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神兼养:先秦时期体育养生观涌现,这对现代体育养生有何启示?

 思明居士 2023-02-28 发布于河北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在自身,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希望达到一个满意的状态。

文章图片1

精神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达到,而身体方面,则通过体育锻炼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们就已经注重内外兼修,涌现出许多体育养生的观念,为医学和保健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分析这些有益身心的体育养生观念,可以为当下浮躁的养生保健提供实践价值。

事鬼敬神而远之,突破天命神学的体育养生

先秦之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是古代国家产生与初期发展的历 史,也是天命神学的发展史。在这三代里,上到统治者,下到黎民百姓,关注鬼神多于关注自己。

文章图片2

如《礼记·表记》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但是,当天命神学无法解释现实现象时,人们不得不将目光从鬼神身上转移,开始注重人事。

如商代,商纣王起初坚信“有命在天”,然而由于不修内政,被周朝覆灭。失败的统治让商纣王动摇了“天命”,也让成功夺权的周公开始反思“人”的作用。

文章图片3

尽管他们还未能摆脱对上帝和鬼神的迷信,但他们已把眼光从天 上移到人间,认识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更加注重人事,更多的重视人的作用。可以说“人贵”思想就是在这时开始出现的。

周初统治者“重民”思想的出现,对养生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因为从体育的本质来讲,其主体就是人,人的身体康宁是体育的终极目的。

文章图片4

可以说,周初的“人贵论”思想是我国古代养生思想得以 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此基础上,夏商时期的医疗保健和养生知识已有了初步的积 累。根据文献记载,在禹夏时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具体的保健养生形 式。

如《帝王世纪》中就记载有大禹发明的一种独特的健身方法,即 “禹步”

文章图片5

这种被称为“禹步”的锻炼方法,在著名养生家孙思邀的《千金翼方·禁经》中有详细的介绍:

“凡禹步法,移左右脚,前后不同。……所欲步时,先举头看目光,剩开口吸取日光明,即闭口塞气至三步始得放气也。”

不难看出,这里介绍的“禹步”,实际上是一种呼吸运气结合脚步移动的导引养生方法,即最早的养生体育。

文章图片6

这种体育养生方式,与现代体育所包含的“太极”极其相似,都对“气”这一无形之物对身体健康的作用高度重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体育养生思想在“百家争鸣”的现状中进一步发展。其中,道家思想所提倡的“重身”生命价值观,为体育养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人贵生,脱颖而出的道家体育养生观

先秦道家的生命观,总结下来有:“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命存在观;“自然朴真”的生命本性观;“阴阳气论”的生命机制观;“形神兼养”的生命结构观。

文章图片7

这些先秦道家生命观所蕴含的体育养生思想,体现了尊重自然、表达自由意志、追求身体解放的精神内涵,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人的生命如何存在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从生命观的内容看,道家体育养生的主要特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精守气。道家代表庄子认为人是由气组成的,不同的气相聚在起组成不同形体的生命,人之所以活着是气的聚合,倘若气散了人便会亡。

文章图片8

这一点在《庄子·知北游》曾有所记载: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将无形的“气”作为“道”,主张养生要保精行气,内气功就是因道家的以“气”养生论而产生的。

文章图片9

内气功主要以修炼内气为主,其中修炼内气又以内丹、胎息法为主。胎息法来源于老庄思想,所谓胎息,是要将精气汇合到肾中,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这种方法又叫抱元守一,蕴含着气神相守的本意,道家认为,肾在人的身体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认为保住精气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这就要求养生者节制房事,保精存真,医家的护肾养精、护元气之说也均出于道家手笔。

文章图片10

二是强调顺应自然。道家养生讲究的是顺应自然,就是要求养生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调神、养形。这是老子提出出来的。《老子》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要素在这个整体里都是效法自然的,亦即为顺应自然是贯穿天地和人的必须存在的法则。这种思想放到养生当中,就是养生必须顺应自然规律。

文章图片11

这个思想告诉人们,不必过分关注养生,而要学会顺其自然,过分的关注有时反而会达到反效果。

这与现代所提倡的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是相应的。过度的运动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身体机能损坏。

三是着重动静结合。老子还认为,养生还要注重动静结合,他不否认动存在的意义,但他认为万物的动最终会走向共同的归宿“静”。因为动的根本,动的法则,动的归宿都是静。

文章图片12

他曾说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

老子认为,婴儿的柔弱是清静无为的最高境界,修养若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真正地与天地同玄了。

虽然同出于道,但庄子眼中的静,则与老子不同。庄子认为静在内而不在外,即真正的静在心里,心静了,则天地万物都静了。

文章图片13

他还提出: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他认为天地的基准在于虚静、恬淡、寂寞和无为。

所以先秦道家都将“清静无为”和“无欲”作为养生的原则,并告诫人们想要保证健康长寿,应该做到对名利和色欲都没有太大的欲望,还应该学会自己调节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着精神清明的状态。

文章图片14

由此可见,道家体育养生思想,从自然到人再到本心,形成了一个整体。

这些特点,与现代所强调的健康养生思想重合,体现了先秦道家的智慧,充分说明了道家的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形神兼备,注重内外兼修的养生启示

分析道家养生思想,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对应上述特点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先秦道家养生以自然无为为引,顺应人体生理规律

文章图片15

先秦道家认为人或万物乃至社会都应当无所束缚的存在,一事物的存在不以伤害另一事物的存在为前提,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即为道的境界。

老子认为要实现或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遵循自然,便是无为。这强调了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体育养生应遵循某种规律和法则,即顺应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其次,先秦道家养生以阴阳气化为源,强调呼吸的顺与逆。先秦道家“阴阳气化”体育养生思想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反对强硬、过分,提倡柔和、适中的体育养生思想。

文章图片16

不管是处世还是修养生命都需要守住柔弱,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养生之道贵在守柔,只有守柔才可曰强,通过柔弱保持生命力,从而达到刚强。

相反,如果违反自然之道,恃强好胜,必将提早衰老、死亡。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正面肯定了“调息运气”对人体各组织机能的作用。

最后,先秦道家养生以形神兼备为要,突出内外结合修养。老子养生原则的核心是“啬”。老子认为“吝啬”的原则不是对财货的爱惜,而是精神上、精力上的积蓄和养护。

文章图片17

庄子继承老子这种“啬”的养生观,主张形与神两者兼而养之,反对纯粹的养形或养心,提出“卫生之经”的修养方法。“卫生之经”不仅强调了养神的最高境界,即保持内心清净。

同时指出了运动养生的精要,即不过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由此可见,先秦道家的养生观念是现代体育养生重要的理论基础,能引导人们在繁杂的社会中树立身心健康的体育养生观。

文章图片18

结语

先秦道家生命观包含着强烈的生命关怀,如今不仅踢毽拓展为花毽、网毽和中华毽,并逐渐传至国外,蹴鞠也得到一定挖掘、整理。

当然,影响着现代养生思想的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在承载先辈思想的方舟中,蕴含着无数的养生思想,这些思想都为现代社会健身观的培养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参考资料:

《老子》

《庄子》

《千金翼方·禁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