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题严陵钓台(王贞白)/过严子陵钓台(张浚)

 一中大语文 2023-03-01 发布于福建
题严陵钓台①
(唐)王贞白②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③,匡国正论兵。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一)
(宋)张浚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注]①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贞白:唐末著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③渭滨叟:太公望吕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得遇周文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出了钓台环境的清幽秀美,这是严光选择在此隐居的因素。
B.王诗的“下视”和张诗的“不羡”,都写出了严光不慕权贵的品格。
C.两首诗在写景方面各有特色,王诗注重声色结合,张诗巧用点面结合。
D.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王诗比张诗更具体可感。
2.两首诗对严光归隐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解析】“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错误。王诗的颈联通过想象描写了严光月夜垂钓放歌的生活场景;张诗最后一句点出“渔樵”,没有描写渔樵的生活场景。
2. 王诗使用姜子牙垂钓的典故,赞扬姜子牙匡国济世的功业(1分),提倡为国效命的情怀抱负(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严光归隐的批评(1分);张诗则对严光选择隐居高度赞许,(1分)“不羡”“宁与”(1分)表达了对严陵不慕名利的敬佩之情(1分)。
注释:
王贞白是唐末著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并曾游历边塞,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在晚唐颇具特色,题材宽广,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诗境疏朗开阔、旨趣深远,情感平和中正却不失慷慨之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王贞白诗歌的特色,与其人格特质不可分。
王贞白早年在白鹿洞书院求学,曾写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诗句。后来两次考中进士。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
登第七年后才被授职校书郎。初入官场,王贞白就写诗指斥奸佞小人,希望匡扶朝廷重回圣明社会。但王贞白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在很多首诗中都鲜明地反映了这种思想情绪。他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他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格,而同时也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