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元任|先生果真是“好玩儿的大师”啊

 shineboy1 2023-02-27 发布于加拿大
Image

Image


Image

赵元任的“滑冰五部曲”


Image


Image

Image

前些日子,小世界看了一部很大很厚的影志,名字叫《好玩儿的大师》。

影志的素材来源,是赵元任先生一生留下的数千张照片和自1906年记起,几乎从未中断过的日记。

赵元任生在光绪壬辰年,在那个天才与大师辈出的时代,他曾和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列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胡适的同侪好友,给哲学家罗素当过翻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梅兰芳向他请教发音的方法。

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还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是作曲家,翻译家,钻研过哲学、心理学、天文学,出演过戏剧,玩得转摄影。

先生好玩儿。样样都玩儿得好。

九十岁的漫长光阴里,他所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丰富、生动和广阔。可那些鼎鼎大名,不过是人生的短暂注脚,而“好玩儿”,是先生一生的索引。那不是个形容词,那就是他人生的样子。

好玩儿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来看看赵元任先生的版本吧😊

这是一篇长文,毕竟先生的人生太过丰富和精彩。如果耐心读到最后,相信你会和我们一样,很喜欢他❤️

Image

Image

这是现存赵元任最早的一张与相机的合影,1911年摄于康奈尔大学校园

1911年,19岁的赵元任和同学合买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然后,他给自己留了一张影。
之后的人生里,赵元任还会不断地拍下自己,拍下他所见的世界,那些人和事。摄影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就这样持续地拍了一辈子。
有的时候,他会给照片写上一两句自注,调侃照片中的自己。他可能觉得自拍很好玩儿,看镜头的样子总像在憋笑。
赵元任的“吃葡萄三部曲”,1919年

Image

Image

1920年,赵元任第一次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看黑板上,他写道,自己还“兼差”摄影师和被摄者😄

他还有一个习惯,是写日记。从1906年4月14日记起,一直到1982年元月,记了76年,几乎从未中断过。

1937年,赵元任把拍摄下的4500张照片和日记寄给了在美国的老同学鲍勃·金。很快,战火蔓延到南京,他在南京盖的新屋被炸毁,他的几大箱人生经历,已经漂洋过海。

Image

赵元任在聚会时喜欢到处抓拍,没想到被别人抓拍了

生于世纪之交,赵元任所亲历与见证的历史大事,一件也没有少。但他很少把大事记在日记里,他的视线跨越了所谓的大时代,轻轻地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可他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他自己就成了一种博大。

Image

Image

1911年,赵元任带着新买的相机观看问世不久的飞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飞机

1910年,赵元任以第二名的成绩,取得了赴美公费留学的资格,在去美国的轮船上,认识了比他大一岁的胡适。
几年过去,胡适在留学日记里,写下对这位“赵君元任”的评价:“其人深思好学,心细密而行笃实,和蔼可亲以学以行,两无其俦,他日所成,未可量也。”
元任同学啊,实在过于优秀。

Image

赵元任与胡适是一生的挚友。胡适40岁生日的时候,赵元任代表朋友们为他作了首贺寿白话诗。前几句是这样的😆

适之说不要过生日

生日偏偏到了

我们一班爱起哄的

又来跟你闹了

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据说他的数学和天文学的成绩,保持了学校好几年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除了这两科,四年里他还修了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音乐、美国历史、德语,等等。他在课外学习法语,还痴迷世界语,加入“世界语俱乐部”。
他给自己提出的选课路径是:知识求博,不要窄。
按他的话说就是,“学点这个,学点那个”。

Image

在康奈尔大学时,赵元任还曾是一英里竞走冠军

Image

“一个困倦的夜晚。”赵元任自注,1919年

赵元任获得康奈尔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后,继续前往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前往芝加哥大学,期间最大的苦恼,竟然是由于兴趣广泛,不知道要学习什么好。

先生纯粹的爱学之心,现在可有人能体会呢?
1916年,他在自己参与创刊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说时》的文章,分论时间于人生各方面的关系,他把合理安排时间看作一种伦理,提出应“尽用所有之光阴”。
Image

赵元任在前往芝加哥大学短短一年的游学中,“随身”带了钢琴、椅子、文件柜、全套《大英百科全书》,还有自行车部件。自行车组装好后不到一天就被盗了。房东太太看到这么多东西大吃一惊,要求提高房租

因为总是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做着另一件事,边走路边想问题,看起来心不在焉的样子,他早早地收获了一个“教授”(Prof.)的外号。

