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雍《渔樵问对》(三)

 新用户38922816 2023-03-01 发布于海南
图片


邵雍《渔樵问对》(三)

​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

1

    渔翁和樵夫泛舟在湖上。渔翁感叹的说到:“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之多,造成了熙熙攘攘的景象,但万物都以自己的方式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没有见到任何杂乱的现象。据我所知道的,万物生长在天和地之间,他们可以不用费心去做什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这岂不就是万物不由你、我或者他人可以左右的趋向吗?

渔者与樵者游于伊水之上。渔者叹曰:“熙熙乎万物之多,而未始有杂.吾知游乎天地之间,万物皆可以无心而致之矣。非子则孰与归焉?”
邵雍《渔樵问对》

2

樵夫说:“敢冒昧的请教,无心达到而置于天地之间的万物,其中所含有什么奥秘?”

樵者曰:“敢问无心致天地万物之方?”
邵雍《渔樵问对》

3

渔夫回答道:“所谓无心,就是所谓的无意。无意的意思,就是不以自我的意志对待所要发生的事物。不以自我的意志对待所要发生的事物,然后结果必然能够使物体在各自应该有的自然状态下成就事物本身。”

渔者曰:“无心者,无意之谓也。无意之意,不我物也。不我物,然后定能物物。”
邵雍《渔樵问对》

4

樵夫问:“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呢?”

曰:“何谓我,何谓物?”
邵雍《渔樵问对》

5

渔夫回答:“用自我主观的意志去顺从事物,那我就是物;让事物来顺从我的主观意志,然而物也就是我。我和万物都是顺应自然而达到存在于自然界里的,这个道理是明确清楚的。天地也是万物的其中之一,那天地存在的道理是什么呢?万物也是存在于天地,那万物存在的道理是什么呢?万物也包括我的主观意志,那我和万物存在的道理又是什么呢?然而我的主观意志里也包含了万物,那我存在的道理又是什么?哪一种物质没有自我主观意志呢?哪一种自我主观意志力不包含万物呢?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可以主宰天地,号令鬼神。更何况人和物呢?”

曰:“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何天地之有焉?万物亦天地也,何万物之有焉?万物亦我也,何万物之有焉?我亦万物也,何我之有焉?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邵雍《渔樵问对》

6

樵夫问渔夫:“天以什么为依靠?”

樵者问渔者曰:“天何依?”
邵雍《渔樵问对》

7

渔夫回答:“天以地为依靠”

曰:“依乎地。”
邵雍《渔樵问对》

8

樵夫问:“地又以什么为依靠?”

曰:“地何附?”
邵雍《渔樵问对》

9

渔夫回答:“地依附于天”

曰:“附乎天。”
邵雍《渔樵问对》

10

樵夫问:“如果是这样的说法,那么天地是如何相依相附的呢?”

曰:“然则天地何依何附?”
邵雍《渔樵问对》

11

渔夫对应道:“自然而然的相互依附。天依靠的是大地的形体,大地依附的是天的气息。其中所指的形体是有边际的,其中所指的气息是无边际的。有和无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形体和气息是相辅相成的。有终点就有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不也蕴含着天地所存在的道理吗?天以发挥作用为根本,以产生形体而结束;大地以形体为根本,以发挥作用而结束。发挥好的作用超过一般人的称它为神;观察形体,给形体命名的称之为圣人。只有神和圣人,能参悟天地中的奥秘。

