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多尼斯|序 《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

 置身于宁静 2023-02-26 发布于浙江

Image

Image

前言

阿多尼斯

1

白色并非永远是白色,黑色也并非绝对的黑色。一个关于身份的问题由此而生:什么是黑?什么是白?或者:一切黑色都是黑吗?一切白色都是白吗?进而产生的问题是:什么是虚假?为什么有人以此为业,乐而不疲?

埃兹拉·庞德的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暗示了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其中关于人的生命和归属、关于自由及其边际、关于政治和权利的问题。

2

在这一针对存在发出质疑的天际里,庞德的诗学观不仅关注写作本身,而且关注写作的境遇和关系,关注写作的能量、动态和轨迹。而这一切,恰恰浓缩在人类历史纯粹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中,也让文明具有了创造性的人文维度。创造性的能量,能够消弭并超越一切虚假。而真正的创作,必然是纵深意义上的,这并非体现在形式上,而是体现为存在的本质。

3

因此,诗歌无非是二者其一:

要么是纵向的,在超越和前瞻中重塑世界;要么是横向的,仅仅作叙述和再现,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重复前人的创造。

如果不是持续地革新,诗歌便没有立足之地,也没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持续革新,意味着持续不断地批判和质疑,体现在对人和存在的观念上,以及对表达、理解和审美的方式上。

我们都知道,庞德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4

意识形态的成见,就其深层结构而言,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宗教。在此应该提出的问题是:那些把大地和人只视为通往天空之桥梁的人们,怎么能称之为诗人?无论他们眼里的天空,是从上界降临的,或是从下界升起的。

5

如果诗歌是一种光芒四射的能量;那么,意象便是诗的居室。意象并非思想,但它是关系的焦点所在,想象力从中闪耀出光辉——想象力体现在写作中,也体现在阅读中,体现为意念和欲望、激动和疑问。意象,是蓄满能量的火山,是奔涌不绝的源流。

6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庞德的诗是一种实验性诗歌,它似曾相识又迥然不同。如此,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在随着神话飞翔的瞬间,又在紧握现实的绳索。我们还会发现,深邃的思想和密集的象征,在他的诗中是一对双胞胎,身着的是同一件衣裳:熠熠生辉的写作,犹如历史内部的又一段历史。

7

正如庞德所言,他试图书写天堂

这种尝试,虽然有过起伏,但依然占据着诗歌语言的中心。可以确定的是,庞德成功地做到了让风言说,正如他自己所言。

读者将会在这本书中看到,庞德提出的各种问题,以一种独一无二的轨迹呈现;尤其应该注意,写作者是作为儿子的时间,书写了这部经典——“作为父亲的时间

(薛庆国译)

Image

左起:薛庆国  阿多尼斯  凯岚 (2018 Beijing)

Image

在阿布达比庆祝阿多尼斯90岁生日 (2020 Abu Dhabi)  With Adonis on his 90th Birthd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