时间的确还早,彼时,赵元任正年轻。他兴趣广泛,继续做着喜欢的事。他会成为教授,他还将成为大师。他当然是。

Image

Image

1936年,赵元任进行湖北方言调查

在1916年1月的日记里,赵元任写下自己的志向。他觉得自己“大概是个生来的语言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家”。
语言学,成了赵元任的终身志业。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语言,这是赵元任的创造。
他管这个选择叫“回到旧好”,因为打小起,他就喜欢听也喜欢学各个地方的口音。他能讲一口不地道的北京话,家在常州,分得清常州话、常熟话、苏州话,还从保姆周妈那里学了保定话。到了学校宿舍,和舍友互教各自的方言。学英语,早早地学会了用英语骂人。

Image

他对和语言文字有关的一切都感兴趣。1920年,途中遇见一拆字摊,他拿了“佳”字,拆字先生写“進”和“焦”,说这次旅行一切都好,不必急。赵元任问可否拍个照,那人听了很怕。赵元任说没关系,只是觉得有趣儿

在当时的中国,国语尚未有标准的发音,天南海北的人,讲着各自地方的口音。教授之间听不懂对方的方言,竟然更多地使用英语来交流。同样的局面,有的人可能感到困扰;有的人交流范围只在本地方内,所以不成问题;有的人见过广阔的世界,精通多门语言,更觉祖国的方言有趣,一心想要研究它。
赵元任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行走在中国僻远的小乡镇,坐火车、乘轮船,录音、填表格,整理、归纳、分析,划分方言区——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点点地去推进自己的事。他喜欢听地方话,连大街上的吵架都听得兴致勃勃。乡音无改,赵元任自得其乐。
Image

1920年,坐江轮入黄浦江时,赵元任站在船头旗杆旁准备自拍,舰桥上一名船员跑来叫他下来。那时,照片已经拍好了

Image

1920年,一个人夜游西湖

他是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对女儿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

1978年,86岁的赵元任还在信中分享,他觉得南京方言里的“热死咯!热死我咯!我看你呀,你也热死咯!”听起来好像在唱歌。

Image

赵元任从小就十分喜欢猫咪,工作之余不忘调解两只猫咪之间的矛盾

在有关语言的记忆里,有件大事儿,是1920年罗素来华做演讲。
罗素是世界级的大哲学家,能给他做翻译的,当时的北京学界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精通中英语,自身是哲学博士,又兼通数学、物理、逻辑的赵元任了。而赵元任觉得,以译员的身份讲,比主讲人更有乐趣,因为听众要等译员讲完后,才有反应嘛。

Image

赵元任在罗素北京住的院子里抖空竹

他陪同罗素一路演讲,行经中国不同的方言区。现场翻译很辛苦,但赵元任还是能找到乐子——在杭州演讲,他就用现学的杭州话翻译,到了长沙,就用刚学几天的湘方言。演讲结束后,真的有人来和赵元任认老乡,问他是哪个县的人。
有一次,赵元任迟到了。演讲已经开始了十分钟,罗素只能坐在讲台上等着。等赵元任领着女朋友杨步伟走进会场,在罗素身边站定时,罗素小声骂了骂他:“坏蛋!坏蛋!”
没办法,先生恋爱了。他找到了陪他玩儿一辈子的人。

Image

1921年罗素离开中国前,赵元任送了他一幅亲笔题写的“喜风亭”作纪念。18年后,他们久别重逢


Image

什么是爱情呢?先生有自己的感悟。他说,爱犹如体育运动的跳水,可以有深浅,可以有长短,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有花样的,可以前空翻,也可以后空翻。
那先生和杨步伟的爱情呢?
大概就是两个人一起骑石墩墩😊

Image

赵元任和杨步伟骑着骑骆驼要“出发”了

杨步伟是名优秀的青年医生,24岁就开了自己的医院。和赵元任的脾气性格很不同。赵元任沉默寡言,从来不发脾气;她豪爽善辩,有火气就立刻发出来。大概是天生互补的一对。

1920年,她第一次在清华的朋友聚会中见到赵元任的时候,对他的印象是:“这位赵先生只说了几次笑话,都没说出太多意思来,可是总是笑眯眯的。”

过几日在清华再聚。赵元任拿相机给杨步伟拍了照片。自注道:“还是你,杨步伟医生。”

Image

杨步伟在赵元任的书房里看书,赵元任给她拍了照片

之后,他们一辈子在一起。先生的爱情很单纯,很简单。

办起婚礼来,却十分的前卫。他们没有到照相馆拍结婚照,而是在公园自拍了几张。又给亲友发通知书,告知他们将于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一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结婚。

为了破除那些繁费无用的习气,他们绝不收贺礼,除非是“抽象的好意,如书信、诗文或音乐等,由送礼者自创的非物质的贺礼”。胡适夫妇是他们的证婚人,送的礼物是一部胡适自注的《红楼梦》。婚礼当天,杨步伟亲自下厨给大家做了饭。

