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先锋我的梦【征文】

 冬歌文苑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我的先锋我的梦

我的家乡先锋村在湖北省仙桃市,现在的声誉比较显赫,有着“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响亮名片。近年来,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取经者纷至沓来。
走进先锋村,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纵贯全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道旁的花草树木绽红吐绿,清粼粼的双阳河水穿村而过,内容丰富的文化墙透着文明新气息,游园、亭台、长廊、老年幸福食堂、老年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漫步先锋,在村北头,既可在张难先纪念馆学习革命先辈可歌可赞的伟大人格和清廉品质,又可在首义游园领略仁人志士叱咤风云的斗争精神和不朽风采,还可在农事体验区开展果蔬采摘和除草种花。在村中段,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早市”的火爆场景,悠然自在地游览黄鳝文化展示馆、渔民驿站、渔鱼户外体验园和共同缔造展示馆。继续南行,还能饶有兴致地欣赏同心菜园和研学基地。独特的人文印迹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让人随处可见美丽村庄的大气象,可感和谐文明的新风尚,可闻甜蜜欢笑的爽朗声。
先锋村原名曾叫接阳、双阳、双河、双碾子,位于江汉平原仙桃市西南的越舟湖边,紧邻越舟湖古遗址,是沧浪之水流经的地方,据传屈原流放时曾到过此处,与渔夫问答,唱出了一首《沧浪歌》。这里是民主革命先驱张难先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仙桃市重点革命老区村。应该说,我的家乡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都是老沔阳有名的“水袋子”“穷窝子”,家乡真的是穷得叮当响。小学四、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我们写《可爱的家乡》,我感觉家乡显不出半点可爱,无法下笔成文。记得自我六十年代出生以来,我家长期为柴米油盐发愁,住的是低矮破漏的小瓦房,因兄弟姊妹多,父母常年累月出满勤拿满工,仍年年超支,没有一分钱的进账,几兄弟的衣服经常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摞补丁,连我们背的书包都是母亲用边角布料拼接缝制的,家里的煤油灯只有我们做作业时才点亮。少年的辛酸岂止这些?
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拂,家乡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释放,我家和大多数农户一样,日子好了起来,盖起了新平房。我常常在课余和假期下地帮父母干农活,但通往田间的道路总让我望而生畏,因为村里的泥巴路晴天一把刀,雨天乱糟糟,特别是介于沟渠和农田之间的主干道既狭窄又挺脚,且因农机抽水灌溉导致道路多处挖断,农户收割水稻的板车经过这样的地段,时有翻车的事情发生。那时我就想,如果我将来到村里当书记,首先就把道路修好,至少实现通往田间的主干道全部硬化,不让群众下田出行困难。
高中尚未毕业,我利用暑期随兄长来到仙桃城区工地做零工。看着宽阔的柏油马路,整洁的街道,矗立的高楼,还有那大礼堂、电影院、百货大厦,联想到老家的落后面貌,我的眼泪慢慢盈满眼眶。家乡要实现城市这样的住房和交通条件,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于是,我暗自发誓,一定要跳出农门,闯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当晚我做了一个梦:我们村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整齐划一的新楼房,门口道路全是柏油路,前面一溜坡地桃红柳绿,坡下河水清悠,河对面的农田里遍地是黄澄澄的油菜花,一群燕子在房前飞来飞去,好一派乡村田园的春色美景。我从梦中笑着醒来,从此把这个梦深深地刻进了脑海。
一个人要有梦想,一个组织更应有目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单纯种植粮棉越来越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大受影响,撂地抛荒现象凸显,当时村集体负债28万元,整个村的处境相当艰难。穷则思变,危见担当。当时的先锋村党支部决定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带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1998年,时任先锋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启和村主任一起到外地学习考察,发现洪湖市秦口村大部分农户埋网养鳝长达六年,已形成规模。他心头一阵激灵:“人家能坚持这么多年,说明养鳝有搞头!”于是,他回来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开展黄鳝养殖试验,大胆推出优惠政策:一是养鳝的网片由集体购买直接给农户使用,二是养鳝占用的土地不收上缴和提留,三是村组免费管理水源并免收水费。陈江启等村干部带头,每名村干部带动一到两户村民养鳝。当年,全村挂了500口网箱,到年底,村民们有的保本,有的亏损,极少数赚钱,有人干脆把网子一卷声称“不搞了”。
