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说医学史113:光学疗法之父——芬森(中)

 Xiac2cmv1bxedf 2023-03-02 发布于江苏

邮说医学史113:

光学疗法之父——芬森(中)

05 意外相遇

阳光普照的时候,芬森总是长时间待在阳光下,惬意地享受舒适与温暖。因为阳光,风儿也不再尖利与肃杀,变得软软的,充满了温情。芬森喜欢阳光下的这种感觉。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户外舒适地晒着太阳,看鸟儿驮着阳光在空中欢快地飞来飞去。无意中,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只小猫咪也躺在地上晒太阳。当时天还不算太冷,而小猫咪却像芬森一样长时间睡在太阳光下不肯离去。

芬森沐浴着和煦的暖阳,眼睛望着不远处的小猫咪,但见阳光在它的身上舞蹈着。看着看着,他心中想道:“看这只小懒猫,和我一样躲在阳光下不肯离开呢。”他一边笑着一边童心大发地走向他的“同伴”,想要和它打个招呼,“嗨,你好啊!”

可是就在走近小猫咪的一刹那,他的心突然收紧了。他看着小猫咪蜷缩的身体,竟然莫名地感受到了一份惺惺相惜的苦痛。他向前一步,仔细观察这只小猫咪,果然发现它的身上有一个伤口,而且已经化脓了。

“哦,原来这是一只和我一样不幸的病猫,”芬森长叹一口气,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慨,“但愿太阳光能够令它感到舒适,并使它的伤口能够早日愈合。”

这时候,泡在暖阳中的小猫咪抬起了头,它的眼睛与芬森的眼睛在刹那间相遇了,四目相望,却不知各自的心中在想些什么。阳光下,小猫咪的瞳仁化作了一条蓝色的细线,芬森竭力想透过这条细线,走进小猫咪的瞳仁深处,去分担它的苦痛。

这一次与小猫咪的意外相遇,进一步激发了他寻找日光治疗作用的信心。

“动物们会主动去寻求阳光,阳光对动物的身体一定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缠身的我,也常常觉得阳光对自己的健康大有裨益。为此,我应该努力去探究阳光到底能带给人类多大益处,以此去造福他人。”他自言自语道。

后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从自身的感受中获知,阳光对人的身体有着非常大的治疗作用。尽管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通过观察动物身体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康复这个事实,我越来越相信这个结论:阳光对有机体有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帮助。”

古巴(2007):阳光下的小猫咪

06 光疗试验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挥霍着过是一天,珍惜着过也是一天,区别只在于挥霍着过什么也没能留下,珍惜着过却能在时间的缝隙里收获果实。经历着病痛折磨的芬森尤其懂得珍惜,他强撑起重病中的身体,将一个个日日夜夜都花在了对光线治疗作用的研究上。

在进行了一系列最初的研究后,芬森对光线有了更多的了解。若以波长为标准,可以粗略地将光线分成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生物效应。紫外线的波长很短,穿透能力强,容易损害皮肤组织,当时被称为“化学性光线”。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能够产生明显的热效应,当时被称为“热光线”。

为了进一步找到阳光对人体作用的确切答案,让光疗法更多地造福于人类,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光线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上,开始进行光疗临床试验。他阅读了大量文献,发现早在1877年英国科学家唐斯和布伦特就已经对阳光在医疗方面的作用做过研究。

当时这两位科学家一致认为,通过阳光照射确实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或者其他成分对细菌有杀灭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两位科学家最终都没能具体指出到底是阳光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作用,也没能弄清楚光照究竟对哪些细菌有比较明显的杀灭作用。因此,虽然他们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结果,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这些浅尝辄止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医学界太大的重视。

为了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光疗研究,芬森毅然辞去母校舒适、高薪的工作,将所有时间都用来研究光学疗法。在研究过程中,他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光谱中不同性质光线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不同,它们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只要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一定可以从中寻找到对人体有益的光学治疗方法。

研究中,芬森用聚集的阳光照射组织,仔细观察效果。他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太阳光对组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但光线太强则可损伤组织。结合自己医学院学习时对天花的了解,他以惊人的科学直觉感悟到,阳光可能就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天花的手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他发现痊愈的天花患者只在裸露于外的手面部留下疤痕,而身体其他被衣服遮挡的部位虽然也出皮疹,却极少留下疤痕。很显然,手面部的疤痕一定与受到太阳的光照有关。

