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的孩子数学预习都是在糊弄,最后还反过来说,预习没有用

 一个大风子 2023-03-01 发布于黑龙江

学习数学,努力与方法哪个重要?都重要,努力决定成绩下限,努力加对的方法,才是决定分数的上限的关键。

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过,学霸们和老师在分享数学学习方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提到一个词:预习。

但非常遗憾的是,有90%的孩子数学预习都是在糊弄。甚至因为自己不会预习,最后反过来说预习没有用。

那么怎样才是数学预习的好方法?有哪些步骤呢?我们听听学位学霸以初中数学为例的分享。(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他说,我给大家讲一讲数学预习的四步黄金法则,你要是能学会这样预习,数学提升不是梦。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数学预习材料。

小学就用你的数学课本就行了。初中可以考虑买一本教辅,像教材帮这种就行。

下方有链接,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相关介绍。

因为小学的知识点确实是比较少,也不会很深入。我说句难听的,很多的知识课本都没有完全系统化。你在预习的时候如果介入的过于深了,其实反而会把你自己给绕晕。又或者是觉得学校讲的太简单了,反而不利于学习。

但是到了初中,课本上的探究板块明显变多了,知识点也变得复杂了。你这个时候,拿教辅去预习,可能会更加适应考试,对知识点梳理会更清晰。

第二步,开始去读你的预习材料

你是大声朗读也行,默读也行。怎么读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手上必须拿好一支笔,用于圈圈画画。这个预习步骤将对你的考试大有好处。

其实数学题无非分为两种,一种叫简单题,一种叫难题。对简单题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不要粗心。我让你在预习的时候去圈书上的名词(概念、定义),其实就是在锻炼你考试的时候,不要跳着去看条件,也就是养成把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圈下来的习惯。

这种习惯是要在数学预习里就开始练的,尤其是数学课本里面一些加黑标粗的名词。比如说像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课本就给你标出了质数、合数这样的数学概念。你在预习的时候呢,要学会圈画。从课本的提示出发,慢慢去锻炼找到一句话当中关键词的能力。而对于难题来说,往往就是题目当中出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还有条件。

图片

有些数学题,和语文题一样,有大段的文字描述,不少同学看到头就痛,自己就退缩了三分。纷繁复杂的文字让孩子找不到突破口了,长此以往,就做不来难题。孩子就会觉得数学越来越难,越来越难了。

想要克服这个问题,靠的仍然是预习时的圈圈画画。当你把书本或者教辅书上的重点词语圈出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去举例子,就是把你这些圈出来的抽象词语具象化。学会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这锻炼的就是分析条件、分析词语的能力。从正面表达中,把题目条件换个说法,或许你的思路就清晰许多。

比方说A乘B乘C不等于0。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换句话说,人家已经明确告诉我们,A、B、C这三个数中没有0。考试的时候,你再碰到那些超长的题目,你就也能逐渐化繁为简,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含义。

第三步,要把书本上的公式进行推导

说到公式的推导,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甚至整个理科想要拔尖,学习过程中,最好都要养成这个习惯,掌握这个能力。

但这点我发现,真的超多人不重视的。而且在网上也有人觉得不屑,说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说,有你推导的时间,我题都做了好几道了。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学霸们大多是会去用已学知识去推导公式。

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个就完全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推导。但有太多同学,只是在背它的结论。当然在没有其他人提示的情况下,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去尝试着将这两个根,去相加,以及相乘,看看结果是什么?原来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韦达定理。

图片

我跟你说,已经有很多名校,在自己的试卷里加上这类题目了。比如说证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又比如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95%的孩子看到这样题目都傻眼了。因为他们从来都只是把这个结论背下来了。却不曾思考过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它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尤其是高年级,因为年级越高公式越多,你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在那里拿着数学书背公式。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9的整除判断,大家都知道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求和,如果得到的和是9的倍数,说明这个数能被9整除。但它是怎么来的?估计知道或了解的同学就比较少了。而且很多同学以为一个数的整除判断公式只有一个。其实不然,每个数的整除判断都有无数种方法,平常我们用得最多的,只不过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而已。包括4的整除看末两位,8的整除看末三位,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背这个结论,却只有很少的人想过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非常奇怪,因为数学从来不是靠死记硬背学的。死记硬背也学不好数学。数学公式一定要推导,而且在推导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它会调动你的前置知识。尤其是像几何,比如前面提到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它的推导就要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样一个前置知识。你通过这种推导过程,其实可以推导出来。

你之前学的东西是不是已经忘了?如果忘了,你就要回去复习,知道吗?这就叫通过预习找复习的地方。

图片

最后一步,就是去做预习材料上的例题。

注意我说的,你要做的是例题,而不是去做习题。习题是留给课后巩固的,你预习就全做了,那你巩固的时候做啥呢?是吧?

例题是最好的帮助你理解数学知识,怎么运用的材料。很多人不重视例题,喜欢钻研什么难题。但其实难题,也是由例题拓展来的。例题是母题,考试题,模拟题是子题(相关变型题),你如果不好好探究例题,归纳例题的解题方法,那你做其他题,我估计你就是靠运气了。

例题是编写书籍或者教辅的人的智慧结晶,你把母本学会了,数学就有的放矢了。

我想有人要问了,说我在预习的时候,写不来例题怎么办呢?因为你是预习,有不会的很正常。你做个标记,第二天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个部分就可以了。这就是预习的意义,帮助你找到上课的重点,提升你的听课效率。

这就是数学预习的黄金四步法则,先找好材料。然后去圈画,不要忘记推导公式,最后做一下例题。

随便糊弄一下预习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的预习方法,也不知道它的效果有多好。看懂这个道理的人自然就懂,记得去执行,我等着你数学提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