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体检最该查的项目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负担和压力最大的时候;同时也是身体容易出现问题,到了“多事之秋”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年这段时间,除了是家庭的顶梁柱外,同时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中年人的健康状况应高度关注,而对于体检项目的选择,应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筛查。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主要是心脏病和脑卒中(也称中风)。我国心脑血管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150万,冠心病每年新发75万。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人数约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中年以上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比高发国家的美国还要高。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脑卒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脑梗塞(即脑血管栓塞),约占脑卒中的75%~80%;一种是脑出血(即脑血管破裂出血),约占20%~25%。由于受工作快节奏、过大压力、频繁应酬、不合理饮食、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的升高格外令人关注。

对脑卒中病人的年龄构成进行分析,其中45~64岁占42%。有一项由全国36家医院共同完成的调查证实,10名脑卒中病人中就有一人的年龄在45岁以下,其中40~45岁的占6成,男性人数是女性人数的7倍。

关于中年的体检项目,我从影像、超声、检验三方面进行重点建议。

1.CT

CT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它检查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对脑部和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

1.1头部CT

可以判断绝大多数的脑部疾病,如:脑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颅咽管瘤、垂体瘤、神经鞘瘤等;外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脑内血肿、颅骨骨折等;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原发性高血压脑内血肿、脑梗死等;炎症病变,如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等;其它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脱髓鞘性病变、脑萎缩等;对脑瘤手术、放疗、化疗进行评估,对脑脊液引流分流术后对比等。

1.2胸部CT

可以了解肺部的一些组织结构,并找出是否有病变。由于心脏位于肺之间,肺部的电脑断层扫描可以帮助检查心脏结构是否有任何问题,还可以知道心脏周围的血管和动脉是否有正常的血流。胸部的CT检查可以检查胸壁、肺脏、纵隔等,如可以检查是否有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转移瘤和间皮瘤,还可以借助CT增强可以诊断胸壁血管瘤,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价值。

1.3骨密度CT

中年人一方面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另一方面钙的丢失增加;骨峰值减小,骨小梁加大而容易骨折。有不少人存在误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可能患的疾病。事实上从30到35岁开始,女性从30岁开始,骨量开始流失,骨密度开始下降,最终发展为骨质疏松症。这也就是为何中年人体检要查骨密度的原因。

骨质疏松常被人们称之为“隐性杀手”。丢失再多的骨量也不会被察觉,当出现腰背酸痛、身高变矮、驼背时已是晚期了。当骨骼强度不够也就是骨质疏松时,骨骼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会断裂,也就是骨折。而骨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骨骼强度,于是测量骨密度成了监测骨质疏松程度的常用指标。

定量CT(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并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临床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海绵骨的部位,运用QCT能观测这些部位的骨矿变化,从而判断骨量和骨质疏松情况。

2.超声

2.1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而甲状腺的B超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结节的必要检查,也是首选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9%~67%。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目的是排除或者发现甲状腺癌症,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病率是5%~10%。B超可以确定结节的体积以及是否有囊样变和癌性的征象。癌性征象包括结节微钙化、实体结节的低回声以及结节内的血管增生。一般认为无回声病灶和均质性的高回声病灶,癌变率比较低。这对于中年女性尤其重要。

2.2腹部B超

能够检查出肝、胆、脾、胰、肾、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态变化,能够检测出这些脏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否受到周围肿瘤或者脏器的压迫,同时能确切地判定腹腔内的肿物的部位以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准确的辨别出肿物是否实质性,还是否含液性的囊肿、血肿、脓肿等,也能初步鉴别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腹部B超还能准确判断腹腔内是否有腹水,即使少量腹水,用B超也能够测出,可查出腹腔盆腔内1cm以上大小的淋巴结。B超还能够诊断出胆囊、胆道和泌尿系的结石、黄疸性质的鉴别,有没有脂肪肝、肝囊肿,及前列腺疾病情况,对于中年来说这很重要。

3.检验

3.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判断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通过血常规检查都有可能发现。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3.2尿常规

查尿常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用以了解肾脏的一般情况和改变,其他脏器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扰的定性检查。

