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多重残障青年社会融入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伍泳斌

    单位 | 江门市新会区向日葵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案主小美(化名),智力与肢体多重残障人士,20岁,于三年前进入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能够应答简单问题,会简单算术及书写,具备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手部肢体出现痉挛反噬,难以舒展。

案主在中小学融合教育阶段因为成绩挂科而被同学排挤孤立,并且在意自己手部障碍被暴露出来,逐渐地案主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学习交流。

案主因为手部肢体的障碍变得异常敏感,难以正视自己,社交的退缩及挫折,环境的隔离让案主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摆在案主面前的是多重障碍,自身的缺陷引起的社交焦虑,加上缺乏社交技巧,案主在面对公众的人际交往较为困难,沉默、回避、冒汗、心跳加速,甚至严重时出现身体抖动等焦虑恐惧情况,案主无法在公众场合保持正常交流,进一步制约案主的社会适应功能发展,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

社会的标签与误解,甚至阻碍其社会融入以及迈向就业之路,突破社交障碍是案主融入社会提升社会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跟陌生的人谈话我会紧张冒汗说不出话,愣在那里好害怕,更不会主动交谈。”案主的社恐是她和家人的一大心结,她想尝试克服并与不同的人沟通,但却会因焦虑而退缩。

系统脱敏 果敢尝试 突破自己

案主自从加入康园中心这个大家庭后发生正向改变,社工与残障学员们为其提供支持包容环境,创造机会鼓励进行交流表达,案主通过社工的引导以及在友好互助的学员带动下逐渐展露笑容,逐渐恢复社交的信心,与旁边的小伙伴开始侃侃而谈。

虽然案主在康园找回了交流的信心,但是案主在面对公众场合及陌生人时所呈现的焦虑与恐惧,却一直困扰着案主及其家人,在智力与肢体障碍面前,家长担心社交焦虑的问题成为案主适应融入社会的又一块绊脚石。

社工针对案主对于引起焦虑刺激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分层级强弱进行排序,找出案主从焦虑恐惧最重的情境排到最轻微的情境,确定案主产生焦虑紧张的事件与程度。从最底层脱敏开始,循序渐进去减缓高层的敏感反应。

案主的社交焦虑异常刺激部分源于手部及智力障碍和以往的习得的经验。对于社交焦虑的背后可能存在案主不懂得如何社交表达,或者曾经遭受过挫折,被同学排斥加上手部的障碍影响产生的自卑心理而造成。

社工通过面谈评估了解产生焦虑紧张的事件与程度如下:

社工在确定案主的焦虑程度阶层后,协助案主学习放松技巧并指导其加以练习,以身心松弛的反应来代替焦虑的反应,放松自己去抵御逐层的外在的刺激。

社工通过园艺香草疗法的辅助支持案主进行放松,协助案主逐层面对事件情境,从想象到实际社区活动的真实场合,尝试直面自己,在参与摊位义卖时主动去招呼居民,逐步减轻案主的焦虑症状,得以身心放松以缓解心理障碍,协助案主从“想到就害怕紧张”到“想到不再害怕焦虑”。

打开关卡 勇于挑战自我

摆在案主的第二道难关是缺乏面对公众的交流自信,即使面对他人可以逐步放松面对,但是如何合理表达并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呢,缺乏社交技巧也是造成案主社交裹足不前的原因,这对于智力残障人士也是一项挑战。

社工带领案主通过园艺社交小组学习社交技巧,案主在小组内与组员合作完成园艺活动,在合作的过程中练习、实践学习到的表达技巧,从完成的每一件作品当中收获喜悦及自信,利用植物连接为媒介以增进社会、心理的适应,促进自身参与社会互动,产生不同的感官刺激,提升案主个人的成就感。

发展提升案主的社交能力,案主从由被动到主动表达,从羞于表达到勇于尝试,学会自我介绍、社交分享、社交合作等技巧。案主在小组中通过社工的支持引导与鼓励,其更顺畅交流,更放松去互动,表示之后想要多运用学习到的技巧来帮助自己。

