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直观观察身体水平的方法,你要学会

 为什么73 2023-03-01 发布于北京

   本  期  导  读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才能不被外在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入手呢?

首先,我们身体可能会有一些不舒服,依靠症状来告诉我们。

第二,依靠每年做检查,通过影像学和血液检查的指标。

第三,通过医生获得。

那么是不是还有第四种,通过自己学习来掌握呢?

图片

图片

脉-直观观察身体水平的方法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是向老祖宗学习,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用了三阴三阳统领贯穿始终。在中国,老祖宗用阴阳的视角,引申出三阴三阳。

生活中有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三阴三阳?在一个家庭里,一个男人,同时兼有三大身份,他既是父亲,又是儿子,又是丈夫。而一个女人,她是爸妈的女儿,大了是别人的妻子,岁数大了,就成了奶奶或外婆。

这三个不同的身份,都是一个人,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状态。同样映射到我们的身体,哪个角度可以更直观的展现我们生命的状态呢?那就是

图片

脉,恰恰可以观察我们身体的能量水平,给我们直观的触感。所以我们养生也罢,关爱家人的健康也罢,为大家调理身体不适也罢,都需要找到一个核心指标。

医院观察的结果,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这些都对,但是不完整,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指导我们生活应用的方法,或寻找医生,这几种是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别人。

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运气好的,你碰上一个好大夫。但是这个运气,也是概率。我们能把自己最重要的健康交给概率吗?

所以掌握了关于健康的核心要领,我们的养生和调理才真正起到作用。否则都是概率事件。也就是50%的几率我们是吃错了补品和用错了方法。

而脉,就是直观观察身体水平的方法。

图片

脉-从迷雾里找简单的事

我们翻开市面上关于脉学的书籍,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二十八种脉象,很多人学了几十年也没搞清楚,更何况初学者,而大医脉法恰恰相反,让你一针见血,抓住重要进入脉的门槛,掌握了脉,等同于很大程度的掌握了健康。

大医脉法是范英志老师从伤寒论以及各种脉法中提炼出来的——它对临床有实际价值的内容。

是临床大家和实战高手关注的要素。补充了《伤寒论·序》里面的仲景先师说到的「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特别是对于趺阳脉和太溪脉做了重要的解读,及临床中实际如何应用。

大医脉法的特性就是简单,两天的线下课,就可以掌握要领,指导临床和生活。我们说大道至简!这个外界难的是从一堆迷雾里找到简单的事儿。

图片

中医师学习脉法的缘起脉

跟随范老师学习脉法的中医从业者,与大家分享在临床中,应用大医脉法调理的一些临床案例,以及学习大医脉法的好处。先简单了解如何与大医脉法结缘的。

刚进中医学院的时候,是从黑龙江来到福州,由于地域跨度比较大,再加上闽南地区的语言环境和近百年来文化学习的断层,中医这门学科入门对我来说很困难,上课一直无法进入正常听课状态,一度迷茫,觉得学业无望了。

这时有幸认识我中医方面的启蒙老师,就是吴童教授带我另辟蹊径,从本科,直接跳跃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从闽南医家医籍考开始。那时就开始写论文,做课题,就在这一次次的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了解到古代医家临床效用之高,之快,并不是当时所认知的那样。

中医是慢郎中和一些偏方的简单定义,从那时开始渐渐的认定了中医,恰逢有一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钱超尘教授来我们学校给研究生做毕业评比。钱老是乾嘉学派的传人,文字训诂学大家,那时候我对医理是望洋兴叹,希望从文字找到突破口。因此跟钱老简单交流了一下,钱超尘老先生给我提笔了几段话:

