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时期 80】什么是物自体与现象?

 襄子的箱子 2023-02-27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00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80 篇文章


就算不是哲学专业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柏拉图的洞穴实验。

这洞穴实验大致是说,有一个洞穴,里面有一个篝火,火前面有些人在做各种表演,他们的影子被篝火投射到洞穴的墙壁上。几个犯人被限制在演员和墙壁之间,他们不能回头看后面的情况,只能看见墙壁上的影子。这些犯人误以为自己看到的真相就是墙壁上的影子,殊不知那只是真相倒映在墙壁上的影子。

有了这个柏拉图的洞穴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类比,了解康德的“物自体”与“现象”理论。

比如说,我站在你面前,无论你怎么看我,躺着看、站着看、或者趴着看,你所看到的都是作为“现象”存在的我,这是经过你的有色眼镜所呈现出来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康德将这种真实的东西称作“物自体”,而你看到的我称为“现象”。在他看来,现象是可以被理性所认知的,而物自体则不能,理性应该只去研究我们所能认知的现象,而不要去碰物自体。物自体不可知,可知的只有现象,而现象一概都是被我们的先天认知模式加工处理过的。

正如康德所说“我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空间”。

再比如说上帝,他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要不要信他?康德可能会说:“上帝是物自体,我们是无法研究它的,所以我们不要花太多心思在这上面,信则有,不信则无,上帝所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虽然是现象,但我们是可以研究的。

给信仰留出空间,这就像是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偏要去死磕那些不可知的知识,何必呢?你要能研究个明白倒也算了,问题是这些物自体,在康德看来,根本就不可能被理解到。

在康德看来,物自体是超越理性的,而我们的理性只能了解到现象。甚至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就连自由的人也是一种物自体,作为物自体存在的人显然是人的本质,且远远高于现象的人。比如我可以将我一天的行程分秒不差地记录下来,那也并非是物自体。然而康德在这里还是留下了一个矛盾的地方。他认为,物自体是产生现象的原因,但他又传承了休谟的因果律,更进一步提出了,因果律只存在与先天的认识形式中,不在物自体的世界里。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物自体世界中不能运用因果律,那么物自体又何以成为现象的原因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康德说物自体不可知,那他又从哪里得到“物自体是现象的原因”呢?就好比我不知道上帝什么样,但他是存在的,又是这个世界的第一因。这显然是有很大矛盾的。但正如他的先验哲学一样,或许物自体本身就是他所定义出来的玩意儿,就像数学世界中的公理,不证自明。

可能有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许他觉得自己很不一般,很聪明,他偏要去研究物自体,会怎么样呢?用康德的话来说,他会陷入二律背反的矛盾。

康德一共举出了四组“二律背反”,它们的特点是都能够自圆其说,但不可能同时成立,比如:

正命题:宇宙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有限制。

反命题:宇宙没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没有任何限制;它在时间与空间中都是无限的。

正命题:在宇宙中各种组成物质都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没有东西既简单又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

反命题:在宇宙中没有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的东西,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简单物质。

正命题:宇宙的各种现象,不只是由遵照自然法则运作的因果律主导的,还受到自由意志的因果律影响。

反命题:没有自由意志这种东西,在宇宙中任何东西纯粹遵照自然法则运作。

正命题:在宇宙中或与宇宙相关(的地方)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是宇宙的一部分或是宇宙的成因。

反命题:在宇宙中或在宇宙外没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造就了宇宙。

在康德看来,我们以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其实只是主观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实际上都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反射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能看到的颜色。问题来了,这种颜色是客观存在的吗?颜色只不过是我们大脑对波长的解读。现在的生物学告诉我们,我们人的眼睛总共有三种可以分辨颜色的细胞,而有些人、大部分鸟类都有四种这样的细胞,在这些人的眼睛里,这个世界的颜色更加多姿多彩。同样是一片红色,我们普通人看到的是一种颜色,而他们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红色。

这里再多说一句,很多人觉得我们男人都是直男癌,连口红的颜色都分不清。实际上的确如此,在女生眼中,红色是多种多样的,而在我们看来,不都是一个颜色吗?现在的生物学研究表明,感知红色的基因储存在X染色体内,女人的染色体是XX,而我们男人的染色体是XY,所以,女人天生就对红色有着更为细微的感受力。我这里为我们男同胞狡辩一下,也望各位女性朋友多多体谅一下由两条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男人。

康德算是给人类的理性划定了一个边界,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感知的物自体,就不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在上面了,我们只要将眼光放在现象上即可。就算非要和物自体发生一点关系,那就在道德上好了。

那么,康德的道德观是什么样的呢?下期继续。



《希腊那些神》已上线,精美装帧,值得收藏: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