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天天吃的肉,竟然是致癌物!这份“健康吃肉”指南,请收好~

 常笑健康 2023-03-02 发布于江苏

爱吃肉是人类的本能,但过去物质条件不好,餐桌很少有荤腥,“大鱼大肉”也被看作是富贵的象征。如今生活改善,肉不再成了稀罕物。我们的想法也需要纠正一下:肉吃得太多,可不是好事情!

我们到底吃了多少的肉呢?

在北京发布的《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所建议的人均27.4公斤/年一倍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中国消费的肉类占全球总量的28%,人均年禽畜肉消费量达62千克,是世界平均消费量的2倍。[1]

所谓“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就冒出一股烟......”,纯粹是外国人的双标言论。吃肉超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坏处,还是健康问题。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调查饮食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追踪随访了47万成人,通过健康记录计算了平均11.4年的随访期内新发癌症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经常吃肉的人和少吃肉的人相比,不光更容易患上缺血性心脏病、肺炎、结肠息肉和糖尿病等疾病,患任何类型癌症的风险都要高2%!

肉吃得多,癌症偷偷找上门!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国人传统饮食习惯,红肉吃得多,白肉吃得少。红肉是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类,哺乳动物全是红肉。相对的,白肉就是指鸡鸭鹅鱼之类的动物。

猪肉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大家最常食用的肉类,是典型的红肉。而红肉被世卫列为2A级致癌物,意思是“对人很可能存在致癌性”。也有多方机构进行研究,证实了大量摄入红肉会对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这样的饮食模式,更增加了癌症风险。中国是癌症高发国,结合吃肉超标的事实,没准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

结直肠癌

80%的结直肠癌都和后天环境因素相关。科学研究标明,每天增加红肉或总肉的摄入量100g,会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12%~17%。[2]

肠道菌群作为“微生物器官”,从多方面影响人体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会左右结直肠癌变进程。而大量消费肉类的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诱发结直肠癌。因此,补充益生菌来平衡肠道菌群,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乳腺癌

一篇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论文表示,在成年早期,较高的红肉摄入或为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用豆类、禽类、坚果和鱼类的联合饮食替代红肉或可降低乳腺癌风险。[3]

乳腺癌低发的国家妇女每天吃鱼类海产品(白肉)较多,鱼类中不仅富含抑制癌细胞增长的ω-3脂肪酸,还包括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些都有利于降低乳腺癌发生。而红肉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会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前列腺癌

熟肉或过熟肉的摄入使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了1.26倍、患重疾的风险增加1.97倍。

高温烹饪的肉类,特别是油炸和烧烤,特别长时间作用会导致氨基酸和肌酸反应形成各种各样的杂环胺。杂环胺进入人体后 ,残留物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后产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引发前列腺癌。[4]

胃癌

腌制肉类别有风味,但是为了健康,最好不要碰。在腌制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增加胃癌发病率。[5]

除此以外,腌制肉类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高盐食品会损伤胃黏膜,刺激癌变,也更容易感染胃癌的高危因素——幽门螺杆菌。

多吃白肉

01


红肉致癌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大量、长期的摄入。红肉中有丰富且易吸收的血红蛋白铁,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120g到200g的动物性食物。建议每天少量吃点精瘦的红肉,以白肉为主,禽类要去皮。尤其推荐多吃鱼类,遵循没有腿的>两条腿>四条腿的原则,鱼类是所有肉类中最健康的。

多吃菜

02


肉多菜少,身体里缺少膳食纤维,肠道容易罢工,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堆积在肠道内,既没法消化,又没法排泄,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便秘、食欲不振等问题。

因此,需要摄入大量果蔬来保证肠道正常工作。如果难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量膳食纤维,也可以通过补充剂,给肠道“加加油”。

烹饪清淡

03


油炸、烧烤、腌制早就上了健康黑名单,会给身体带来致癌物和大量油脂。远离这些被“拉黑”的烹调方式,尽量选择少盐少油的做法。例如炖煮,把脂肪熬进汤里,撇去油脂后再食用,对身体负担要小得多。

大鱼大肉中午吃

04


“硬菜”最好选择中午吃,晚上以清淡为主。晚饭太油腻,一来是缺乏运动量,也没有消化的时间,二来是夜间肠胃还在消化肉类,会影响睡眠。

参考文献:

https://mp.weixin.qq.com/s/RDKiktUNcvEX1K1ClQaERg
[1]杨旭卉,黄运安,关天琪,魏林.红肉及其加工制品的营养价值及癌症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1(08):33-37.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1.08.011.
[2]朱秋劲,刘娜,梁美莲,杨博文.红肉与加工肉制品致癌风险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5,29(12):17-23.DOI:10.15922/j.cnki.rlyj.2015.12.004.
[3]李智勇,魏云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0):2555-2565.
[4]刘登勇,魏法山,高娜.红肉、加工肉摄入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5,29(12):29-34.DOI:10.15922/j.cnki.rlyj.2015.12.0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