Image

一起在沙滩上

Image

一起欣赏瑞士的风景

赵元任对待语言很认真,杨步伟说错了文法,就追着她改。她急了大吵,他就作罢。有一阵子,他们相约每一个礼拜说一种不同的方言:今天说国语,明天说湖北话,后天说上海话。1968年,赵元任把他的著作《中国话的文法》致献给太太杨步伟,“因为她一不留神就说出些中国话的文法的绝好的例子”。
他们一起生活了将近60年,共同养育了四个女儿。杨步伟曾总结:“我们吵吵争争了五十五年,但也和和乐乐地共度了大半个世纪。”日子过得有滋味,有兴致。

Image

1932年,赵元任赴美接替梅贻琦担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主任,临行前,全家拍了一张合照。赵元任特地选了二女儿新那吐舌头的一张,作为辞行照送给亲友

对了,他们那场颇为轰动的新式婚礼,后来引来很多年轻人追随效仿。但赵元任先生说了,“实际上没有一次学像了的,我们四个女儿也不例外”。
先生前卫起来,自然是无人能及的Image

Image
不知你是否听过一首曾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抒情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谱曲,作词的是先生的知交,语言学家刘半农。
按照情歌一贯的解读,“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那个“他”,指的肯定是位姑娘。可赵元任觉着,这个“他”更广泛,可以指代许多。
作曲是赵元任在美国留学时便学会的了,那时他还为了买一台二手钢琴节衣缩食,为了听一场音乐会,凌晨两点就排队买票。他还学了声乐、和声学、对位学,能指挥合唱,一生挚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Image

与同学一起合奏,1911年夏天

先生的音乐才华,与他的语言天赋一脉相承,一生里,他创作了100多首音乐作品,精通乐理,用西方的技法,为中国音乐探索了一条新路。在先生的谱子里,钢琴的琴键音、船夫的号子声、平剧里的西皮慢板,不分高低。那些曲子,写给事业,给朋友,给孩子,给祖国。
他自己也喜欢唱。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陪女儿们的时候,聚会的时候,唱《教我如何不想他》,也唱地方民歌。音乐有些像是赵元任和故土的连接,在这一点上,和诗歌的作用很相近。先生的乡愁不是徐志摩笔下的新体诗,却很悦耳动听。
Image

Image

“故国可家”

1938年,赵元任全家被迫离开祖国。临行前,蒋梦麟夫妇送了他一口汽锅,上面刻有四个字:“故国可家”,嘱咐不要忘了此字之意。后来,无论去到世界上的哪个地方,他们一直带着它。
一个如太平洋一般广阔的人,也有他思念的海岸。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还是会在海外灌录唱片,录到《长恨歌》《琵琶行》时,像诗里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青衫。
Image

赵元任作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的住处

1981年,89岁的赵元任回到了清华园。在那里,他用吴语唱起了55年前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彼时,他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里最年轻的一位,住在清华老南院1号住宅,邻居是陈寅恪。他们时常聊天,谈论诸如何为“雅”之类的问题。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
据说,赵元任平日总是把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床头。就在他去世的前一晚,还在用常州话,轻声吟诵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呢。

Image

1982年,赵元任在夫人杨步伟去世即将一周年时离开了世界。根据他们的遗愿,二人的骨灰一同撒进太平洋,既表示他们属于全世界,也希望能够随着太平洋的海水,魂归故里

Image

已经说了这许多。你觉得这位先生好玩儿吗?

与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梁启超曾说:“必须常常生活在趣味中,生活才有价值。”先生的人生,有趣,好玩儿,他对生活,对这个世界,抱有兴致,充满好奇。
假如人生是个游乐场,先生确实如孩童一般,徜徉其中,乐此不疲。亲爱的先生,还有什么才华是我们不知道的吗?
最后,再来和你说几件关于赵元任的事吧。希望你看得开心,不要对这位“文艺复兴式”的全才太感吃惊😆
Image

到此,我们一定都觉得先生已经知道足够多的事情了,但先生不这样觉得。他曾在信中告诉朋友们,自己与普通人一样,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比如:

他不知道Tuxedo是一种长罩衣还是一种管乐器,不知道各位对大多数问题的看法,分不清探戈舞和圣维塔舞,不知道玫瑰花、兰花、洋白菜、松树等的学名是什么,在家里不知道怎样泡药酒,不知道怎么打扑克,不知道打高尔夫球有什么乐趣,不知道朋友们为什么没有给他写信还寻找出这么没有创意的理由……

亲爱的赵元任先生,谢谢,广阔的您,可爱的您,好玩儿的您😊

Image

✨ 🌊


文中黑白照片均出自《好玩儿的大师》

参考资料:《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传》

《赵元任早年自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