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周代思想的概况以及影响

 渐华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历史开讲#

引言:

'中国文化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通常会从夏商时期开始讨论。然而,对于夏商两代的历史记录特别是盘庚时期之前,史料的缺乏导致我们无法对那个时期的真相进行准确的论证。我们只能从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勉强推断出一些影子。

文章图片1

第一节孔子

中国文化的起源,向来从夏商说起,也就是从私有财产制度确立的时候说起。不过夏商两代,尤其是盘庚以前,可信史料太缺乏,无法论证当时的真相,只能在先秦传说里,约略推见些稀疏的影子。

文章图片2

夏代社会已有阶级,但是原始公社制度还保存很大的成分,孔子说,夏人尊天命,事鬼敬神,赋税政令比较宽,刑罚威势比较轻,人民蠢愚朴野,对统治者没有什么怨恨,殷代奴隶占有制度发展了,统治阶级尊天命,敬鬼神,借重天命鬼神的威权,掠夺财富,对被统治者施行严厉的刑罚,不讲什么道理和恩义,所以社会“荡而不静,胜而无耻”,换句话说,是阶级斗争非常剧烈,周代开始了封建制度,周公制礼治民,规定尊卑、亲疏、贵贱、长幼、男女、君臣、父子等无数差别。

文章图片3

每一等人有他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尊贵人权利大,义务小。卑贱人义务大,权利小。夏商周政教不同,决非如儒家所说“三代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实际上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同现象。

文章图片4

春秋后期,贵族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向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这一变革的过程,经过战国时代,完成于秦之统一,这种制度与阶级的急剧变化,在当时思想上的反映,有主张保守的一派,梦想恢复周公时代的领主制;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为孔子。战国时代,地主势力较春秋时强大,传儒家之学的孟、荀,都放弃尊周的主张,特别是荀子,要求秦朝式的统一。有主张打破贵族领主制,尽量使地主得到发展的;

文章图片5

这一派思想的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没落了的贵族领主,因为陷入绝望地位,所以情绪消极,主张极端的复古守旧;这一派思想的代表是老子,上述各派之外,还有许多思想派别,其中最显著的,是主张劳苦庶民利益的墨子。孔子赞美尧舜(原始公社社会),认为是大同之世,太平的社会,同时对现实社会,希望造成固定的、巩固的、不变动的封建制度,就是说想恢复周公时代的制度。

文章图片6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贵族,曾祖父逃难到鲁国。父叔梁圪,曾做鲁陬邑(山东泗水县东南)宰,宋是殷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旧封,春秋时代,宋鲁是文化国,给孔子学术上很大的影响,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年七十二岁,这正当春秋后半期,公室卑弱,大夫争权,所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表示出旧制度不能维持现社会的时代

文章图片7

当时士大夫间,流行着“善之代不善,天命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带些革命性质的理论,这在旧统治者看来,是多么危险的思想,孔子立在复古的观点上,严格批评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但对鲁国的乱臣贼子,却替他们讳莫如深,说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文章图片8

士处在社会中间阶层,看不起老农老圃,当然不愿意吃苦劳素的传经之儒。殷周两代用竹简(竹制片子)写字,史官就是拿竹简记事的人,周朝有记言记事的史官,国君和贵族们说话做事以及典章制度都写下来,子孙世代相传,成为专门的学问,春秋时代,史官的学问,逐渐流传到民间,孔子从各方面学习了专门知识,再加整理选择的功夫,订定所谓六经,教授弟子们。

文章图片9

从此儒家得到“继往开来”的地位,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儒家发生不可分离的联系。六经的内容,大抵是这样:《周易》——是卜筮用的书,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画,一画叫做一爻。《易经》原有的文辞,全是神秘难懂的话,孔子讲授《易经》,弟子们记载下来,叫做《易传》。其实《易传》杂凑而成,不一定全出孔子之口,《易传》里很有近乎辩证法的见解,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流动变化不固定的。

文章图片10

可是它又认为有一种不变的本质存在,就是天一定在上,地一定在下,在上者一定尊,在下者一定卑,绝对不能变动的,这种思想应用到人事方面,制度名号器械正朔等可变,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礼的真义)不可变。换句话说,就是在不破坏封建制度大前提之下,枝节问题是可以变动改革的。这是孔子的哲学,也是一切儒家的哲学。《尚书》——是政治方面重要言论的记载。主要是西周初年周公说的几篇话。

文章图片11

《诗》——是西周东周的诗歌,可以考见当时的社会情状,因为容易记忆,所以几乎全数保存下来。从文字意义说,《诗》三百篇,是中国文学的源泉《礼》——有《周礼》《仪礼》《礼记》三部。都是记载制度礼节的文辞,孔子教弟子学礼,大概是学《仪礼》。子事亲之礼是“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立,士不必拘束在一个国家做官,所以君臣关系,固然比不上父子,也不像秦汉统一以后“君天也,天可逃乎”那样严厉。

文章图片12

孔子教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可说是中庸主义家族主义,处世以中庸为主,庸言庸行,寡悔寡尤,就是不要说固执的话,不要做特异的事,免得招祸受辱,天下有道,出来做官,无道,快点隐藏,和不分是非,惟利是图的“乡原”(伪君子),区别就在这里,立身以家族为主,孝为仁之本,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自然不会犯上,更不会作乱。

