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运动对中医五脏的影响

 tjboyue 2023-03-01 发布于四川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图片

和美太极

作者/姜斌

导读太极拳与中医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对更深层次地研究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能开拓一种新的思路。

图片

浅论太极拳运动对中医五脏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经过不断地演进和发展,无论在技术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成为具有宝贵医疗价值的运动项目。太极拳运动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也就是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强,病者康,弱者复壮,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太极拳是浩繁的武术拳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拳种。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使之具有最广泛的适应性。太极拳与中医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对更深层次地研究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能开拓一种新的思路。

1、中医理论与太极拳理论的内在联系

太极拳结合阴阳之理,把运动溶于清静之中,把静化于运动之内,使动与静巧妙结合,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的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形式的相互协调的运动。“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太极拳与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祖国医学同承一脉。故“拳名太极,实无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命名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心”的统帅与协调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具有一整套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太极拳以动作为基本方式,并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8种主要动作和进、退、顾、盼、定5种身形共十三式完成。这些动作与人体经络穴位相通,它们分别是会阴、祖窍、夹脊、膻中、性宫、丹田、肩井、玉枕,这些穴位在运动中受到牵动与刺激,有利于心、肝、肺、脾、脑等五脏的健康。练习太极拳是一种要在松静的前提下,通过用意、行气、运身的练功方法,以调心、调气、调身为宗旨,并按照静、聚、贯、顺、沉、畅、正、整的练功要领,进行心身俱练,神形双修的保健运动。通过长年系统有恒的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体健身的目的。实际上太极拳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生精、化气、聚神的过程。太极拳的所谓调心,要求意到心静、神聚、意贯,心静既排除杂念,心意入静;神聚要神形合一,练气归神;意贯是意动形随,以意领气。调气要做到和顺、深沉、流畅,和顺既呼吸自然,轻缓匀细;深沉是指腹中鼓荡,气沉丹田,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丹田是中央戊己土,这一窍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古有“丹田为气海,有销吞百病之功”,所以外气的培元、生气、养神在此经穴。流畅要做到内气潜转,气遍周身;调身要做到体松、身正、劲整,体松要内外放松、松静自然;身正要做到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劲整要做到周身协调,内外合一。具体来说,太极拳具有益心养肝,健脾补肺,固肾益脑,调气和血,养性怡情的作用。

2、对心和肝脏的功能影响

太极拳运动特别强调“心静体松”,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识集中,机体充分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因而使机体各器官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不受外界的干扰,使心气运行流畅,能更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淤血,血液通畅充盈,其脸色自然细润。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其心脏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及每博输出量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使冠状动脉口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练习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拂柳,生气盎然,使肝气舒和条达,肝阳自潜,肝火自降,肝风自熄。肝气调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因而以助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以意气运行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消除肝脏淤血。练习时,随动作的圆活性连贯和缠丝旋转,还要求眼随手动,目随势注,这对于养肝明目,舒筋活络都有益处。

3、对脾和肺脏的功能影响

练太极拳时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则“气势鼓荡”,使内脏蠕动加强,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由于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自然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太极拳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胸廓开合起伏,气势鼓荡,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吸入了天气,不但充实了“宗气”,而且肺朝百脉,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动。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同时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

4、对肾和脑的功能影响

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故练太极拳时要求十分重视腰的作用。时刻留意在腰间,要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和四肢协调运动。使劲力完整,气机畅达;使气敛入脊背,达到中气和内劲贯于脊中的要求。同时还要悬顶,提肛,尾闾中正,以培补肾气和调通任督二脉之气。并且行拳时“心为令,气沉丹田”,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从而使肾精充实,阳气时盛,行动轻捷,二便调和,骨强齿坚,发泽自聪。“脑为髓海”,是“元神之府”,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汇之处,为生命要害所在。练太极拳通过心静用意,心神安定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锻炼作用,加强了大脑的调节功能。又因肾主骨、骨生髓,肾通大脑,所以肾气旺盛,任督二脉畅通,就能使髓海充实,精神饱满,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起到开发智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5、结论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对人的身体、精神及心、肝、脾、肺、肾等人体脏器具有良好的强健功用。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可以得到中医理论的支持。充分说明太极拳与中医理论之间融汇贯通,相互支持的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舍己从人点个赞、乐于取人以为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