于是,芬森开始了一系列的滤光试验。他从不同波长的光线入手,从中寻找能够对疾病产生作用的光线。他首先分析了阳光照射对天花病人的作用,发现自然光谱中被称为化学性光线的高折射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能使天花患者发烧,皮肤起水泡,轻的病损处结痂脱落留下难看的麻点,重的还会丧命。

他研究低折射的红光和红外线后发现,这些属于热折射的光线其化学性影响极小,不但能加快天花痊愈,还能预防正常光照所引起的并发症,减轻天花的不良后果。为此,他专门制作了“红光灯”来治疗天花病人的皮肤损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于是,他建议天花患者不要接受含有紫外线的太阳光照,而应住在只有红光的环境里。他推荐了一个“红房子疗法”,即将病室的窗子挂上红窗帘,让红外线进入,挡住紫外线。对于芬森的建议人们将信将疑,而几位丹麦医生通过实践发现,按照芬森的方法去做,一些天花患者真的没有留下瘢痕或疤痕很轻。

法罗群岛(1983):芬森及其光疗研究滤光设备

07 天生使命

1893年,芬森发表了有关红光治疗天花的论文,被一些医生用于临床后,许多病人从中受益,光线疗法的序幕就此被拉开。而此时,芬森自己的病情却日益严重,心脏与肝脏都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下肢也浮肿得厉害,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研究工作赴冰岛渔村休养。

置身于金色的海岸线上,一览大海的千种风情与万般神韵,听大海歌吟,看鸥鸟飞翔,时间慢下来了,身体得到了休息,可成千上百万个因为“光疗”而格外活跃的脑细胞却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一来到渔村,他就发现由于渔民的手脚终日浸泡在海水和鱼堆里,不少人都染上了寻常狼疮(皮肤结核)而痛苦不堪,特征损害为许多苹果酱色结节和斑块,不规则扩展形成瘢痕,破坏组织,病程持续多年。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带着天生的使命而来的。作为一个医学科学家,芬森对于疾病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是同情和感同身受,更是一份救人于疾苦的决心和智慧。渔民的病痛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再也无心休养,而是抱着病弱的身体,在轮椅上开启了新一轮研究。

研究中,他发现和治疗天花不同,顽固性寻常狼疮必须要用刺激性更强的光线去照射,要杀死细菌,并且能够损害被感染的皮肤组织,只有这样的光线才能彻底去除病灶,治好病人。

于是,他大胆使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治疗普通寻常狼疮,通过强阳光的照射,发现疗效不错。接着,他又积极尝试直接用紫外线照射顽固性寻常狼疮患者的受损皮肤。在此之前,已经有科学家开创先河利用紫外线治疗顽固性寻常狼疮患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然而芬森认为,这在方向的把握上是正确的,只是过去使用的紫外线的强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没有得到期待的效果。

为了得到可靠的光源,他又刻苦钻研了物理学和化学,亲自动手设计治疗装置。为了防止强光照射时红外线将皮肤灼伤,他使用蓝色的硫酸铜氨溶液或甲基蓝溶液作为滤镜,成功地过滤掉红外线。经过无数夜以继日的辛劳后,他终于发明了一种能够产生高强度紫外线的大型强力弧光灯——芬森灯,并在细菌培养中证实这种聚焦的紫外线确有杀菌能力。

通过进一步研究,芬森又发现血液成为阻挡紫外线的又一道屏障,因为在缺血的情况下,紫外线穿透皮肤组织似乎来得更容易一些。于是,芬森设计了一个“压皮镜”,将缠有弹力带的玻璃压在患者的病肤上,这样就可以使局部皮肤缺血,同时还发挥了定位作用。

1895年11月,芬森拖着虚弱不堪的躯体,正式在寻常狼疮患者身上进行光疗试验。他以阳光为光源(没有阳光的话就用电弧灯代替),通过一定的透镜组合将光线分离,并过滤掉可能导致烧伤的热光线,最后将光束集中于寻常狼疮部位。患者每天接受1—2小时的紫外线光照疗法。很快,他们的受照部位开始发红,几天后开始发炎(这是光线损害了皮损部位的表现),在继续进行光疗照射的过程中,病变发炎部位结起了痂块,在脱痂后皮肤趋于正常。

芬森用这种方式治疗的59名患者中,有58名患者的症状都出现了明显缓解,最后有一半的患者痊愈。就这样,从来没有人能够治疗好的寻常狼疮被芬森利用阳光治愈了。

丹麦首日封(1960):芬森诞生100周年,左侧封图为接受光学治疗的

患者

作者: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