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行也远,其路也艰(一)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资治通鉴》(一):

你好。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甚念。我做不到像曾国藩那样的每日十二则,每日读书十页,当日事当日毕,更加做不到“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繁事缠身就给自己找借口:累,忙,来不及,明天再说吧……一晃就差不多一、二个月。

司马光等用毕生精力完成资治通鉴,记载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共计300多万字。虽然比我们2018年CPA考试教材500多万字少了近200万字左右,但毕竟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而我们的CPA教材除了做会计的人看看外(做会计的也就20%左右的人看),无人问津。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述《资治通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既非出自权贵富豪之家,无家财可继承打点,没有几千员工要管理;也非书香门第之子,耳濡目染,早已饱读诗书,气质不凡。作为一介平民,来自以前经常出土匪草寇的地方,眼界狭隘,行为粗鄙,既没有见过大场面,也没有受过正儿八经的社交场合礼仪教育,但曾国藩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在用了近一年多时间粗略地看了5册(共计18册),囫囵吞枣,好些生僻字还是平生第一次遇到,拼读都不会,更别说好些古文的意思似懂非懂,连蒙带猜,硬着头皮往下看。

除了按照编年体来叙述历史事件外,还有一些故事,君臣之间,朋友之间的对话还是颇具哲理,足够我久久思考,消化一段时间。此外,主要看到的就是皇朝更替,王位争夺,君臣相杀,臣臣相残,后宫嫔妃们的争宠,一部资治通鉴就是一部斗争史,国与国的相斗,人与人的相争。

有关以上的这些体会,日后再讨教,希望到时不吝赐教。今日秉笔直陈看了几册以后的一些大的体会脉络,慨然如感,略步鄙怀,希原谅之为祷。

“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典型莫过于东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被称为“春秋五霸”。后来强大的秦国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一统天下。又,三国形演绎中三足鼎立之后,三国归晋,全国统一。但看整个世界史,基本上不存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的,但中国历史却是存在的。为什么呀,百思不得其解。

历史有无数的选择,关键的转折点最终落在个人。假如秦国没有商鞅,还是否有一统中国的机会。假如当初投奔项羽的韩信得到重用,刘邦是否可以建立汉朝?假如岳飞与秦桧之间死的那个是秦桧,也许宋朝会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当然历史没有假如,一切都无法改变,但无法否认处在相应机会之中的英雄创造了历史,虽然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也是人民的一份子。

乱世不仅出英雄,也出思想学说,出大师。太平盛世往往墨守成规,思想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后者如秦国焚书坑儒,汉朝的独尊儒术等。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人的文化早在几千年就形成并基本稳定下来了,后人只不过是添砖加瓦,先秦诸如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等,各家学说,自成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现在。再譬如,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国弱民贫,但大师辈出,王国维、胡适、钱钟书、费孝通等等一大批大师,群星璀璨。试问当下又有谁有如此的造诣,可以称为大师?气功大师以外。

此刻,听着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歌曲,看着资治通鉴,一股豪情由心底冉冉升起,直冲云霄。隐约间看到司马光秉烛疾书,一部历史画卷便在他笔下徐徐展开。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2018年6月9日 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