赋予角色 增能发展

案主的焦虑不仅源于自身,也源于环境的接纳支持度。案主由开始的焦虑被动不想参与活动到后来能够主动提出想参与到社区的融合活动,社工带领其在互助的氛围下大胆表现,欣喜看到案主焕发出自信的笑容。

社工持续链接机会让案主参与真实场景练习社交技巧,并巩固练习放松手法减缓焦虑程度。通过小组赋予的信心让案主变得主动,走进社区向居民进行产品介绍,她学习社工示范给她的内容,面带着笑容介绍“各位叔叔阿姨路过,可以看看我们的产品”,虽然声音轻柔而微微颤抖,但是却踏出勇敢的一步,实现其自身对外交流的零的突破,令人欣慰而激动。

案主自我的社交信心的提升通过面对不同场合进行锻炼,不断积累经验,并且发展成为一名“社区友好大使”,为自己代言,社工协助案主从“遇到就紧张”到“遇到不再焦虑紧张”,协助案主从心理上真正脱敏,与公众互动,焕发自信。

个案总结

本案例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考虑服务对象心理需求及生理因素,自身障碍、环境对于案主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可支持系统辅助,结合认知疗法以及园艺治疗,案主介入后的变化:

从过程评估表与结果评估表来看,系统脱敏手法与园艺疗法的结合,案主焦虑程度获得降级50%以上,案主也认可这种缓解焦虑方式可帮助其应用于实际。社交焦虑前后评估值由开始的72分降到48分。

社工看到案主积极尝试使用所学的社交知识技巧,越练越巧,会报以笑容来回应社工的肯定。案主不断果敢训练积累经验,表现得越来越有信心在不同社交场合放松交流。

社工以增能模式结合缓解焦虑的方式协助案主逐步树立信心去社交,去面对实际的公众场合,案主从害怕到主动与陌生居民介绍搭话,在销售摊位介绍产品打破沉默,在实习岗位上大方舒展双手去完成工作任务,收效显著,案主整个人焕发出自信光彩,也对自我的能力学习提升有了更笃定的动力。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弱化了案主存在的“问题”,与家庭成员一起在细节上避免强化案主弱势的地方,放手放胆让案主去尝试去探索,收获自我效能感,克服各种障碍带来的敏感。

社工的循序引导与教育,是对案主的极大肯定和支持,辅导过程中,让案主能够释放内心包袱,缓解焦虑。

在案主感到退缩时,真诚鼓励,支持其再次鼓起勇气踏出去,让案主通过学习重拾信心。社工相信案主虽为残障人士面临多重困难,但是同样都有改变的可能和机会,正面诠释案主过往的负面经验及行为,社工给予信任、接纳、包容和理解,为其创造机会,辅以有效的方法将会帮助案主走出困境,重拾融入社会的信心。

个案反思

社交焦虑障碍在残障人士身上仿佛是隐蔽的问题而未被正视,由此带来的自卑、他人否定、环境排斥加剧了社交的退缩,他们越在意自己的社交能力无法发挥,就越容易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不断加剧的同时加深障碍的程度,进一步阻碍其自身能力的发展,陷入了死胡同里难以自拔。

这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而进行介入服务协助避免影响扩大加深。

系统脱敏法对于认知层面的理解存在相对比较高的要求,运用到智力残障人士身上,虽然存在认知及逻辑理解水平的局限,但在社工因应切合案主的中轻度智力水平进行引导交流,在情景模拟当中多运用描述情境的动态视频或已知的真实社交场景来帮助案主回想以及接触,更多能够从微表情动作的表达去理解案主。

另一方面,系统脱敏手法需密切留意在逐层递增的焦虑情境反应的变化程度,如案主在面对想象高层级的情境时出现相对极端反应(冒汗及心跳加剧)及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需及时从旁协助其缓解放松下来,避免进一步发展下去,随时观察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做出调整。

“激发潜能,圆梦启航”

助残服务项目

该项目获得新会区慈善会资助,是第六届慈善公益创投项目之一,由新会区向日葵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承接运营。

项目以社区康园中心为依托,以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残障人士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进行层级递进的能力建设、公众教育、社会融合主题服务,以技能的输入与培养导师人才输出相结合,发展不同特长的辅助性就业人才,借助公众教育的融合平台,链接各方资源让残障人士展能增值,增加就业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