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

 huyanluanyuya 2023-02-27 发布于河北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

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臧丽娜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臧丽娜,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处副主任,历史教研员,高级教师,廊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人才。从事历史教学教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研究,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廊坊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多项优课、案例、论文、课件在省市获奖。基于一线教学深耕历史教研,与历史教学同仁共学习同进步。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素养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入手设计中学历史课堂新框架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这五大核心素养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并落实五大素养的培养已经摆在我们所有历史教师面前。本文以霸州八中高金燕老师执教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于课标解析教材确立重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与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除了规定课程内容以外还对学生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做了说明。课程标准就是我们历史课程的核心,统领历史教学的抓手。

我们教师在备课前要对课程标准对此课的要求有明确的理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课程内容: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结合教材的表述,本课的重点确立为汉武帝如何巩固西汉的“大一统”。

为了突破重点,让学生理解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措施的背景,本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图片

通过这则材料让学生了解西汉社会的现状,分析汉武帝面临的困境,继而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学习汉武帝针对社会弊病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材料的补充拉近时空,探究这些措施出台的背景和作用,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下去深入的认识历史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基于教材结合素材重构框架

部编历史教材关注具体生动的历史史实以及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我们教师要基于这些史实结合适当的史料补充尽量还原一个完整的历史现场,在这个现场中引领学生去体味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历史事件的进展与波折,分析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历史素材结合教材表述,重新架构课堂框架,展现一个完整的历史全貌。

部编历史教材《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重点表述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各种措施。没有对大一统措施实施的前因后果做过多表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近汉武帝,了解整个历史现象的全貌,体味汉武帝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实现家国情怀的教育。本课进行了这样一个框架设计:他是谁?我是他!他是我。由他是谁?引出本课的关键人物:汉武帝。由我是他!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成为汉武帝,面临汉武帝所面临的困境,急汉武帝所急、想汉武帝所想,和汉武帝一起为实现西汉的辉煌梦而努力!一步步解析各项措施,最终巩固西汉的大一统。由他是我。回归现实,学生带着汉武帝破冰重塑辉煌的不屈品质实现自己的小梦想同时为实现伟大中华复兴梦而奋斗。

三、基于框架补充史料实现时空共享

一节课体现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思考与创新。同课不同构正是我们学科教学的魅力所在,历史素材千千万万浩如烟海,我们对素材的选择不是漫无目的的,要依据自己的教学框架来取舍,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所服务。

本课在框架一:他是谁?部分,选取了一组介绍汉武帝功绩的视频,通过音像的生动介绍使学生能很快了解这个人物,认知他就是本课的关键人物汉武帝。在框架二,我是他!部分,教师结合史料的搜集选编了一个西汉子民的自述,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理解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引用金缕玉衣实物图片、《史记·平准书》的记载“富商大贾,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等史料佐证西汉初的现状,重现历史时空时序,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现状,从而更深入的体味汉武帝大一统的艰难与成就!

图片
图片

四、精设问题引领思考培养能力

在框架之下史料之上如何让他们完美的结合?问题就是这个关键的引线。正是通过问题的创设、探究、解析、概括、表达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才日渐活跃,理解与分析能力才日渐提升,总结与表达的水平才水涨船高。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就是问题解释问题,有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个问题,问题有难度,没待解决老师现场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于是造成课堂结构凌乱,学生不知所措,到底要回答哪一个问题?这也反映出老师没有提前精设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行性没有预知。所以,我们在给出问题时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知识的突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设问、针对不同学生活动的设问。

图片

本课在突破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时,给出几个明确的指向性强的问题,面对的是学生个体。如: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了“推恩令”,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能找出答案,学生个体能很好的回答问题。有难度的问题就要面对学生团体的力量,如:在加强思想统一方面汉武帝与秦始皇有何不同?这就需要学生回顾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概括总结答案,几位同学合作探究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合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精选习题层次训练提高能力

 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最直观的评价就是习题检测,课堂四十五分钟留给当堂反馈的时间极其珍贵。为了更好的实现知识反馈,通过习题演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精选习题。借鉴历年中考真题,选基础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材料题考查学生读题解题的综合能力。课堂习题的实战,是反馈课堂教学的手段,同时也是给予学生方法指导的实题演练。良好的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反评价!为了扩充课堂容量,本课采用的小卷子的形式,精选中考真题中的五个选择题、一个材料解析题,基本涵盖了本课的要点。

图片

小试牛刀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  )

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主父偃、“推恩令”           D.主父偃、“削藩

4.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铲币  C.五铢钱   D.刀币
5.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6.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图片
图片

材料一(1)这两幅图示都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班固《汉书》

 (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图片

历史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是育人的课堂,引领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个体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好的生活与建设未来。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小小历史课堂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从设计好每一堂课做起。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