图片

其中一个就是告诉我,学医要从伤寒论开始,而了解伤寒论的前世今生,必须要关注辅行决。也就是这一次指引,让我知道了范英志老师。

图片

为什么学习大医脉法

由于个人在大学中医学习的基础薄弱,这一块儿是硬伤,毕业快十年了从2020年下半年我才开始从儿科走向临床。当时为了创造一个环境重新再系统学习一下中医,临床实践是我的短板,简单的感冒发热咳嗽,勉强可以处理,但是一些杂病兼症,有时候绞尽脑汁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机缘巧合之下,我用中成药调理好了多例疑难杂症,所以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我面对的就是自身能力和就诊需求的平衡,眼下要解决的技术短板是重中之重,由于前期我每天都会摸一下脉,四诊的流程都会走一遍,但是摸完了脉,苦恼于如何指导用药,只能多方位合参,很辛苦,所以我平时也是倍加谨慎,每调理好一个患者,都感觉如释重负,从去年的九月份,治病越来越让我感到头疼,因为辅行诀建立起来的印象,我就直接来到广州跟随范英志老师学习,从哪里开始呢?——大医脉法

图片

对我来说,只有真正明白脉代表什么,脉如何指导临床用药,是我的核心需求。那么我在学习大医脉法之前,来诊的患者,我只能根据症状做取舍,这样就会出现概率与运气,并且对我的脑力消耗很大,说句难为情的话,有时候我要猜,相当于不是我来诊病,而是一不小心病就带着我玩。

学完了大医脉法之后,对我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回来之后,我就正式开始用汤药给患者调理身体不适。我从业的初衷就是要解决根本问题,医理通达是我的追求。

在课堂上,范老师以提炼要素贯穿全程。有理有据有实践,把静止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演译,通过古今典籍举证,现代人文,前沿科技,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并且深谙中道,无论你是海归还是想去海外,无论你是小白还是临床医生,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顽童,统统可以无阻碍对接。

说到范老师,从91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理论与临床实战,理论与数术升华,成功绕过了各种阻碍,从英国回来传播中医、每周要往返北上广深坐诊授课,很辛苦,就是希望未来学者少走弯路,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是哪里重要给我们讲哪里。哪里不明白,临床案例指给你,现代科技来佐证。步步无缝衔接。这不就是我需要的明师指点吗?

图片

案例一则

学完大医脉法又进一步学习了伤寒与温病,学完了以后,临床效用如何呢?我选了一组临床案例:

外感兼咳嗽。

图片

重度肺炎之前是重度咳喘,必须用雾化,已经形成习惯了。我从广州上完课回到家,晚上十点多了,孩子的爸爸妈妈从医院来到我家,医院诊断是重度肺炎,x线检查大白肺。当时用大青龙汤加了几味宣肺的药,患者吐了4-5次直接扭转了病逝。

第三天患者家属已经面露喜色,这例患者就是不断的用退热剂,相当于制造了一次重伤寒,我当时检查他咽不红,脉有力,舌暗,我们知道人在外面冻久了,回来手会发烫,那种舌象就是身体为了抵抗寒邪,临时产热,高烧40度,神志清醒,所以我选了大青龙,反复被退热,反复烧起,看舌象有轻微的里热,同时上焦被痰阻了肺。

喝完了汤药,孩子没有从汗解,反而是吐了,吐完之后不发烧,咳嗽也减轻了,然后患者开始不断的流清涕,真正的太阳寒水才显形,后面我用了小青龙加减结束调理。总共5天,医院诊断的重度肺炎,大白肺,被我治yu了,从那以后孩子很稳定,一个被雾化下了咒语的孩子,就这样破了幻术。

果你不察脉,单纯的凭症状,很难取舍的,或许就会选择了清热的药进行调理。毕竟他发高烧已经三五天了,退了起来,退了起来。

他的脉紧,有力,说明没有里虚,所以可以用汗法。同时恶寒也就是怕冷,咽不红,所以我诊断为伤寒,没有用麻黄汤,是因为患者已经几经不正确的西药,多少的会有点积热,同时兼有咳嗽,用大青龙里面有石膏和杏仁。