文章图片13

中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

所以孔子学说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他是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教育方面的成功比政治要大得多,他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他那种繁富的学说,在一定的批判之下,加以选择继承发扬,是非常必需的。他有些概念,只要改换阶级内容,也还适用的,至于失去时代意义的理论,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但贵族阶层里,又没有士的地位,很少机会取得大官。

文章图片14

因此他们憎恶世卿把持,要求登进贤才,唯一希望是做官食禄,最好得做国君的宰相。周公相成王,是他们理想的幸运,如果做不到,替世卿当家臣也可以,孔子正是这个阶层的代表,想维持旧统治者的地位,可是正在摇摇欲坠;想反对世卿大臣,可是他们仍有实际权力;想做大官,可是被贵族压抑;想安贫贱,可是委曲了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

文章图片15

士的生活是烦恼矛盾的

信天命而不信鬼神,正是这种矛盾生活的反映。因为天是至尊无上、独断独行、高深莫测的东西,“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定下的命,谁能反对呢?鬼神应该福善祸淫,事实却不然,所以鬼神是不可信的。孔子所谓天命就是君主专制,鬼神就是卿大夫,卿大夫不得分君主的威权,不得有独立的地位,犹之有了天,不必再信鬼神,犹之君主有权,不必向卿大夫要官做

文章图片16

据说,孔子五十岁才知天命,他没有被桓司马杀死,说是有天命,冉伯牛病死,也说有天命。这样,统治者未被推倒,当然是天命未改,应该“仍旧贯,何必改作”,等到统治者既被推倒,那是天命已改,可以拿“仍旧贯”的理论去拥护新受命者。照《春秋经》大义说来,魏文侯是篡逆之臣,文侯的老师,却是传《春秋经》大义的卜子夏,这也许就是孔子天命论的实践。

文章图片17

天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道德政治等都是固定不变的。政治的根本是礼乐,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礼乐的真义,那些疏者、卑者、幼者、女人等被压迫、被轻贱是合理的。道德的根本是仁义,仁就是爱,义是等次,爱有等次,对父母谓之孝,对君主谓之忠。人臣事君之礼是“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人喜欢拿来利用,企图阻挠新兴的力量,企图挽救崩溃的危局,不过这种企图,无例外的会得到失望。

文章图片18

第二节儒家及其所传经典

孔子一派的学者,称为儒家。他们学习的书籍称为六经,六经就是《周易》《尚书》《诗》《礼》《乐》《春秋》,孔子死了以后,弟子们想推选一个像教主身份的人继承孔子,有些人推选有若,被曾参反对,没有做成,弟子们也就离散了,离散以后,他们自以为得孔子的真传,聚徒讲学,互相菲薄,成立许多派别。这种分裂现象,说明儒家不能有统一的思想。因为是依靠统治阶级才能生活。

文章图片19

统治阶级好恶不同,必需有多样的方式迎合他们,如果议论行动是统一的,活动范围势必缩小,也就不容易成为显学了,保存古代文化,流传后世的,不是匡倩那样的儒者,而是朴《乐》—乐经早亡失,不能知道它的内容,《春秋》—春秋原来是一种编年史,各国都有,所以墨子说见过百国春秋,孔子根据鲁国《春秋》,亲手写定这一部历史,宗旨在严格辨明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等次名分。

文章图片20

汉以后儒者发挥《春秋》大义,在拥护统治者意义上,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解释《春秋经》有左氏、公羊、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六经以外,记载孔子言语的《论语》也很重要,这几部主要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二千多年,经学本身起了无数变化和派别,每一变化和派别,都是适应当时政治上的需要而发生的。

文章图片21

所以不了解经学,很不容易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柢,秦汉以来,儒学大盛,墨学被统治阶级深恶痛绝,传授中断,儒家主张守旧复古,按照固定的等级分配生产资料,庶民只准着粗布或草制的衣冠,食藜藿之羹,渡河用木筏,不许坐船,祭神只许祭户神或灶神,祭鬼只许祭父母,照儒家的理想,庶民应该永远过牛马生活,甘心服事尊贵的长上,儒家重礼,墨家猛烈反对这个所谓礼,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在孔子以后,死在春秋战国之际。

文章图片22

正当兼并益趋剧烈,儒家声势兴盛的时代。墨子创造新学派,代表下层社会农工奴隶要求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首先向儒家作理论上的攻击。

作者观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从夏商时期开始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在夏商两代,尤其是盘庚时期之前,史料确实太过缺乏,无法准确地论证当时的真相。我们只能从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勉强推断出一些影子,尽管缺乏直接的历史记录,我们可以从传说和其他间接证据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当时的情况和文化的信息无论如何,夏商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图片23

参考文献:

[1]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历史贡献[J]. 刘志山;黄杉.深圳社会科学

[2] 仁,一以贯之—论孔子“仁”的理念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J]. 李 翀.保定学院学报,2019(06)

[3] 孔子“正名”与儒道精神[J]. 云龙.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01)

[4]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J]. 张革华;王慧敏.深圳社会科学

[5] 先秦儒家孝理念的情感根据、价值困境与现实出路[J]. 陈鹏.湖南社会科学,2019(06)

[6] 君子教育之方:“道”与“艺”的辩证法[J]. 李长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