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氏道德经·道术卷·16初节17中节18上节

 青云流水卢 2023-03-02 发布于广西

第六卷道术卷

姬氏道德经·道术卷·初节

(段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显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也,则无不治矣!故大道废,则有仁义;智识出,则有大伪;六亲不和,则有孝慈;邦家昏乱,则有贞臣。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疑,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姬英明 译文
不推崇聪明异能之人,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看重稀世之物,使民众不去做强盗;不炫耀那些能诱发民众贪欲的事物,使民众的心性思想不被惑乱。因此,有道的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要做的是净化民众的心性思欲,让民众都填饱肚子,弱化民众的智诈计谋,增强民众的体魄。要经常引导民众杜绝智诈计谋和贪欲心思,使那些自以为有智谋的人不敢有妄为的心思;有作为是要以不妄为的原则去为民众着想,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了!所以,天下的大道公德被废弃了,才会出现提倡仁爱的正义之士;智诈巧利出现了,才会产生出极度虚伪的奸诈之人;家庭中的亲人不和睦,才能显示出慈爱和孝顺之人;国家陷入混乱,才能显示出忠贞之臣。杜绝智诈,抛弃诡辩,对于民众而言就好像得到了百倍的好处;杜绝虚伪,抛弃猜疑,民众自然就会恢复慈爱和孝顺的天性。杜绝巧取,抛弃暴利,民众的贪盗贼祸之心也就没有了。以上所说的智辩、伪疑、巧利这三言,不足以说出天下的弊害。要想使民众在思想精神上有所归附依靠,就要让民众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欲贪念的意识,抛弃学习智诈巧利的心思,这样才能使其终身免于忧患的困扰。

(段二)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车舟,而无所乘之;虽有甲兵,而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使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缺】

(段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胜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姬英明 译文
身为大国,就要像居于下流的江洋渊海那样,处于天下最雌柔的位置,作为天下百川交汇的地方。雌柔常常以清净守定而战胜雄强,作为战胜者,更应该容让谦下。(因此)作为大国要对小国谦下容让,就容易取得小国的信赖;作为小国要对大国谦下容让,就容易与大国和平共处。所以说,要么是大国对小国谦下容让而取得小国的信任,要么是小国对大国谦下容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地想统治小国,小国也不要过分地希望侍奉大国。这样大国和小国都得到了各自所欲求的,作为大国更应该注重谦下容让。

《姬氏道德经》道术卷(中节)及解读

(段一)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以无私,及其有私也,不足以取天下。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故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嘘、或强、或挫、或载、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姬英明 译文
爱好学习追求知识的人,知识在一天天地增加;领悟道之妙要的人,认知上的程度却在一天天地减少。减少而又减少,以至于达到不妄为的境界,如果能达到无妄无欲无我,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了。要想取得天下,就要永远无私欲,如果想要以取天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那就不配来取得天下。要想取得天下,却用强硬的办法去妄为,我看他不会达到目的。统治天下的这个神圣权利是民众赋予的,不可以随意妄为。随意妄为会败亡天下,强硬地把持更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从不妄为,也就没有所谓的失败;无所把持,也就没有所谓的失去。世人的秉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性格宜前行带领、有的性格宜后行跟随、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稳重、有的性格刚强、有的性格懦弱、有的性格有担当,有的性格太懒散,所以有道的统治者要引导并克服那些极端的、狂妄的、奢靡之人的性格弱点。

(段二)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若民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常畏死,则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常且必畏死,则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zhuó)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也。

姬英明译文:

当民众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就是更可怕的危害将要到来了!统治者不要逼迫民众使其不得安宁,不要阻塞民众的谋生之道;如果统治者不用权威逼迫压榨民众,民众也就不会厌弃统治者。因此有道的统治者不但有自知自明之慧,而且还有不自我表现之贵;不但有修身自爱之心,而且还有不自显自贵之意,所以统治者要懂得舍去后者的自见自贵,追求前者的自知自爱。如果民众都已不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杀戮和死亡来威胁他们呢?如果民众都畏惧死亡的话,对于那些为非作歹之人,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看谁还敢再为非作歹。如果民众一直怀有畏惧死亡之心,那自然会有专管司杀之职的天道去杀。如果统治者要代替专管生杀之道的天道而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凿刻,很少有人不会伤自己的手指的。

(段三)民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译文缺)

《姬氏道德经》道术卷(上节)及解读

(段一)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矢虎,入军不被甲兵;兕(sì)无所枘(古音同“入”)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姬英明 译文
人出生为生,入土为死;长寿之人约占十分之三,夭折之人约占十分之三,本来有些人还可以活得更长久,而自找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求生享乐的欲望过于胜盛了。听说善于保养性命的人,在山丘密林之中行走,也不会遇到恶毒的暗器和凶恶的猛虎,进入战争之地,也不会受到刀兵的伤害;犀牛对其用不上它的角,猛虎对其用不上它的爪,甲兵对其用不上它的利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利害关系上没有致命的弱点啊!

(段二)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勿或恶之,故有欲者毋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则不可以德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姬英明 译文
(兵权)兵器是不详的东西!世人都很厌恶它,所以一定不要让有妄欲的人占据它。君子行为处事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以右边为贵。所以说(兵权)兵器这类东西,不是正人君子所最器重的东西,(兵权)兵器这类东西都是不详之器物,是到万不得已之时才被迫使用的。使用时以淡然处之为上策,胜利了也不能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那就是以杀人为乐。凡是以杀人为乐的人,就不可能有仁德的志向来治理天下。喜庆之事要以左边为上位,凶丧之事以右边为上位。所以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意思是要以丧礼仪式的形式来对待用兵打仗。战争之中杀人过多,要以悲悯哀痛之心去对待;战争胜利了,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

(段三)

古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姬英明 译文

古时用兵有道之人曾有戒言说:“我不敢主动进攻,而是不得已应战;不敢进攻寸步,宁可后退一尺”。在争战行军时是要有所谓的阵势,但看上去好像没有阵势一样,进攻时要让对方看不清你所谓的阵法招式,进招时要让对方摸不清你的兵力分配,这样才是真正的无敌之术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乎会葬送以上我所说的布阵、进攻、进招这三宝!因此,当两军实力相当时,因受到侵害而悲痛的一方一定会获得胜利。

(段四)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法,是谓配天之法,古之极也。

姬英明 译文

善于带兵的官长,是不自逞勇武的;善于打仗的将领,是不易被激怒的;善于战胜敌人的将帅,是不与敌人正面斗争的;善于用人的统帅,是对将士容让谦下的。这就是不与人争功的德性,这就是善于用他人之力的法术,这就是符合自然天道的法则,这就是古时有德的统治者用人的最高法则。

(段五)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姬英明 译文
想要兼并它,必须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先推强它;想要废除它,必须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这就是微妙而又明通的谋略。使用这样的谋略,柔弱就能够战胜强大。就像大鱼的生存离不开深渊一样,国家重要的战略战术及先进武器,是不可以轻易地展示、示威于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