干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群众的思想转不过弯来,怎么办?1999年春节,一支皮影队在先锋村演出,恰巧一位艺人是洪湖秦口村的,其丈夫王泽龙养鳝三年,每年都稳赚一万五千多元。陈江启得知后,连忙请这位艺人来座谈,群众总算对养鳝稍有信心。为巩固“思想工作”成果,陈江启又匆匆赶到洪湖秦口,说服王泽龙并聘请他担任先锋村养鳝技术顾问。这样一来,群众胆大了,网箱养鳝规模也上来了,一百户搞了1520口。村里为此专门兴建了小型黄鳝交易市场。
紧接着,陈江启又选派村小老师彭长兵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进修,专习养鳝技术。彭长兵回村后定期举办技术讲座,和王泽龙一同指导村民养鳝。这一年,绝大部分村民赚了钱,户平纯收入三千元。至此,群众对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
正当群众为丰收欢喜时,陈江启却在冷静思考如何科学发展。经过多方技术咨询和专家论证,他决定进行养鳝模式改革,动员村民改“土埋网”为“坑塘吊网”。2000年春天,先锋村轰轰烈烈的养鳝模式改革开始了,这一年“坑塘吊网”4700口,鳝鱼完全不接触泥土。当年,村民们无一亏损,养鳝效益大增,群众的积极性高涨。一时家家养鳝、户户赚钱在先锋村风行。自此,先锋村拉开了仙桃市乃至湖北省黄鳝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
但是,好事多磨。眼见养鳝能挣钱,村民们纷纷加入养鳝行列。由于鳝鱼育种环节出现问题,大面积死苗,导致许多养殖户亏本。仙桃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动邀请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村做技术指导,解决了种苗繁育的问题。从2018年起,养殖户开始理性发展、良性发展,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赚钱。全村黄鳝养殖面积达4500多亩,并从外村租赁水面3000亩,年产鳝鱼过万吨。
在先锋黄鳝交易市场,来自全国的30多个商贩住在村里“买 资江汉、卖全国”,最高峰一天向全国发售黄鳝40万斤,年交易额6亿元。这个市场成了全国黄鳝价格的风向标,这里的交易额、发售量,直接影响华东乃至全国市场黄鳝价格。一条黄鳝游出湖北,游向全国,游到了国外。村民的荷包鼓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稳步增加,2022年,村民人平纯收入6万元,村集体增收280万元。昔日的“水袋子”变成了今天的“钱袋子”。
村集体有了资金,好多想办的事情都可以办了。首先,拉开村级道路骨架,对村级主干道和四纵两横田网道路全部硬化,村民可以直接开车到鱼池;其次,把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天然气全部接入农户,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第三,实行全体村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先缴后返”,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第四,对老弱病贫对象给予关心照顾,建立了老年幸福食堂和老年活动室,每年组织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对大病住院对象给予适当经济补贴,给贫困户定期送去资金和生活所需物,对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给予奖励,为贫困学子提供资助;第五,给予农户资金补贴,对全村房屋立面进行统一改造;第六,对全村所有道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沟渠全面清障除杂和疏浚,使树成行、林成网、沟清澈。这些变化都是在张沟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由村党总支统筹规划,按轻重缓急逐步开展的。所以,先锋村天天在变,月月在变,年年在变,越变越好,越变越美。
黄鳝产业不是天上掉不来的,是一代代养鳝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创造更高质量的幸福生活,还得靠“共同缔造”。先锋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起步较早,工作推动之初,只是几个村干部吃苦受累,普通党员和群众大都认为与己无关,袖手旁观。针对这种状况,村党总支认为,村庄治理,必须充分发动全体党员和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实现全面共享,要让全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让整个村庄面子里子都光鲜亮丽。