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心热”》

 潘若军 2023-03-01 发布于山东
病人常述“心热”,指位在心下,乃胃脘灼热。常伴痞满,嘈杂,反酸,甚者热辣感上腾至咽。

胃热,责其和降失司,然否?非也。胃主外,脾主内,脾为胃运行津液。脾病则胃弱,胃气不升,其内容物不降。胃热在外,脾寒于内。临床胃热者,多腹冷。

胃弱则胆强,胆火入胃,土薄无以受纳,则升腾于上,所谓反酸。病人苦于反酸,腹却得有间隙,纳物下降,故仍能食。上升,乃能下降。

由上而知,胃脘灼热,非是邪火,乃人体机能自我调节使然。治以清热降逆,确乎?不当。要在治脾,脾精足,则资胃有常。脾土不弱,胆木无以乘,何以犯胃。

治脾,要在温和。脾土居中稳健,与上下左右相协调,是谓“温和”。胆淤则通胆,肝血不足则养肝,令“木疏土'归于常。心火浮躁于上,收纳之,令“火生土”归于常。气郁则宣肺,令“土金相生”归于常。下窍不通,滋肾以作强,令“土水相克”归于常。

吾于临床:稳健脾土,常遣参术。通胆,常遣竹茹、防风。养肝,常遣乌梅、木瓜。收敛心火,常遣黄芩、栀子。宣肺,常遣紫苏叶。滋肾,常遣地黄。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吾之遣药,性取温和、量取小也。

2022年,春月。潘若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