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不好一件作品就崩溃大哭,完美主义的小孩伤不起

 叶子与豌豆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昨晚,孩子想着用粘土用一个高铁。他脑子里构思的场景挺丰富的,做一个高铁和一个铁轨,轨道旁边要有草和花儿,旁边在弄一个棵大树。

可是当真正把粘土拿出来做的时候,孩子就开始犯难了。做高铁的时候,窗户想要弄个洞,一弄就变形,一变形就崩溃大哭。

他抱着我眼泪哗哗地流,我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做好,但是…。我还没说完,孩子的哭声更大了。

话说情绪是会传染的,当孩子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我的内心也会产生波澜。

我在想,粘土每周就练习一次,做一次就想做完美,简直痴人说梦话呢。

但是,这些话只是我的内心独白,就这样我三番两次地抱着崩溃的孩子,让他痛快地宣泄情绪。我也知道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情绪起伏,也许是完美主义作祟。

我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如何引导完美主义者的孩子对失败不要那么敏感,以下就是查阅文献带来的一些启发,希望家里有同款娃的朋友可以受到启发。

什么是完美主义

百度百科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类似于强迫症,是一种建立在处处不满意,不完美之上的,追求完美的一种想法。

完美主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是积极的,他们可以在追求有挑战目标的情况下,灵活应用,在失败中不断更新,并通过积累获取成长。

另一种是其他完美主义者,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是对于完美主义的小孩子来说,做一件事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必定崩溃。

对于孩子来说,抱有很大的期望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如果一切事情都追求完美的话,他们就不能对现状感到满意。

对于我来说,所谓的完美主义者就是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自己的期望高,失望就会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就如孩子做粘土这件事,我认为孩子想出一个创意的想法,能付诸行动去完善它,我已经觉得很棒了。

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他心目中的那个场景和手上做的东西完全不搭边,一旦有落差感就会容易崩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对失败太敏感了。考试考99分,只关注没有得到的那一分。手里一杯水洒落了一半,只关注洒掉的一半。

当孩子成功做好一件事的事情,就会享受他们的成就,并把这些成就归于运气。当他们失败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沮丧。

研究人员表示,成为一个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帮助孩子获取更大的成就。而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是有害的,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完美主义的特点

当然,完美主义身上一定会有一些有迹可循的特点。

第一、对失败高度敏感
在完美主义小孩子眼里,对失败的敏感度非常高。一旦失败,心里就会非常难受。

第二、对批评高度敏感
做得不对的事情,不允许大人批评。一旦批评,一定会哼哼唧唧没完没了。

第三、不去触碰难的任务
对于完美主义的小孩来说,他们的世界没有错误。

所以,面对自己无法应对的任务,一般情况会谨慎处理。不犯错的方式就是不去行动,拖延行动,来缓解他们的焦虑。

第四:对错误的容忍度低
完美主义的小孩子,对错误的敏感度比较高。一旦发现自己做的事情,低于预期,也会产生情绪波动。

第五:对别人非常挑剔
对于完美主义的孩子,不仅要求自己事事完美,当然别人也要表现完美。一旦不合他意,孩子就会对别人挑剔、指责,影响社交关系。

成为完美主义的因素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下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自己独特气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成为完美主义的小孩并不是偶然成为的,一定是有一些因素导致的。

科学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会导致孩子的完美主义,也有可能是多个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

第一、生物学因素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遗传在人格气质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完美主义也不例外。即使完美主义是先天遗传,通过后天的学习、运动也能改变孩子的观念和行为的。

第二、完美主义者父母
如果父母是完美主义者,孩子成为完美主义的可能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我有一点点强迫症,东西必须摆放整齐,导致孩子在学校叠放衣服也必须整整齐齐才能入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些行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孩子。

第三、父母的影响
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每次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会赞扬他很聪明很棒,做错一件事就会迎来批评和指责,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对错误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错误是不好的。

第四、童年创伤
可能孩子在成长路上经历了一些事情,只要做到完美才会被家人接纳,所以慢慢就成为完美主义了。

第五、自我价值低
完美主义的小孩自我感觉不好,他们的专注不在于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是专注于减少犯错的频率。

第六、取悦他人
父母对孩子有高的期望,孩子想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完美获得喜爱和关注。

第七、社交媒体
互联网时代,孩子通过社交媒体看到都是别人完美的一面,错误糟糕狼狈的一面隐藏在镜头之外。孩子也期望成为镜头里的完美小孩子,久而久之成为完美主义的人。

