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悦读国学 2023-02-27 发布于北京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什么意思呢?

别人奉承你,恭维你,对你唯唯诺诺,这是一种态度;而对你傲慢无礼甚至指责你,呵斥你,这又是一种态度。

这两种态度距离有多远呢?很可能就是转瞬之间发生的事情。

同样,所谓美好,与所谓丑恶,距离会有多远?往往也就在一念之间。

真是这么回事。你看某些人,在位的时候,媒体上看到他的照片,都是意气风发,谈笑风生,很高大上的那种正面形象。

等这人落马了,你看媒体发他的图片,都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一副倒霉相。

我就怀疑这些摄影师,是不是拍的时候,就把这些不好的照片都留一手,要不然从哪弄这些倒霉照片?非常有意思。

再比如说,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主持人,可以说是非常火爆。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知道他,都熟悉他。

这位主持人当红数年,他主持的节目也是家喻户晓,从他节目里走出来的明星更是数不胜数。

他火的时候,四处演出,参加饭局,给人写字题词,简直风光无限,可是就在某一个饭局上说了一些很不该说的话,被损友发到网上,一时间舆论哗然,该名主持人自知没法在原位置上呆下去,只能辞职隐居,自毁前程。

从众人仰慕到千夫所指,用了多久呢?就是一个晚上的时间而已。

其实这能怪谁呢?别人追捧你,恭维你,那只是表面的现象。是因为你有成绩,你风光,你站在台面上。

有一天犯错了,风光不在,谁会高看你一眼,戳你脊梁骨那是免不了的。

所以人得意不能忘形,如果因为赞誉追捧,就忘乎所以,大放厥词甚至为所欲为的话,很容易成为万人唾弃的对象。

所以老子接下来会说:人之所谓,不可不畏。

别人都敬畏的事物,你也要敬畏,不要把自己看得与众不同。

对自然,对客观世界,还是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吧,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是不行的。

尤其在酒肉朋友面前,嘴里更要有个把门的。不要因为别人几句奉承就飘飘然不知所以,捧你的和害你的,往往是同一个人。

而说到底,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别说什么情意,别说什么情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不管你是谁,什么阶层,你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而你自身的价值,对别人来讲,可能就是瞬心万变的事,用得着你,你就有价值,用不着你,你就没有价值。

所以说不要被外物所累。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不要再费尽心思地向外寻求什么了,你想要的,比如什么幸福啊,快乐呀,都在你内心的世界里,去那里寻找吧。

离开损友,摆脱无意义的社交,远离各种算计与钩心斗角。让心安定下来,“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你的心沉静下来,不再为虚名浮利所干扰,你想问题的时候,脑筋就清楚了,很多从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种种困惑疑虑,会一下子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