3.3血生化检查

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血脂分析包括甘油三酯,简称TG;总胆固醇,简称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可引发许多疾病,与中风、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的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对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均无原则做空腹血糖测定。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相关的项目包括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要求静脉采血,严格禁食富含嘌呤食物三天,排除外源尿酸干扰。

血尿酸升高见于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蛋白和蛋白食物、肝脏疾病、氯仿和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减低的话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呤氧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等。

3.4肝肾功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包括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LT/AST。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的检查。

3.5甲胎蛋白检查

可以发现早期肝癌,阳性率达到90%以上,其敏感性比B超、同位素扫描高。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一次。患有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一次。

3.6肿瘤标志物(CEA)

CEA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其增高往往不能代表某一肿瘤的存在,而是多种肿瘤的发生均有可能导致其升高。在临床上,CEA往往与其它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肿瘤的检出的可能性。CEA浓度的增高主要见于以下疾病:

恶性肿瘤(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甲状腺髓样癌等),尤其是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来讲,癌症越晚期,CEA越高,阳性率不高;体积越大,CEA越高;转移者,CEA水平往往高于未转移者。

非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其血清CEA也可升高,但一般小于20μg/L。

非疾病状态(吸烟者和孕妇的CEA水平也可高于正常值)。

4.耳鼻喉及眼底检查

查耳鼻喉及眼底查耳鼻喉可及时发现鼻咽和喉咽等部位的肿瘤。眼底检查可以反映脑动脉硬化的情况,很多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道全身动脉硬化及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过度肥胖者都必须经常查眼底。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一次。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及时检查眼底。

5.心电图检查

了解心脏的状况,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对有胸闷、胸痛、心悸者,应及时做检查。

6.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包括胃镜和肠镜。胃镜检查可以发现胃部、十二指肠球部以及食管有没有炎症、溃疡、糜烂、肿瘤等。肠镜检查,可以诊断肠道息肉、肠道良恶性肿瘤等疾病,并可对一些肠道息肉进行肠镜下切除。普通人群,45岁应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如胃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经常吃腌制食品、有胃肠息肉史、抽烟饮酒等人群,可提前到40岁做胃肠镜。

7.乳腺和妇科检查

对于女性而言,还应进行乳腺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可以做彩超检查,能够发现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房炎及乳癌等疾病;妇科检查可进行常规妇检、腹部子宫及双附件彩超检查及宫颈TCT,能够发现卵巢、子宫肿瘤等疾病。据调查,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15万,每年约5.3万人因宫颈癌死亡,越来越多年轻人得宫颈癌。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高达90%,如果没有留意或定期体检,很难在早期发现宫颈癌。

顺便说一下,大多数人对HPV检查和TCT检查可能了解不多,HPV检查和TCT检查都是用来筛查宫颈癌的。HPV病毒真正会影响的是女性的宫颈健康,大多数的宫颈癌患者都存在HPV感染,HPV检查是通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的,属于病原学检测。TCT即宫颈刮片,是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细胞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属于细胞学检测,更易于发现宫颈癌。

但是这两种检测的指标具有的意义是不同,并不是说人感染了HPV就等同于得了宫颈病变,只有长期受感染刺激的人才会引起宫颈细胞发生改变。而TCT检查主要是用来了解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某种改变,通过进行TCT检查,能够了解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一旦发现了宫颈细胞存在异常,那么需要提高警惕,并且积极进行治疗。

测量体重,看BMI是否正常,一般超重和肥胖大多和血脂异常、脂肪肝关联;而且肥胖是心脑血疾病的重要因素。

总结,中年人建议查:头部和胸部CT,骨密度,甲状腺、腹部和前列腺彩超、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CEA、甲胎蛋白、胃肠镜,尿常规,对于女性而言,增加阴道彩超和HPV、TCT。

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能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体检的意义所在。因此,应坚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已发现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至半年左右。

另外,还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注意侧重点,如有长期饮酒史,那么检查时尤其应注意肝功和肝脏B超;如有长期抽烟史,那么检查时尤其应注意肺部CT。

人到中年,注重自己的健康就是关爱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