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偿性体能的误区和正确理解

 校园教育日记 2023-03-01 发布于山东

图片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首次将体能练习纳入课程内容,明确指出每节课应该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很多一线体育教师能够将体能练习加入日常的教学中,但是体能练习应该安排什么内容却存在迷茫。

图片

图片

【理解误区】

很多一线体育教师把补偿性体能理解为:对本节课未锻炼到的部位进行“补偿性”锻炼,以起到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目的。如:投掷类运动,主要锻炼了学生上肢力量,故在体能练习中安排下肢力量的练习;跑步类运动,主要锻炼了学生的下肢部位,故在体能练习中安排上肢练习。其实这种理解是存在一定误区的,片面的。

图片

【正确理解】

一、补偿性体能的概念

补偿性体能通常是一个人在体育锻炼中,能够保证自己准确掌握某项运动技术,或者完成某个体育动作所需的体能。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体能训练时,一般可根据学生的这一体能需要,让学生相应的体能可以得到补充,确保学生获得的补偿性体能与自己的运动技能相辅相成。

二、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意义

(一)基于项目特点,提升专项能力

组织补偿性体能练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所涉及的运动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提升的专项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如果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项目,则能提升重点训练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提升身体素质。

图片

教师要先研究一下各个运动项目的种类是什么,如立定跳远主要锻炼的是爆发力,而且着重训练腿部力量,那么在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时候就要针对这一点,安排学生参与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弓步跑等体育活动,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腿部力量。短跑主要考验的是速度,那么就要安排学生参与各种提升身体敏捷性的补偿性体能练习。慢跑主要考验的是耐力,那么就要结合这个特点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如让学生参与有氧操等。这样安排就充分考虑到了各个项目的特点,能让学生的体能得到整体提升。

(二)基于预期目标,提升熟练程度

图片

在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时候,教师还要基于预期目标设计活动项目,以求提升学生的熟练程度。教师首先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总目标是什么,然后设置分目标、单元目标,再结合这些目标逐步安排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例如,对很多学生来说,跳箱、跳山羊都是难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所以教师要设计层层递进的预期目标,然后加入补偿性体能练习,一步步提升学生的熟练度。教师可以将此类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掌握支撑跳的方法;掌握在助跑的基础上支撑跳的技巧;在掌握技巧后,提高跳跃的质量。在设定了预期目标后,就要结合目标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第一阶段可以安排学生做直角支撑,又或者针对腿部的柔韧性做一些劈叉类的动作,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在第二阶段,则安排学生参与“助跑腾跃,脚触标志物”等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跳箱等的技巧。在第三阶段,则组织学生参与跳跃摸高、蹦床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训练安排符合三个阶段的预期目标,能让学生一点点提升熟练程度。

三、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讲究科学性

学生的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努力,因此,在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科学性,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难度逐步提升的训练项目,这样才能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学生刚刚接触某个体育项目的时候,又或者体育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安排的补偿性体能练习不宜难度太大,训练的运动量也要适当减少一点,这样能让学生的身体充分预热,达到预防身体损伤的效果,能为后续的运动打下基础。

图片

例如,在足球训练中,一开始,学生只练习了带球跑等比较简单的动作,所以教师在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时候,可以安排难度较低的项目,如安排学生进行“绕目标曲线跑”等项目,一开始直接跑,后续则可以带球跑,让难度逐渐提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足球技巧后,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设置的补偿性体能练习也可以提高难度。足球训练需要一定的耐力和控球能力,所以可以设计学生参与有氧操的训练,提升其耐力;又或者让学生参与弹跳类的训练,提升身体的敏捷度;在结束部分,则可以设计一些放松身体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如利用健身球进行舒展身体的训练等。这样的训练循序渐进,结合学生足球训练的不同阶段展开,难易适度,逐渐推进,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这能让学生的身体充分得到练习,提高他们的体能。教师要将补偿性体能练习融入准备训练部分、基本训练部分和结束部分中,注意每一个部分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采用科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有所提高。

(二)尊重差异,讲究个体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设定的预期目标也不一样,在安排体能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采用因材施教、分类补偿的方式,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

图片

如在开展篮球训练的时候,补偿性体能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球性展开。教师先要考查每一个学生的学情,看看他们对球的掌控能力如何。如有的学生无法做到手眼协调,控球前进,就要安排他们做单起双落起跳等考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这样能提升他们的控球能力;有的学生在运球的时候容易失球,对球的掌控能力不强,则教师安排他们参与抛球转身接球等方面的训练;还有的学生投篮的准确性不高,教师组织他们参与定点投掷类的训练。这样设计就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预期目标,能提升学生的球感。

总之,补偿性体能对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起到正迁移的作用。科学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能为课堂增效提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珊《补偿性体能练习助推体育教学实效》
2.张成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练习》
猜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