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事有体,于体有方,于情有义。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世说新语》记: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谋逆,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这段文字的背景,东晋王敦谋逆之时。西晋亡后,王敦与王导拥戴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王朝。王敦手握重兵,驻于武昌,遥控朝政。后加黄钺,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何谓“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就是在朝堂上向皇帝禀告事情,不用启报自己的职务,名字;上朝时不用躬身小布疾走,这是古代下官对上级的礼仪;可以佩带宝剑进入朝堂。古代文臣武将朝会时一律不准携带兵器入殿。所以荆轲刺秦王时,满朝文武只能干瞪眼,不敢上前,因为身无利刃。能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力的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所以皇帝以外的其他人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不是后来逼迫羸弱的末代皇帝禅位于己,就是被皇帝或其他权臣给诛杀,曹操如此(想,但最终忍住没登基,他儿子曹丕即皇帝位),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如此,大梁皇帝萧衍如此。王敦也不例外,野心进一步膨胀,想做皇帝。但人算不如天算,太宁二年(324)王敦病重,于是晋明帝下令讨伐。

王敦的兄弟王含听说王敦谋反,担心自己小命不保,扔下羽帽官服跑了。而他的族弟王导是文臣,读得是圣贤书,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却带领自己的堂兄堂弟,儿子侄子二十多人,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皇帝还没起床就到宫门前跪着,请罪。

有的同僚看到此情况,躲得很远,如同王含躲避流言一样,担心受牵连。他的僚属去问候,但是匆忙之下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该怎么起头呢?一说王敦谋逆,作为族弟的王导岂不是更揪心,说不定下次就不仅子侄,连儿媳妇,侄媳妇,孙辈都一同来跪罪。用何样的语气?慷慨激昂显然不适合这种情景,唉声叹气更是徒添悲伤。怎么收尾?说不要跪吧,不合古义;说继续,不宜今时。该如何是好啊?!

顾和是王导的扬州别驾,没说话,只是拿起笔写了一通书信:“王含远远地避开流言,倒是脱离得一干二净。您却为此天天在道途中奔忙受累,我们这么多下属十分不安,不知道贵体日常起居怎么样?

这信只字未提谋逆的糟心事,不添堵,更没有梗。只是作为下属的关切,担心身体有恙。于事有体,于体有方,于情有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