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之 大青龙汤方证

 花无缺3myj1j3d 2023-02-2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上期我们讨论了葛根汤以及葛根相关的方证,简单的总结一下:葛根解肌清热药,主治太阳表热,可以治疗项背强几几和痉病的作用,配伍麻黄治伤寒之证,配伍桂枝治疗中风之表证,配伍附子、干姜之少阴之表证,配伍黄芩、黄连解表兼清里热。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麻黄汤类方证。

我们知道太阳表证,根据精气的情况,以是否“汗出”为鉴别要点,可以划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证型。其中太阳伤寒,也就是麻黄汤证,由于津液未亡失,因此不需要在解表的基础上同步健胃气增津液。大量的津液被机体驱集到体表,汗毛孔的开合功能异常,不能汗出,而造成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等症状表现。这时候体表的正邪斗争非常的激烈,邪气充斥体表,欲得汗而出而不能出,也因此称之为表实证。但是在临床中单纯的麻黄汤证并不多见,通常伴随着里虚寒、水饮、瘀血或里热等合病兼杂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大青龙汤证,即表实里热又夹水邪。

表、大青龙汤相关方证

图片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ti)肉瞤(run),此为逆也。

解读: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是麻黄汤证,但又烦躁,为里有热。与麻黄汤证进行鉴别,其表实相同,但见里热烦躁,故而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生石膏清解郁热。如果脉浮缓,汗出恶风,为太阳中风证,不可以服用大青龙汤。如果服用后,大汗淋漓,津液竭尽,就是出现厥逆,筋惕肉瞤。这是虚以实治的坏病,是逆治。大青龙汤证,由于里有热,热迫津液驱表,进一步增加了体表的津液力量,因此身疼痛、发热较之麻黄汤证更加严重。

我们来看一下大青龙汤组方:麻黄六两、杏仁四十枚、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生石膏鸡子大。如果我们和麻黄汤做对比,并不是在麻黄汤上直接加生石膏,而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故而治疗二方的合并证,为发汗利水的峻剂,用于太阳阳明合病证。药物上,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和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味辛微寒清阳明里热,因此此方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热,并祛在表之水湿。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解读:风水是水邪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外邪而又水肿者。“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烦疼,恶风”。脉浮恶风为表邪,一身悉肿为水气,自汗出无大热,与麻杏甘石汤证相同,为里热,但未成实。不渴为津液未伤。因汗出,故骨节不疼,若无汗而烦疼,当属大青龙汤证。风水在表,法当发汗,但津液虚损者,不可发之。本证“不渴”,为适宜发汗的关键。越婢汤组方为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和麻杏甘石汤相同,都是治疗外邪内热的方剂,去杏仁,治喘作用较弱,但加生姜、大枣,健胃逐水的作用加强。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读:水气郁于肌表,无汗形似伤寒,但是脉浮缓,身不痛而重,是表有水气。水气进退有时,因此有时轻有时重,如果仔细审查后没有阴证的话,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行水。

《金匮要略》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解读:对于溢饮,应当发起汗,方用大青龙汤主之。那么什么是溢饮呢?《金匮要略》记载: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是从用发汗来治疗溢饮的角度来说的,两个方子相类似,可以以证选择使用。从前面的条文中,我们了解到大青龙汤的病理性质是表实里热兼水气,因此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夹水实证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伤寒表实,其表未解,也就是说表证仍在,但心下有水气,里有水饮。另外还有很多或然证,这是由于水饮的原因,水在什么地方,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方用小青龙汤解表祛水,从病理性质而言,小青龙汤属于太阳太阴合病夹水实证,与大青龙汤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来看一下小青龙汤的组方: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麻黄、桂枝、芍药发汗以祛外邪,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逐寒饮以平咳喘,因此此方为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治剂。

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对于太阳表证而言,处理办法很简单,莫过于汗出的桂枝汤证,或是不汗出的麻黄汤证。但是由于患者体质,或有水气、或有里饮、或有淤血,都会让病证变得非常的复杂。例如第40条中所提及,患者伤寒,服用麻黄汤发汗仍然表不解,是因为其内有里饮,发汗就会激动里饮,水饮之邪在体内流动,流到那里就会影响那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出现很多的或然症状。或干呕而咳嗽、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水停不化而渴、或水谷不别而利,或水气冲逆而噎。因此表证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还是中风,均须逐水而表始得解。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此为第40条的延伸,前者是从错误治疗的角度上出发,说明表证兼有水饮,而直接解表发汗而激动水饮而出现的症状反应。本条从正面以及服药后的反应来观察病患: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药后已渴。外不解故而发热,胃中有水饮故不渴,咳而微喘是水饮影响肺气宣发肃降的结果,服药以后,水饮去胃则干,故遂渴,这是服药有效,水寒去欲解的表现。

水饮之邪在体内,会影响肺气的宣肃,轻则咳而喘,重的话咳逆呼吸困难,卧躺咳喘更加严重,以至于只能依靠着某些东西坐着睡觉休息。《金匮要略》中记载: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解读:吐涎沫,即泡沫痰,为寒饮之候,里有寒饮,暗示外邪内饮的小青龙汤证。医者反用下法,出现心下痞。应该先治水后用泻心汤治其痞。

如果在小青龙汤证的基础上又有烦热者,可以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石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4条记载: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咳喘脉浮为心下有水气而表不解的小青龙汤证,又见上气烦躁即为此证,肺胀是里热壅气逆的症状表现。

最后,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青龙证就是水证。风水,一身悉肿,脉浮恶风,为外邪里热兼有水气的一种病理表现,如果有汗不大热,当以越婢汤发起汗,如果不汗出而烦躁,当在越婢汤基础上合麻黄汤,即大青龙汤发之。从病理性质上讲,越婢汤和大青龙汤都是太阳阳明合病夹水实。如果表证又夹杂水邪在里,咳而微喘,当用小青龙汤解表祛水,其性质当属于太阳太阴合病夹水实证。因此表证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还是中风,均须逐水而表始得解。

以上思考请大家参考,肯定存在很多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图片



“中医药同学计划”是中医学习者自发组织的研究式学习实践活动,参加同学计划的每个学习者都将按照蒙曼学习法的原则,自主设定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并通过多次的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向其他的学习者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以完成对中医药学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熟练掌握中医药知识,打造中医药知识的影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