完美主义的危害

对于完美主义的小孩,奢望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是完美,每一个作品都是完美的。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并不能让孩子登上高峰,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

尤其是对犯错敏感的孩子来说,错误会让他们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同时在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一般对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接纳每一次错误,把每一次错误当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只要失败足够多,成功的几率才会越来越大。

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

如何解决完美主义

我也是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感觉孩子有一点点遗传我的强迫症,有一些完美主义者的特质。

所以,在以后的养育中,尽其可能规避孩子成为真正完美主义的风险。以下就是可以尝试的方法,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误。

第一、和孩子分享我们失败的事情。
在我的人生路上,失败的次数可能非常多。刚来北京那会儿,也会因为工作的事,焦躁不安。

可是还是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

分享故事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了解为人父母也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误是人之常情,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错误,如何从错误中走出来。

第二、教会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对话

既然错误无法避免,那就勇敢尝试拥抱错误吧!

我一直以来都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尤其是当了妈妈之后,忘记带钥匙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前我会对孩子说都怪我,让你和妈妈在大冷天挨冻。

可是,这样的自我批判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和孩子说,虽然妈妈忘记带钥匙了,我明天一定会记得这件事。

或者去某个地方走了很多冤枉路,不妨告诉孩子,谢谢你陪我走这么长时间的路,下次妈妈会记得更近的路。

在对话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生活中每天会发生很多小失误。没有关系,即使犯错误了也要好好善待自己哦!

第三、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关注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一件事的结果,而忽视了孩子的努力。细看下来,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在进步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是进步。

昨晚孩子玩粘土尿湿了裤子,他尿裤子之后,和我说,妈妈我尿裤子了。我觉得孩子能把这件事告诉我,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如果我只关注孩子尿裤子这件事,就会忽视孩子用语言表达他的困境这件事。

获取成功并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生活美好的事情很多,发现地上的一个小铃铛,捡到草地上的小石头,能从细微之事发现生活的美也是一种超能力。

第四、引导孩子应对失败的技巧

做不好一件事确实令人沮丧的,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拥有这样的感受。除了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引导孩子用其他方式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玩沙土、画画等都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孩子来说,可以写日记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运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和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不至于陷入死胡同里。

第五、和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

完美主义的小孩子,一般都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他们期望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完成这些目标,需要做那些事。

利用微习惯的原理,把孩子的大目标分割成不可分解的小小目标。每次完成一件事,孩子也会从中获取成就感的。

当然,列清单是我常用的方法。当目标很大的时候,列个清单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看清自己的目标。

第六、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孩子未出生的时候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就好,等孩子长大之后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样样精通。在孩子出现完美主义特征时,一定要复盘自己对孩子的期望。

我们是否拿心中的完美小孩模板去和自己的小孩子做对比呢,我们是否用自己的价值感去干涉孩子的喜好呢?适当降低孩子的期望,接纳他本来的样子,不要拿别人家孩子进行对比。

第七、帮助孩子梳理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情

做好一件事,需要帮助孩子梳理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情。像未来的考学问题,孩子可以控制的事情就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如考试的难度,老师选择,政策的安排等。

结语

虽然我做了很多努力,孩子依然在完成作品的时候,会说妈妈,我做的不够好,我永远都没有妈妈做的好。

如果单凭孩子这句话就得出一个结论,做不好是因为你不够永远未免太过于草率了吧!就好比生活在底层的人民,过的穷就是懒这种说法也太偏颇了。

问题的产生都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产生的情绪问题,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锅,可能环境、生物学因素,父母教养,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在养娃路上,孩子的情绪是真实存在,他们的感受是需要接纳和认可的,同时也需要大人的回应。

我可能会说,宝宝,我知道你的感受,做不好确实让人难受,我也有这样的情况,但那个情况只是我大脑的一个想法。现实情况是,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才会让我们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来源:【1】Ferrari M, Yap K, Scott N, Einstein DA, Ciarrochi J (2018) Self-compassion moderates the 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link in both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PLoS ONE 13(2): e0192022. https:///10.1371/journal.pone.0192022
【2】Childs JH, Stoeber J. Self-oriented, other-Oriented, and 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in employees: Relationships with burnout and engagement. J Workplace Behav Health. 2010;25(4):269-281. doi:10.1080/15555240.2010.518486.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