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没出息?准确率90%

 剽悍晨读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3年3月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无条件养育》。

这本书是由美国知名育儿作家艾尔菲·科恩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分享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在成年后没出息?”


瑟瑟发抖的孩子 

父母的管教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从小对他只是一味地打骂和指责,那么他会从骨子里不自信,不接受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配不上。

作者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

比如,在公共图书馆儿童区,一个幼龄儿童被狠狠训斥,原因是她把玩具熊扔出手,尽管当时周围没有人;

在超市里,一个小孩央求妈妈给他买一块曲奇饼干。他发现另一个小男孩正在吃,于是指给妈妈看,可妈妈对他说:“哦,那大概是因为他在家里自己用便壶”;

在游乐场里,一个兴奋的小男孩尖叫着从秋千上跳下来,他的妈妈立即制止:“不许像傻瓜一样大叫!今天不许再玩儿秋千!再叫就让你蹲'暂停’去!”;

在儿童博物馆里,洗手台旁的一位母亲试图阻止小儿子的各种举动,并骗他说他的行为都是博物馆禁止的,例如指示牌上写着不许玩水”。可当儿子问为何不能这样做时,她的回答是“就这么规定的”。

家长可能很得意,但是作为旁观者,他发现那些被粗鲁对待的孩子,脸上写满了委屈、不解和疑惑。


过度管制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管孩子不是问题。

问题是,他们会不分场合地过度管孩子。

这种过度管理形式不限。它不限于任何特定的训导技巧,不局限于“暂停”、星星奖励表、打屁股、夸孩子“做得好”,或是特权的诱惑、特权的掠夺等等。

所以,这些管教方式的背后,体现了当今社会中,养育模式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纵容,而是对纵容的恐惧。

家长会用一种模式,去代替另外一种模式。

我们会过度担心溺爱孩子,最终往往沦为过度管制孩子。

也就是说,一些父母生怕会溺爱孩子,结果导致了过度管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父母的问题在于:让自己舒适。

他们管理孩子的目的在于:让自己舒适。

比如,他嫌麻烦,不愿意给孩子过多解释,最终通过糊弄了事,让孩子的自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想自己玩手机,但是让孩子看书学习,孩子如果不看书,不学习,他就批评和打骂孩子;他想自己出去放松,然后让孩子在家学习。等他回来看到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就大声斥责孩子。

所以,你觉得是孩子的错,还是家长的错?

 
态度

许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表明他们缺乏对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的尊重。事实上,他们就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

心理学家海言姆·吉诺特曾邀请一些父母思考自己面对孩子某次不小心落下什么东西时的态度,将其与我们对待习惯性丢三落四的朋友忘记某样东西时的态度做对比。

结果,几乎没有人会像对待孩子那样,用严厉斥责的方式去对待朋友:“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告诉你多少次离开时要带好自己的东西?你是不是觉得我没事儿可干就闲等着给你收拾啊?”等等。

而对待朋友,我们却可能只会简单地说:“这是你的伞,别忘了。”

有些家长的干预行为出自一种惯性,对孩子大喊“不要跑”,即使孩子的奔跑不会伤害到人或者物。

有些家长的行为仿佛是在提醒孩子的弱势,宣示谁才是他的老板。比如,“因为我是你妈,所以在我的家,就听我的!”

有些家长则对孩子的行为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对,却莫名其妙的突然爆发,好像孩子踩到了隐形的导火索。多半是家长自己的情绪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总结一下,一个悖论是:那些最想控制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其对孩子的控制力最弱。但这还没完,更有意义的一点还在于,这种以强势为基础的养育方法不仅无效,同时还极具破坏性,即使暂时看起来有用。但是这种有用对孩子长久的一生来说,毫无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