小人每天都会用到但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有损害产生,招来的祸患使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所说的名,不过是实体的一种称谓,并不一定符合真实;而往往所追求的利益好处,也是使人受到损害的主要因素。名在不足中产生,在丰足时丧失,损害在丰足中产生,在不足时消亡。这是常理。修养身体必然涉及到利益,贪婪的人会用身体去获取利益,所以就容易使身体产生损害。想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必然会涉及到名声的建立,大部分人也会用身体去寻求好的名声,所以也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偷盗他人的财产称之为盗贼,他们都是以获取为动机,就怕被盗者家里的财产不多,但行迹败露后,又害怕别人说他偷盗的财产太多。受贿贪赃枉法的人,虽与偷盗之人的名称不同,但其中的利害关系是一样的。偷盗他人美貌的人都心存侥幸,也是想要获取别人的美貌,越多越好,但当行迹败露,也是害怕别人说他占有的太多了。名誉的获取与丧失,同样的事情,两个不同的名称,虚名与实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一般喜欢谈论政治抱负的人,都集中在名声拔萃的地方;市井之地,是汇集利益的场所。能够不以争夺名利处在其中,即使有一日九次升迁的诱惑,一个货物倍增十倍的好处,也不动摇,天下这样做而给自己带来祸害的人有吗?”通过这个道理得以知道,争夺的行为是获取利益的开始;谦让的行为是趋于维护良好名誉的根本。利益获得之后,就会产生损害,名誉起来之后也会慢慢消散。如果想名利双收,不带来损害和消亡的祸患,只有拥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天(气息)依附地(形体),大地(形体)又与天(气息)相连,其中的道理又怎会相差甚远呢?

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有无之相生,形气之相息。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为本,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以用为末。利用出人之谓神,名体有无之谓圣。唯神与圣,能参乎天地者也。
邵雍《渔樵问对》
小人则日用而不知,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夫名也者,实之客也;利也者,害之主也。名生于不足,得丧于有余。害生于有余,实丧于不足。此理之常也。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殉得,故有害生焉。立身必以名,众人则以身殉名,故有实丧焉。窃人之财谓之盗,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贿之与赃,一物而两名者,利与害故也。窃人之美谓之徼,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唯恐其多矣。夫誉与毁,一事而两名者,名与实故也。
邵雍《渔樵问对》


凡言朝者,萃名之地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争处乎其间,虽一日九迁,一货十倍,何害生实霄之有耶?是知争也者取利之端也;让也者趋名之本也。利至则害生,名兴则实霄。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霄之患,唯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会天,岂相远哉!”
邵雍《渔樵问对》

读后感

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

樵夫的问题是:

   渔夫感叹,万物在天地之间自然生长,井然有序,根本不需要你我去操心。樵夫不理解,便问渔夫:天地间的万物又是如何相生相息,并能够井然有序的相互依存和生长的?

渔夫的回答是:

天依靠的是形体,大地依靠的是气息,两者相互自然的依附。形体是有限的,气息是无限的,有限的形体和无限的气体相生相息产生作用,孕育了这天地间的万物。凡事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结束也会孕育出新的开始,周而复始之间,就是天地所存在的奥义。

天以气息的运用为根本,以形体为自己的归属。地以形体为自己的根本,以发挥形体的作用为自己的归属。善于利用天地之奥义的称之为神,给形体命名的称之为圣。只有神仙和圣人才能参透天地的奥义。


【谦让】

我们普通人每天都生活在天地之间,但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执意做的一些事情,给自己带来祸患,使自己受到了伤害,却依旧不能明白其中的奥义。

本段给大家的警示就是:名誉并不能完全代表形体的实在意义,而获得的利益往往才是受到伤害的真正原因。

文章还提到:无论是觊觎别人财富或者美貌,都是因为你想要【获取】而开始的,而唯有【谦让】,才是立得好名声的根本。而如果希望名利双收,不遭到祸患,只有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到。


【德者能之】

之所以反复诵读《渔樵问对》就是因为它划分自然万物的维度很有意思。比如文中提到:

言朝者,萃名之地。

市者,聚利之地。

窃人之财谓之盗

窃人之美谓之徼

抢夺和心存侥幸,都是追逐名利中常见的负面特征,虽然不同的名称,但最初的动机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但在暴露之后,都给自己带来了损害。

那如何在追名逐利中不受到损害呢?

文中也提出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德者能之】

以高尚的品德为自己言朝聚利的动机。


【气息】

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

天地亦万物,万物亦天地,万物亦我,我亦万物,何物不我,何我不物?

由此可见,只要有终和始,终始之间,亦是一片小天地。

这篇文章的中奥义,以小见大了看,不无道理。

天地为环境,与人之间的联系,亦环境是如何作用于人的?

天靠气息,作用于地,产生形,使万物滋长。

气息作用于身体,产生行为,使人和环境进行互动。

这也是把气息比作情绪有一定道理的方面。

每次读到这段也会联想到中医里对【气】的定义: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百度

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作用: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