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25.

 感悟_johnson 2023-02-26 发布于福建

宏五学堂 2023-02-19 04:29 发表于天津

第四节《内经》养生学说的特色及其实践意义

《内经》养生学说体现了中医的基本学术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为:

一、法则天地,顺应自然

“法则天地,顺应自然”既是《内经》提倡的基本养生法则,亦是其养生学说的鲜明特色之一。这种强调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养生思想,在当代仍有其重要实践意义。为什么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丰富的今天,现代人的体质状况反而下降,诸如空调病等文明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违背了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也正因如此,回归自然、接受大自然的陶冶,逐渐成了现代人的养生保健诉求。这亦说明,《内经》"法则天地,顺应自然"的养生理念在当代更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更值得现代人赞赏和效法。

二、协调阴阳,中和有节

重视生命活动的“调”(协调)与“和”(中和),是《内经》养生学说的另一特色。不论顺应自然、调摄精神、调适饮食起居、避邪防病以至节欲保精等养生法则和具体方法,都是为了促使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经络、气血精神达到协调、和顺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其“节阴阳而调刚柔"的节欲保精主张,既反对纵欲耗精,又不主张禁欲,更体现中和有度的保健养生思想,而重视保养肾精亦成为《内经》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其他诸如“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形劳而不倦"等,亦均体现了"中和有节"这一养生思想。因此,不论采用何种生活方式或养生手段,都必须适中有节,防止过用,这也是养生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外避邪风,内养正气

基于邪气能伤正气,正气能抗邪气的邪正关系认识,《内经》既把预防外邪致病伤正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又把养生保健作为防邪致病的主要手段;既强调形神并养以内养正气,同样亦强调必须外避虚邪贼风以防邪气分正。养防结合,相因相成,浑然一体,总称之为"治未病",这是《内经》养生学说的又一特色。这种内养外防的养生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挥,既奠定了中医养生学说的基本原则和鲜明特色,又具有预防医学的实际意义,造就了中医以重视个人护养,寓防于养为特色的预防医学。

四、形神并养,尤重养神

《内经》虽然重视调摄情志以养神,但亦并不忽视养形的重要性,认为养生必须做到“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关于养形,《内经》不仅认为必须防避虚邪贼风、调适饮食起居,而且调摄精神亦是保养形身的重要措施。因为形与神互相依存,神旺形才健,神衰则体弱;反过来,形为神之舍,形健则神旺,形败则神亡。因此,养生必须神形并养,不可偏废。但由于神既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又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内经》又强调恬恢虚无以养神保真的养生法则。盖因神藏于心,劳心思虑、愁忧喜怒、悲哀惊恐、贪求妄念,均伤心神,故《上古天真论》提倡“恬淡虚无”以排除外物对心神的扰动,认为“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于这种"恬恢虚无"的养生方法带有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色彩,一些人每以消极避世视之而加以否定。但如果客观分析,剔除其消极无

为思想,在养生方面仍有其现实意义。从养牛的角度来说,恬懊虚无,保持心境清静安闲,不为杂念妄想所缠扰,可避免因情志偏激而造成脏腑气机失常、精气神受到扰动和耗损,有效地减少情志致病因素对身心的不良影响而起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当然,如果把恬恢虚无当作绝对清静无为,终日饱食而无所事事,则失去人生的价值,成为行尸走肉,徒然消耗社会物质财富,确实应该批判否定。但若从积极角度看待这一养生方法,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时有为而有时无为,则恬恢虚无仍然具有养生保健的现实意义,可以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如何从积极角度理解和实行恬恢虚无养生法则?下述三点可供参考:

第一,对于青壮年来说,在学习和事业上积极有为、热心进取的同时,淡泊名利,摒除私心杂念,不为名缰利锁所萦扰,则既可促进身心健康,亦有助于事业的有为进取。当然,积极进取还要量力而行,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将造成“过劳”而危害健康,失去了健康,何来“有为”?

第二,对于老年人来说,正确认识到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生命现象,既然精力充沛、可干一番事业的青壮年时期已经过去,那么在精力衰退的老年期,甘于淡泊,颐养天年,既不要勉强从事力所不济的事情,更不要对名利、情欲耿耿于怀,以恬恢虚无保健防病,既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情趣,又减少家人和社会为医疗、护理年老多病之躯而付出的精神和物质代价,于己、于人、于社会均有益处,实际上亦就是另一种“有为”————从减轻对社会负面影响的角度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对于罹患疾病的人来说,病中通过恬恢虚无的精神调摄以促进身心康复,争取疾病的早日痊愈,以病中的“无为”为病后的“有为”创造条件,实际上亦是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明智举措。

因此,只要不把恬恢虚无理解为绝对的静止和无所作为,而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和尽量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基础上,适当保持心境的安闲松舒,特别是摒弃既无益于己,又不利于世的私心杂念、贪欲妄想,不克意运心机去竞逐名利荣势,不沉缅干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而劳神伤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此保持心境安闲淡定,则这一养生主张在现代仍具有积极意义,应予以提倡。

《内经》认为精、气、形、神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养生必须采取各种内养外防措施,综合调摄,保养精、气、形、神以保持生命健康,维护生命而尽享天年。理解和掌握《内经》这种以顺应自然、尊重生命规律为主旨的养生理念和法则,对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均有切实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