图片

脉诊合参-案例两则

案一

·60岁以上女性

·症状:小便不利,胃部肿块,平躺痰堵,大便不畅,偶尔口苦

·脉:关弦数有力,右关部尤甚

·诊断:心下痞

·方剂:半夏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小柴胡汤

·两周诸症减轻

我一个小患者的奶奶,这个小患者之前每年都要去医院打针,住院几次,当时1800一针的免疫球蛋白预防生病的连打了五针,回家几天照样复发了。

从此孩子父母整个人都被孩子的病痛折磨的精疲力尽,通过我的调理之后,扭转了局面。我去广州学习停诊的时候,中间回家了几天,孩子奶奶等不了了要我看,来的时候很痛苦,精神萎靡,口气严重,胃脘痛,直不起腰来,我诊完脉,除了右趺阳稍弱,其他脉皆有力。我用了大黄连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补中益气汤收尾,同时开了养阴的药。下图二诊舌象变化照片,同样也是两周的药量,再见面的时候已经大变了一个人,整体调理效用,于患者自述已经很满意了。

图片

案二

60岁以上女性

·症状:痛苦难耐,精神萎靡,口气严重,胃脘痛胀,直不起腰,大便干  

·脉:寸关尺沉取有力

·诊断:心下痞

·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

·二诊察脉:右趺阳弱

·方剂:生姜泻心汤,补中益气汤。

两组案例的共性,胃脘痛;区别是一个偏实证一个虚实夹杂要有侧重,趺阳脉弱。

所以案例1用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诸症皆消,患者平素偶尔口苦,用小柴胡汤调节枢机收尾。

案例二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后右趺阳脉弱,转用生姜泻心汤+补中益气汤收尾。本临床案例仅为参照,非临床人士不可模仿。以防风险。)

图片

 脉诊合参-温病调理

再分享两个用大医脉法,结合温病思路调理的案例。

感冒,感冒前三四天,用了不正确的西药,退热剂,反复三四天,又反弹,烧到39度,怕冷怕风,浑身疼,鼻塞,头晕,干呕,微咳,咽喉疼,察咽部充血肿大,寸口脉中取按取,沉取无力,双侧太溪趺阳皆弱,但是左侧更弱。

这一例如果没学习大医脉法的时候,我是没把的,如果根据症状我会不会清热,会不会发汗,会不会补气血?那么我结合课堂所学,先化湿,二诊再解决脉的问题。

给与方剂:

薄荷后下,苏叶后下,白芷后下,羌活、防风、前胡、杏仁、浙贝、枇杷叶、炒牛蒡子、桔梗、银花、连翘、半夏、厚朴、陈皮、芦茅根。

吃完一剂患者已经从卧床不起,第二剂下床坐着。

第三剂后活动自如。正常上班,晚上我查了一下咽部,肿大消失。

二诊:诸证减轻,脉象比一诊有力了,唯有起身时,活动厉害轻微头晕,但是患者素有扁桃体肿大,已成常态,再诊脉突出问题是左太溪弱,左趺阳弱,给于二诊方剂。

前胡、浙贝、苦桔梗、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芩、黄芪、山药、焦三仙、白蔻仁、茯苓、白茅根。

第二例就是典型的温热,主诉是月经量少。

经诊察:大便不畅 ,睡觉轻,脉弦数有力,唯左寸沉取稍弱,左太溪弱,给予方剂:蝉衣、僵蚕、柴胡、黄芩、川楝子、竹茹、枳壳、丹参、 赤芍、茜草、 香附、生地、女贞、旱莲草、片姜黄、大黄。

这一例,诊断开方剂的过程,比较顺畅,直接对应脉,开出方剂,就没有像以前那样绞尽脑汁,耗费心力了。

图片

大医脉法-指南针

学完了大医脉法,临床自信心升了几个等级,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指南针。

这一切得以应用,还得益于范英志老师讲大医脉法的初衷,就是通过自己学医的经历,让我们少走弯路。这些案例用时短,效用立竿见影。

我学生时期中医基础很差,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走向临床,学完了大医脉法线下课,才正式用汤药治病,还不到九个月,临床体验感是极高的。所以说范老师的讲课直指临床根本和生活实用。

图片

那么具体的脉法和方义解析,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清晰透彻。在这里不过多论述。

说到临床,这里顺便提一下,范老师讲课的一个内容。那就是大医脉法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20多年来,范师不断学习中医经典并结合临床诊脉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诊脉教学方法,范师用生动易学的教学模式,把经典脉法传授给中华子孙,甚至中医小白也有机会学习,感恩范老师。

祝福每个人平安喜乐! 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