于是,村党总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成立了五个党小组、十六个网格、十六个堡垒户、七十二名党员中心户,建立起“村党组织+村湾党小组+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党员包联群众,群众人人进村级各种组织,村里事事有商议,件件都公开的工作机制,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得到发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方向。村里引进尾水处理项目需要一片较大水域,村组干部入户摸底时,村原主任、二组党员张大治主动站出来,答应把自家的八亩鱼池无偿让出来。村里对第八组沟渠进行改造升级过程中,需要填埋部分鱼池,村民印书玉的鱼池里还养着不少鳝鱼。五组党员彭长兵多次与印书玉和村干部一起商议对策,最终协调其他养殖户按成本整体收购网箱,村里再给予适量补偿。随后,彭长兵帮着干池、起鱼,顺利完成了河道加宽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村里准备在六组建设研学基地,六组党员刘木林坚决支持,主动提出不要任何补偿,仅用一天时间,自己动手把屋后的50棵果树移走,确保了研学基地顺利开工。像这样的先进典型事例在先锋村还有很多,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成了无声的榜样。
党员的党性觉悟提升了,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也一刻不放松。村党总支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利用张难先坚定信仰、追求真理、矢志革命、忠诚为民的先进事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善美文化为主题,开展“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以评选“敬老好儿女”“文明家庭”“洁美庭院”“最美群众代表”为抓手,大力弘扬道德和文明新风。从前,村里要拆一个乱厕所、旧棚子,村干部的嘴皮都要磨破,有些村民以高额补偿为条件,不满足要求不让拆。现在,我每次回到先锋,总能听到好多村民积极支持配合村里工作的感人故事。比如,村里决定拓宽双阳河,涉及到四组原有几户的鱼池要被破坏、受损失,在群众“板凳会”上,养殖户林德高说:“这个鱼池没有了还可以有其它的,但沟只有一条,沟渠修好了,对我自己、对全村的黄鳝养殖产业大有好处,我可以把我的鱼池拿出来。”还有九组需要拆除村民房前的旱厕和车库,才能保证双阳河道整体宽度上下基本一致。在九组群众湾组会上,村民肖方元带头说:“只要大家都没意见,我第一个拆除,不提任何条件。”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一条底宽二十米、面宽三十米的河道很快形成。东环路需要拓宽产业通道,疏挖排灌沟渠,建设抗旱储备水源地,八组村民余继方等村民主动让出了部分鱼塘。村里停车位不足,村民熊继超、程小桃等人主动让出空台,给村里修建停车位。村民刘戊银免费承包了家门口一处停车位的日常保洁,并承诺:“保证我家里有多干净,停车位就有多干净!”
“每一天迎接崭新的太阳,张难先的故里传承着担当,先锋人永远做先锋,拥抱辉煌”,这首《先锋之歌》道出了先锋村人敢当头羊、勇做先锋的气魄和担当。先锋村在全省率先成立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全国率先开展规模化黄鳝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率先开展黄鳝精深加工,建立了全国首家黄鳝云交易平台,形成了集遗传育种、生态养殖、病害防治、饲料研发、精深加工、餐饮休闲为一体的黄鳝全产业链。黄鳝因此成为仙桃市的第一富民产业,全市三十公里的黄鳝产业示范带目前已初具规模。
先锋村因坚持实施“自治强村、法治安村、智治兴村、德治润村”的治理思路,形成了村湾共建人居环境、借力共建研学基地、合力共建停车场、全线共建特色产业、加快共建文旅产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产业发展成果共享、公共服务质效共享、金融服务共享、技术服务共享、民生服务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共享、发展成果区域共享。近两年,村党组织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一人当选仙桃市党代表,三人分别被评为“仙桃工匠”“仙桃楷模”“仙桃好人”,一人获得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陈江启劳模工作室获评“湖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张难先纪念馆被确认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并入选湖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今日的先锋村,早已实现并超越了我四十年前的梦想。这正是:
敢为人先深水趟,势不可挡显锋芒。
向鳝向上圆富梦,尽善尽美胜天堂。
田园美景醉春光,难先故里好徜徉。
水笑人欢业兴旺,养鳝首村美名扬。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张泽新,男,笔名:哲夫,湖北省仙桃市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七部著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