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意义

 风声之家 2023-02-11 发布于江苏

“治未病“理论贯串于中医养生学说和治疗学说之中,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主动灵活对待疾病的理念,为历代医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一方面重要内容,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未病先防的要旨在于通过各种"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致病邪气侵害,调摄补养精气形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促进身体健康。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方法无疑是防病保健的最佳选择。因此自从《内经》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历代均奉此为养生保健的第一要旨,如《千金要方·养性序》即说:“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丹溪心法》亦谓:“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后世将《内经》以“未病先防”为核心的保健防病理论归纳总结,称为养生学说,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专门学科——中医养生学。

(二)已病防变: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

“已病防变”,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病情的蔓延和恶化,促进疾病的痊愈和机体的康复。未病先防是主动积极的预防举措,但人生一世难免有染病之时,从整个人类群体来说,疾病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从养生保健角度来说,已病防变虽然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措施,但可以尽量减轻疾病对健康的损害,仍然具有重要的预防医学意义;而从治疗疾病的角度来说,预防病情的蔓延和恶化,亦是提高疗效,尽快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内经》已病防变的理论在《难经》和《金匮要略》得到了进一步发扬,《难经·七十七难》即谓:"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开篇亦引用了《难经》的上述内容,立意均在于强调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恶化的重要性。

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已病防变,贯彻于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各个环节之中。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既形成了以“先安其未受邪之地”,阻止病情蔓延发展为目的的针灸药物等各种治疗手段,亦建立了诸如《伤寒论》重视救护阳气和顾护胃气的治疗思想、温病学说重视顾护阴精的“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等学术理论,这些都是源于已病防变思想而为临床防治疾病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同时,包括饮食宜忌、慎避风寒等等诸多病中将息调养和护理法则,如《伤寒论》于桂枝汤证中提出"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的病中饮食禁忌,《千金要方》卷七“论(脚气)须慎不慎”的“凡脚气之病,极须慎房室、羊肉牛肉……并忌大怒,唯得食粳粱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又大宜生牛乳、生栗子"的调养法则,以及儿科强调麻疹患儿病中必须慎避风寒以预防疹毒内陷迫肺致喘(麻疹并发肺炎)等等,亦都是立足于已病防变原则的调养护理措施。由此亦可见到,外避邪风、内养正气同样是已病防变的关键和要领。

(三)瘥后防复:病后防病的“治未病”思想

大病初愈的瘥后阶段,气血精神未充,脏腑功能尚未健旺,余邪亦可能稽留未清,此时若不慎为预防,则旧病容易复发,或重新感邪而续发他病。同时,由于“瘥后复病”是在原患疾病初愈的情况下发生,病情常因正气虚弱、抗病力低下而更为危重复杂或者缠绵难愈,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损害。《素问·热论》首先关注了热病瘥后复病的问题,认为“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并提出"视其虚实,调其逆从"治疗复病方法。嗣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专立《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对《内经》这一理论做了更全面、深刻的发挥,瘥后防复亦就作为治未病的另一重要内容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其研究范围亦从《内经》所论述的食复扩展到感邪复病、劳复及药复等方面,形成了颇为完整的理论。其中感邪复病系因大病初愈,正气尚虚,无力抗邪,易感受六淫邪气而再次发病。培养正气以增进其抗御邪气的功能,调适起居以防避外来邪风的侵袭,是预防感邪复病的主要措施。劳复则包括劳力过度、劳心过度及房劳复病等。在大病初愈,正气尚未康复的情况下,必须注意生活调摄,避免劳力、劳心过度并慎戒房劳以预防劳复致病。特别是防止房劳复病,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不仅《伤寒论》有“阴阳易”之说,《千金要方》更谓“病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劳心过度除了思虑过度,用神太过之外,七情过激亦常是引起瘥后复病的另一因素,因此,大病初愈之际,既需避免过度劳心耗神,又要慎戒情志过激,避免喜怒悲忧太甚。食复则因疾病新痒时胃气薄弱,饥饱失宜或五味偏嗜、过食膏粱甘肥,或误食"发物",以致郁热内积或脏气失衡受伤而引起复病,因此,预防痹后食复必须重视病中及病后饮食调养,“食饮有节”,避免饱食过食辛辣甘肥厚味,同时适当注意"忌口"。至于药复,则因瘥后患者每喜服用补益方药以促进正气康复,但若是用药失当,急图见功而误补滥补,或瘥后余邪未清而过早进食温补腻滞,则所服药物非但不能扶正补虚,反而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或药不补虚,反助邪气复炽而致复病,或邪气淹滞而余热羁留不清。预防之法为瘥后调补必须辨证用药,使药能补正而不助邪,同时亦须稳妥缓图而勿迭施峻补。

由此可见,《内经》"治未病"理论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互相关联、互相衔接而实施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