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马史传,各自千秋。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新读《汉书》。

读罢《汉书.高帝纪》,对照《史记》的《高祖本纪》,初体,粗感。由于只是刚开始阅读《汉书》,并没有一百二十卷全部读完,难免偏颇。另,既非历史学者,也不是文学作者,所以,谈谈自己看法,一孔之见。

首次,阅读的《汉书》是中华书局所主编的《中华国学文库》系列经典的其中之一。与读过的司马迁《史记》相比,此书没有白话文意译,但历代学者对《汉书》的注释比起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中更加丰赡。与以前读过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比,《汉书》有历代前贤的注释,但没有一句白话文翻译。而此前所购买的《资治通鉴》只有古白对照,无任何注释。反倒觉得《汉书》的此种前贤仅对字词重点剖析,而无白话文的模式,更有嚼头,回味,虽然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多,逐字逐句解析后,文意愈明。有时觉得前代才士的注释甚至更加觉得有味道,不仅精炼,而且贯通许多史实,理解起来更加清晰。

其次,人们常说“班马史记,李杜诗词”,以此来说明班固的《汉书》与司马迁《史记》,就像李白与杜甫的诗词一样,各有特色,各有所长。的确,班固的《汉书》与马迁《史记》相比,平实是我始读《汉书》的感觉,全没有马迁笔下人物这般生动,鲜活。如对汉高祖刘邦的纪传,班固的《高帝纪》所展现的刘邦,与马迁《高祖本纪》所描写的刘邦,前者基本上是中规中矩,而后者笔下的刘邦极其生动。《汉书》中的刘邦,基本上是描写刘邦的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能用人的政治家。而马迁笔下的刘邦不仅是个天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流氓无赖的刘邦。

以韩信向刘邦要求封王为例。《汉书》的描写平淡无奇。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

而《史记》的描写却是生动形象,将刘邦那种天才般的随机应变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面。当韩信灭齐,派人来向刘邦要求要做齐“假王”时,刘邦勃然大怒;当张良、陈平向他稍一示意,刘邦立即醒悟,并顺水推舟地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一般人的思想转弯子总要有个过程,而刘邦则完全没有,简直就像是条件反射,不带任何痕迹。在刘邦的纪传中还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从文学性角度看,《史记》远胜《汉书》。

当然,《汉书》作为中国断代史的先河,有许多可取之处,修补完善了《史记》中舛误之处,有些历史事件叙事更加清晰。平实简练的文字,虽无《史记》那般兼顾文学性,但仍不失为一部史家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