、扩展势力提供机会。

势力得到发展的刘渊便开始对西晋政权进行试探,但由于西晋一息尚存,刘渊派出的军队铩羽而归,对于刘渊,消灭西晋是宏图大业的重要一步且可以实现的,事实确实如此,只是还未到时间。

可惜刘渊却看不到了,前赵河瑞二年(310年)刘渊去世。

文章图片13

但前赵灭亡西晋的步伐却不会因刘渊的离世而停止。

刘渊死后前赵政权内部发生了继承权的争夺,最终掌握重要兵力的刘聪登上君位。

即位后的刘聪蓄势待发,准备完成后,便派兵攻打洛阳,做将领时未能亲自攻陷,如今当上君主,定要完成这一心愿。

前赵光兴二年(311年,该年为西晋永嘉五年),前赵军队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五年后刘聪的军队进一步攻陷长安,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被俘,西晋政权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北方彻底沦陷为胡人的统治,中国由此进入大分裂时代。

文章图片14

刘渊

结语

造成永嘉之乱的因素是多样的,统治集团的大混战是重要原因,长达十六年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西晋积蓄的力量,进一步激化了自晋武帝时就已严重的各势力间的矛盾。

宗室诸王间的混战为胡人势力的增长提供时机,致其成为永嘉之乱和灭亡西晋的利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